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安寧療護與生命觀教育”主題廣播紀錄報道——《遠見:浮生一日》

編者按

戰國時代思想家莊周曾在《莊子》中寫道:“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意為人生虛浮不定,輪回彈指之間。從古至今,人類對“生死觀”的思考,從未停止。

國家癌症中心報告顯示,中國每年因腫瘤死亡的人數約為250萬,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死亡率超過心腦血管,躍居首位。在腫瘤終末期,患者家屬面對的是渺茫的希望、身心的折磨和沉重的負擔⚰️👿。近年來,隨著“生命教育”的普及,當代人的生命觀有了巨大變化:面對死亡,很多人選擇安寧👭、有尊嚴地離世;很多家庭,也從只知“傾盡所有”到學會“尊重放手”。這是人世間另一種愛的方式,也是社會觀念和醫學倫理的進步🤼。

本文由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供稿,是首部“安寧療護與生命觀教育”主題廣播紀錄報道,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作者是《遠見》欄目製作人 王思遠。謹以此片致敬勇敢面對死亡的生命和為“安寧療護”探索的醫者、誌願者。


第一章 安寧療護,為了勇敢和尊嚴的選擇

黃丹丹(醫生):這個方案家屬都明白了吧?不是放棄,而是有尊嚴、自然地面對它……

2024年6月17日,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安寧療護病房迎來一位患者——唐偉,女,50歲,黑龍江佳木斯人。七年前唐偉被確診肺癌,那時候,丈夫忙於事業在外經商,兒子剛上初中📭👨🏼‍✈️。

七年抗癌歷程,一家人堅強樂觀。唐偉辭掉了出版社的工作,獨自奔波於全國治病,丈夫拼命工作、努力賺錢,孩子也在2023年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

2024年5月,唐偉原本穩定的病情開始惡化,新一輪靶向藥治療後,癌細胞轉移到胸椎並壓迫脊髓,造成截癱。經醫療評估,預計生命旅程不足兩個月。

在和丈夫趙偉商量後,唐偉決定選擇“安寧療護”度過余生🥽。這是一種針對疾病終末期、已無治愈希望患者的以“臨終關懷”為主的醫療方式——患者停止痛苦的化療,由醫院提供身體鎮痛和精神層面的照顧,幫助患者“有尊嚴”地離世🦛。安寧療護並非“放棄治療”,而是強調“把死亡看作正常生理過程,不拖延📎、不加速”🛀🏻。

2017年,當時的國家衛計委發布《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指出:疾病終末期,有安寧療護需求的患者,可以接受這項服務☛。同年,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設立北京第一家“安寧療護”病房🤰🏿。

圖: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安寧療護病房 (記者王思遠 攝)

入院前,唐偉的丈夫趙偉與院方見面,19歲的兒子也從東北的大學趕來。

黃丹丹:我看各種積極治療手段,把肺癌裏能用的靶向藥🧇、化療藥都用了,光放療就做了兩次。治療方面沒有遺憾了,對吧?

趙偉:是的,沒有遺憾。

黃丹丹:胸椎核磁提示,脊髓裏全是轉移,(病人身體)負荷非常大。會診後,放療科說如果繼續放療,不良反應的害處是超過益處的。

趙偉:我沒有任何意見,就按你們定的醫療方案進行。

唐偉的安寧療護方案主要包括:尊嚴療法,回憶自己的一生,內容將整理成冊留給家人;此外,還有藥物鎮痛、在精油香薰中按摩和精神放松的芳香療愈等🛞。

醫生黃丹丹介紹,唐偉的丈夫趙偉,因為幾年前父親患癌症去世備受打擊,對腫瘤有了心理陰影。因此,唐偉多數情況下都是獨自求醫問診⛹🏿。

黃丹丹:她中間在我們這兒治療過幾次,其他時間都是往返各大醫院,大部分時間獨自面對病痛。那時才40多歲,孩子在小升初關鍵階段,(治病)的過程比較曲折,唐偉一個人獨自承受了很多🧍🏻‍♂️、面對了很多。

