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應用LVA創新手術,照亮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之路
近日,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修復重建外科醫療團隊開創新的治療思路,應用LVA(淋巴-靜脈吻合術),為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高齡男性開展治療,通過改善腦淋巴回流,促進清除腦內有害物質,取得明顯療效。
被“橡皮擦”抹去的記憶
阿爾茨海默病如同一場無聲的掠奪,患者的“記憶森林”逐漸被迷霧籠罩,因此,這種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被稱為“記憶殺手”。它不僅是大腦神經元的凋亡,更是身份與情感的撕裂——患者會突然忘記至親的姓名與容顏,在熟悉的街道迷失方向,記憶力逐漸減退乃至產生認知錯亂。
75歲的李老先生就陷入了這樣的記憶困境。他常常在外出後找不到回家的路,夜間反復醒來關門“防盜”,反復查看煤氣竈開關。被診斷為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李老先生,對於近期事情的遺忘尤為嚴重,他幾乎無法記住一分鐘前發生了什麽。此外,李老先生還出現了焦慮、幻覺以及類帕金森症狀,下肢啟動困難,行動遲緩,生活質量急劇下降。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在到首鋼醫院問診之前,李老先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病情未見明顯好轉。家屬在多方了解後,得知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修復重建外科主任馮光帶領醫療團隊,在淋巴水腫治療領域享有盛譽,並在阿爾茨海默病的外科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於是,他們帶著希望來到首鋼醫院尋求幫助。
LVA的破局之道
馮光帶領醫療團隊首先為李老先生進行了全面評估。李老先生MMSE(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評分僅為15分,提示中度認知功能障礙,又經過詳細的檢查和討論,馮光團隊決定采用LVA(淋巴-靜脈吻合術)為患者進行治療。
術前,馮光團隊運用磁共振、PET-CT等影像技術診斷並定位患者腦部淋巴回流障礙區域,並根據這些障礙區域結合腦部淋巴引流解剖特點,進行個性化手術設計,為術後效果提供了充分保障。
據了解,這項源自淋巴水腫治療的LVA技術,通過顯微外科手段,在直徑0.3-0.8mm的淋巴管與靜脈間建立精密吻合,重塑腦內“排汙通道”。手術原理如同為大腦安裝新的排水系統,加速清除β澱粉樣蛋白等毒性物質,其創新性在於將外周淋巴外科技術引入中樞神經系統治療領域。
多學科協作下的生命重建
為確保手術成功,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修復重建外科馮光團隊,為李老先生組建了涵蓋腦科中心、麻醉科、手術室護理團隊在內的多學科診療(MDT)團隊,共同製定了個性化的手術方案以及術後康復措施。
多學科診療團隊默契配合、精準操作,在持續6小時的手術中,主刀馮光在顯微鏡下完成了四處淋巴-靜脈吻合。這些直徑僅頭發絲粗細的吻合口,成為清除腦內“代謝垃圾”的新通道,通過改善李老先生腦淋巴系統功能,促進清除β澱粉樣蛋白等腦內有害物質,有效緩解了患者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
術後第三天,家屬即欣喜地發現,李老先生的下肢活動能力明顯改善。最令人振奮的變化出現在術後七天拆線之後,以前需要人攙扶才能啟動步伐的李老先生,現在可以獨立行走,且步態穩健,不易摔跤。通過相關量表檢查,李老先生的數字記憶背誦能力、命名能力和畫圖能力也有顯著提升。家屬滿懷感激之情,直言“老人的轉變堪稱奇跡!”
LVA這一創新手術,不僅改善了患者的認知功能,顯著提升了其生活質量,還標誌著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在阿爾茨海默病外科治療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據悉,與傳統藥物治療相比,LVA手術具有三重優勢:靶向性——直擊腦內毒性物質清除障礙的核心病理,持續性——重建的淋巴通路可長期維持功能,拓展性——未來,可與基因治療、幹細胞技術協同應用。
隨著醫學的發展,LVA這種微創手術將成為阻擊“記憶殺手”的重要防線。對此,馮光表示,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修復重建外科將持續探索阿爾茨海默病的外科治療技術,結合顯微外科、淋巴外科和神經科學的最新進展,為更多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診療方案。“通過首鋼醫療工作者的不斷創新和努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記憶之光將被重新點亮。”
(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