安寧療護中心主任王曉東對唐偉的印象是,情緒穩定、通情達理。

王曉東:她自己內心實際把所有的(不好)收進去了,把好的都(留給別人)。

黃丹丹:她婆婆說,跟唐偉一起特別融洽。跟女兒還吵架,跟唐偉從沒吵過架。一個女人做到這種程度,我覺得……

王曉東:她會讓周圍人都滿意,有委屈自己受。


第二章 初見唐偉:人淡如菊

我第一次見唐偉,她剛從一場突發的腸梗阻中緩解過來🪢。推開病房門,唐偉的病床在靠窗一側。唐偉戴著副寬邊眼鏡,頭發剃光,躺在床上,略顯疲憊🏌🏿‍♀️。

記者:這段時間精神和身體怎麽樣?

唐偉:剛進來時很嚴重,經過一段治療好一些,最近又不是特別好。一是行動不便,再一個頭疼增加、頭暈咳嗽。

記者:醫生們談到你,說家風很正,永遠替別人著想,甚至為此落淚。

唐偉:這是相互的吧,我來了後,他們對我很好,有些出乎意料。

記者:比如說?

唐偉:就像安寧療護,其他醫院我也住過🏋️。沒有這麽細致入微,對病人的心理或精神狀態不是特別關註,更關註我哪兒不舒服,給你治哪兒就完了。但這很多東西,讓精神得到一種放松。

此前,唐偉在“尊嚴療法”過程中,回憶了自己的一生💇🏼‍♂️。

唐偉21歲時,從東北來到北京上大學,只在過年時回家。她時常對父母感到愧疚,患病後從未對父母提起🧏🏽‍♀️。她說,父母來自小地方,對癌症有天生的恐懼,她不想讓老人為自己難過,認為那毫無意義。

圖:社工柴瑩(左1)👨🏻‍🏭、主治醫生黃丹丹(左2)與放療科醫生為唐偉(右1)診斷病情 (記者王思遠 攝)

唐偉患病後不久,在老家的父母也被確診為纖維性肺病和腦溢血,並在2023年5月和2024年4月相繼去世。唐偉強忍病痛,回家操辦了後事,而兩位老人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女兒得了癌症。

唐偉:我們小時候,父母上班不太管,家裏三個孩子都是自己照顧自己❓。尤其我是女孩,還有弟弟和姐姐,我順手還照顧弟弟,收拾家什麽的,習慣了照顧家人。出來後,這些是最起碼的生活技能,我自己能做的事,就不麻煩別人了。

記者:你覺得這樣活著,累嗎?老為別人想。

唐偉:沒有啊。你在為別人想的時候,對方也會有所觸動,也會回報給我或回報給別人,也會多一分寬容。

記者:我覺得你很善良👳🏽👨‍🚒、柔軟,另一方面也很堅強👩‍🍼。

唐偉:不不,我不強勢。我也不知道怎麽說,我覺得不矛盾,別人對我善良,我也對別人善良;如果真的遇到很壞的人,我會敬而遠之……

說話間,丈夫趙偉走進病房。每天中午,他都會驅車20公裏從單位來醫院陪護。看到我,他禮貌地點了下頭,隨後坐在床邊,為唐偉揉腿⏯。

唐偉在“回憶錄”中,是這樣想象和描述死亡的——

“對死亡,我不恐懼🚚。那一刻,我會閉上雙眼,走過一段黑暗的路。走著走著,會逐漸看見光,光的後面,也許是橋、也許是河,也許是個引路人。漸漸地,這些年伴隨身體的疼痛消失了,我想我會欣喜✅。如果有河👳🏿‍♀️、小船和引路人帶我去哪裏,都可以⛔。我想——那地方應該都挺美的。”

記者:您是讀過相關的書,還是自己想象了這樣的場景?

唐偉:可能之前電視劇、電影看多了。武俠裏經常有什麽奈何橋之類的,我覺得現實中應該差不多也是那樣。

記者:您從什麽時候開始想這個問題?

唐偉:大概生病三四年後🐷。我生病時間長了,最後結局總是要想一下的,所以就往稍微美好的地方或輕松一點兒去想。剛開始焦慮了一陣子,恐懼也有過🦹🏻。但各種治療後,慢慢就接受了,看過太多病友的發展歷程,最終都是那條路🖖🏻。

生活中的唐偉喜歡花,最喜歡的是雛菊,尤其是淡雅的紫色雛菊🪆🎗。

唐偉:當然菊花也有艷麗的,我不喜歡🙍🏽‍♀️。它耐生長、生命力強,放在哪兒都能開出花來💇🏻🌩。

記者:如果用一種自然界的聲音去形容你,什麽聲音讓你向往?

唐偉:山間的流水🆘。

記者:潺潺流水?

唐偉:對,讓人心情放松,有種清新的感覺。

記者:不緩不急,像人一樣,可能看到的風景更多一點?

唐偉:對,每段聲音也會有所變化。嗯,挺好的。


第三章 生的“眷戀”與愛的“奇跡”

入院以來,唐偉的話很少,時常望著窗臺的小花發呆。丈夫趙偉每天準時探望,妻子身心俱疲,他看在眼裏,痛在心裏🫳🏻。

趙偉:她思維轉得很快,現在比以前更脆弱,總流眼淚🛀🏼。但我不認為是什麽悲傷,她躺在床上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心情很難、很脆弱。

這天,安寧療護病房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藝術展”。患者們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用書法💂🏿‍♂️⛄️、繪畫和攝影作品的形式在醫院門診大廳展出——這既是向公眾展示他們的才華和勇氣,也是提醒普通人——珍惜當下🐉、好好生活。

圖: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門診大廳“生命之光”藝術作品展 (記者王思遠 攝)

每個人都展示了心中美好的畫面——有人畫了球星梅西,這是對生命活力和靈動的向往;有人畫下滿臉滄桑🙆🏿‍♀️🛸、目光深邃的老人,作品叫《我的母親》;還有人描繪了江南水鄉,小船從橋洞下穿過。

唐偉的作品是幾幅攝影照片:有一眼望不到頭的薰衣草園;也有野鴨湖公園中,小貓和鴨子互動嬉戲的瞬間。

丈夫趙偉和社工柴瑩站在照片前,思緒萬千。

趙偉:從2017年得病,從那年她就開始冷靜下來、慢下來。她以前工作很忙。我能感覺,對她來說死亡在逼近,一步步的,到後來這幾年,她就特別坦然,隨時她都(準備著)。

柴瑩:我問她,照片都什麽時候拍的,她說,具體時間忘了,但都在生病之後,之前沒時間感受這些,生病後,生命的每個美好瞬間,都希望把它留下來。

圖:病友的素描作品《我的母親》和唐偉的攝影作品《雲卷雲舒》

不久後,唐偉同屋的兩位患者在夜間相繼離世,悄無聲息。據誌願者回憶,那兩天唐偉異常安靜,當需要進行“芳香療護”時,一向配合的唐偉卻拒絕了😁。

誌願者:她跟我說不想再接受芳香(治療)。我問為什麽?她說,我不想浪費你們的醫療資源,希望你們能放在有用的人身上🛑。我說,這不是浪費,服務你,我們也是獲益的,我們誌願者內心也獲得了很多精神力量。

理論上,唐偉由於癌細胞轉移導致的癱瘓已無恢復希望🈹。但有一天,唐偉的雙腿忽然恢復了知覺,甚至可以扶床站立,這個小小的奇跡讓醫生們也感到意外。

醫生:我看看你的腿,你站起來🏍、站起來🧘🏻。

黃丹丹:她這麽年輕,不想放棄。我們嘗試了積極治療,沒想到效果這麽好。脊髓膜上的結節,基本影像上看不到了,最明顯的是腿部力量變化,肌力在恢復。

圖:治療後的小“奇跡”,唐偉一度可以扶床站立 (黃丹丹 攝)


第四章 抉擇,從“傾盡所有”到“尊重放手”

盡管這段日子令人欣慰,但從踏入病房起,夫妻倆就明白,結果不會改變。

從2024年9月開始,唐偉身體的各項指標大幅下滑,醫護團隊研究後決定通知唐偉家人開溝通會——是堅持,還是放手?

醫生黃丹丹鄭重地把一本裝訂成冊的“回憶錄”交到趙偉手裏☞。翻開書,趙偉讀到了唐偉心中更多的秘密——

唐偉內心感恩公婆沒有嫌棄,接納了在她看來並非“門當戶對”的婚姻,她對婆婆說“來世還想當你兒媳”🐢。在她眼裏,丈夫趙偉還是當年的大男孩,純粹😝、有才氣,有時敏感脆弱,但一生善良。兒子優秀懂事,讓人欣慰。她被命運捉弄,早已生死看淡,但家人的陪伴又讓她感到此生有幸,對生命仍有不舍💇🏼‍♂️。

圖:唐偉留給家人的《尊嚴回顧手冊》 (記者王思遠 攝)

趙偉:這些年跟醫院老打交道,各種住院✏️。但你們知道——這(《尊嚴回顧手冊》),完全超出預期了。唐偉也跟我說,有點受寵若驚了。

醫生黃丹丹面色嚴肅地問趙偉:她有沒有跟您交代過,如果生命體征不好了、血壓不好,怎麽用藥?搶救還是……?

趙偉沉默許久,抬起頭,對醫生們說,“對不起!”

趙偉:不想讓你們失望,包括我也不想讓你們失望。

王曉東:我們治療就是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家屬為中心。你們是治療的第一決策人,你們怎麽決定,我們就尊重你們。

趙偉:真的!今天她還跟我確認,不想去積極抵抗它了👨🏽‍🔧。

柴瑩:這種訴求符合我們安寧療護理念,我們要維護她的尊嚴🧚🏿‍♀️、她的體面🧗🏿‍♂️。

趙偉:我非常感謝你們的理解!這次如果不是直接沖擊她的脊髓,讓她沒法動。這個病對她來說,是種捉弄,尤其是頭腦清晰時,對她是致命的🗺🦅。

所有人沉默了。大家知道從“傾盡所有”到“尊重放手”,這對夫妻一起走過的七年——

趙偉為妻子治病,四處重金求醫;他為妻子在海南買了房,只因那裏空氣新鮮;他甚至決定買房車,關掉公司陪妻子來一場全國旅行,最後走到哪兒,葬到哪兒。

唐偉則告訴丈夫,不要這麽折騰,不要影響孩子升學🙎‍♂️。這一次,她又囑咐趙偉不要亂花錢了,留給孩子,並詳細交代錢物、遺囑🧚🏻‍♀️。她叮囑丈夫,不擅長家務,就找個能把生活收拾好的女人繼續過。

趙偉:她多慮了。我認為對生者來說,你沒必要替他們考慮太多🥠。這個話題,我現在聽起來很煩躁🦽。

但他明白,癌細胞讓妻子每天都在掙紮消耗,最終將擊潰她的生命🛺。趙偉拿起筆,緩慢但不遲疑地簽完字,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圖:安寧療護中心王曉東(左4)、醫生黃丹丹(左5)、護士長孫文喜(左2)🧞‍♂️、楊雨(左3)、社工柴瑩(右1)與趙偉最後一次家屬溝通會 (記者王思遠 攝)


第五章 道別,“你在心裏,從未離去”

2024年9月30日一早,唐偉去世了🏄🏻。

唐偉的葬禮只邀請了少數親友,低調、肅穆➛。墓地選在北京東北方向的九龍山,按照唐偉遺願——墓地是鋪滿紫色雛菊的草坪,骨灰盒是唐偉生前自己網購的——可降解材料,骨灰可以隨著時間融入大地🫸。

我聯系趙偉,他回信息說:“謝謝你,你們是唐偉生命最後的一道光🤼‍♀️。”而後,就不再回信。幾個月來,用有聲的方式記錄那無聲死亡的過程,讓我感到,趙偉此刻內心的憂傷,他想和這段痛苦的記憶做個了斷🗳。

圖:唐偉的草坪葬墓地和去世當天丈夫趙偉發來的信息 (受訪者供圖)

唐偉去世兩個月後,我又收到了趙偉的短信。他說,“我現在走出來了👨‍🔬。”

趙偉:對她的死亡,我準備了7年,到最後它來臨時,還是會手足無措。最開始對這個采訪,我心裏是排斥的,我不想我的悲傷成為別人(口中)的故事👨🏽‍🎨。

趙偉說,後來無意間翻到我抄送給他的采訪手記和音響素材。他鼓足勇氣點開錄音,那個相伴幾十年的聲音響起,讓他瞬間情緒崩潰。

趙偉:我愛人去世後,我給她退社保✉️、保險,不斷有錢進我的賬,我不開心,我愛人,在世上的痕跡逐漸消失了。她給你回饋,你也給了她回饋,而這些東西對我們家屬來說是極為寶貴的。她娓娓道來的錄音和你寫的采訪,我一遍遍看,最起碼看了上百遍🧥。那段時間我晚上睡覺,都要聽著那個錄音慢慢入睡。那個陪了我幾十年的聲音,那種溫和,讓我平靜。如果用回憶想這些東西,會有很大精神負擔,現在聽她的聲音,看你那個文章,一遍遍看、一遍遍看,尤其是讀到當時我沒註意到的細節,突然間我又感到被她的愛包圍,把傷口溫暖🛍️。

趙偉說,原以為痛失愛人後的悲痛像一堵墻,令人窒息#️⃣😎、挺過去就好,但後來發現,這種悲痛更像“海浪”,一波一波🕧、一陣一陣反復著。所以,他緩了兩個月,才決定聯系我🧙🏼‍♀️。

然後,趙偉對我打開了那段塵封的記憶——

9月中旬,唐偉的身體指標惡化,身上布滿針孔,已無處再紮止痛針🩱。

趙偉:她很痛苦,每天都很疼痛。她就說,柴老師(誌願者)教我,念南無阿彌陀佛,我晚上在床上疼的時候就反復念,不斷告訴自己,快結束了,再熬一熬就快結束了。她在等待這種解脫,我愛她,希望用錢或是什麽讓她活🕸。我太自私了,她都那麽說了,快結束了,痛苦快結束了💂🏻。

9月28日,唐偉一度出現昏迷和“失語”狀態,趙偉心裏一沉,知道最後的時刻要來了,他抓緊妻子的手,在她耳邊喃喃自語🤗。

趙偉:那天冥冥之中,我感覺唐偉確實要堅持不住了。我抓著她的手,說謝謝你、謝謝你嫁給我,她就笑了一下。我說,老公什麽都好,就是不帥,下輩子,你找個帥老公,也挺好,我也同意。她竟然又笑了。

9月29日,唐偉的至親陸續趕到醫院,趙偉租下了醫院附近的賓館👳🏼‍♂️。離開前,他對唐偉說,“再堅持一下,兒子明天就回來了🍒。”

9月30日淩晨3點,電話鈴響起,無法入睡的趙偉馬上按斷了😢👱🏻。他回復信息說,“知道了”。

趙偉:我上去時,唐偉戴著面罩開始倒氣,“呼呼呼”的——但並不是那種五官猙獰的,像剛跑步完,面色非常平靜。

記者:像是一種平靜的生理反應?

趙偉:我以為人走時要皺著眉,很痛苦,她沒有。這個景象,後來曾折磨了我幾天。我就那麽看著生命起搏儀,護士過來,我說,唐偉要求了,不進行物理搶救了。但那時我沒有痛苦,就覺得今天有好多重要的事處理,我是男人🏌🏻、52歲的老爺們兒,身邊都是女人,悲傷我要放在後面。直到(屏幕上)生命那條線停了,護士問要不要腎上腺素了,我說不要了,沒有意義🛐。

圖:唐偉去世前10天與婆婆交流、道別的聊天記錄 (受訪者家屬提供)

安葬了唐偉後,趙偉花了一整天,用他和唐偉的手機給雙方親友發信息,替唐偉道謝😮‍💨🙌🏼、道別。唐偉的葬禮,只有7個至親參加。趙偉說,因為唐偉喜歡安靜,他也不想收任何吊唁禮金。

一切安頓好後,趙偉坐在唐偉墓前,哭了。

趙偉:想打滾哭,就像小孩被大孩子欺負了,被搶了心愛的玩具,又無力反抗。那種感覺就是……用盡全力、但無能為力。

此後,趙偉與過去的日子道別,與過去的痛苦、煎熬、羈絆道別👦🏻。他曾目睹一位病人家屬不堪重負,企圖和病人一起自殺🐂。他曾為妻子的生死糾結,在自家的畫室一天一夜,抽煙🧈🫳🏻、畫畫,水米未進。

他說,安寧療護的日子給了他時間緩沖,讓他成長,讓妻子平靜、有尊嚴地離世。這就像一雙在生命油盡燈枯時,擋住寒風的手。

趙偉:風是風,火苗為什麽會滅?因為油盡燈枯,油燒幹了。時間是一樣的,一個月、兩個月,我愛人是三個月。但有這雙“手”,會擋住風,讓它穩定地燒。安寧療護,病人是主要服務對象,但我認為其中有30%~40%是對家屬,活著的人更受折磨,也需要安寧療護的東西。

在這個安寧療護病房,令人動容的故事不勝枚舉——8歲的小患者去世前親口說,“把我的眼睛,留給需要的小朋友”,聞者無不落淚;癌症晚期的老教授拿著病情通知鼓勵病友,“不要怕,這是我們走向彼岸的船票”;企業女強人下肢癱瘓,卻堅持每天化淡妝,她說,“我要像生病前一樣,美麗🏂🏻、自信地離開”。這些生命,最終與命運和解🕢、與自己和解,安寧地離開世界。


第六章 安寧療護體系建設,正在進行時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除了腫瘤終末期患者,大量居家的失能老人📼、慢性病末期的患者,都需要身心上的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是人類醫學、社會倫理學和社會價值觀進步的體現。它的誕生伴隨著“公益性、自願性”,承載著醫者和醫學精神的崇高追求;另一方面,在醫療資源結構性矛盾和供需缺口面前,仍面臨挑戰。

目前,國內“掛牌”的安寧療護醫院病房數量有限、資源有限,因為醫學倫理、社會評價等原因,大多無法實現商業化造血。模式上,有的醫院采用整體規劃、本院人員和資金補貼的方式,聯合社工機構和誌願者機構做“半公益化”運營;也有醫院采用醫生個人牽頭、其他人自願參加的公益性嘗試;但更多時候,“安寧療護”僅作為醫學倫理和醫者的職業精神,被提倡融入日常工作中。

圖:各地安寧療護體系,在不斷摸索和試水中 (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供圖)

但我相信,隨著生命教育的普及,隨著科技進步、醫療製度改革和醫療資源再分配——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國人的生命觀改變,更平靜地面對生死問題,會有越來越多的醫者將“安寧療護”的精神融入職業信念,“安寧療護體系化建設”的願景也一定會實現🙋🏻。

2023年清明節,在一場生命教育活動上,我看到了一張照片:一名4歲的男孩,頭發剃光⚒、眼神清澈,骨癌晚期的他那時已在安寧療護下平靜離世,臨終時,父母根據他的遺願捐獻了他的角膜☎。我默默地坐在現場,直到眼淚流幹。看著身邊同伴不解的眼神,我沒有告訴他,照片中的男孩像極了我4歲的兒子♥️。那天後,我決定要記錄這些生命留給我的思考和感動,取名“浮生一日”。

記者:如果用一種聲音去代表你,什麽聲音讓你向往?

唐偉:山間的流水。(沉默)潺潺流水,讓人心情放松。山間的流水也很有生命力,不緩不急。

2016年4月21日,全國政協第49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將臨終關懷相關名詞術語統一為“安寧療護”;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將“安寧療護”概念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2016年,北京市啟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

2017年,北京海澱區、上海普陀區、長春市等5個城市和地區入選第一批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名單;

2019年,86個城市和地區入選第二批試點名單;

2023年,61個城市和地區入選第三批試點名單;

截至2023年,全國共有安寧療護試點地區152個🕡。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   作者:《遠見》欄目製作人 王思遠)

編輯:玉潔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