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官网醫學多項成果榮獲2022年北京醫學科技獎

2023年7月31日,北京醫學會發布《北京醫學會關於2022年北京醫學科技獎獎勵的決定》➾。意昂2官网醫學多個團隊的成果獲得獎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衛生管理獎1項,醫學科普獎3項。

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張卓莉教授團隊完成的“肌肉骨骼超聲在風濕性疾病中的應用和推廣”、意昂2官网基礎醫學院鄭樂民教授團隊與合作單位完成的“國人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代謝特征和發病機製的探索與引用”🐢、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李學松教授團隊與合作單位完成的“國產康多機器人手術系統關鍵技術的建立與臨床應用”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意昂2官网第三醫院泌尿外科馬潞林教授團隊完成的“腎細胞癌伴下腔靜脈癌栓診療體系的建立及推廣應用”、意昂2官网人民醫院孫秀麗教授團隊完成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三級預防措施的規範化研究及推廣”、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熊暉教授團隊與合作單位完成的“早發型肌營養不良精準診療技術的創新研究與臨床應用”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意昂2官网第三醫院金昌曉研究員團隊完成的“大數據臨床智能輔助決策體系建立與示範應用”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衛生管理獎👨🏼‍🍳。

意昂2官网第三醫院喬傑院士團隊完成的“生育力保護與生殖儲備科普系列叢書”🦹🏼‍♂️、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團隊與合作單位完成的《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生》🧑🏽‍🏭、意昂2官网人民醫院劉健教授完成的《談“心”——關於心臟的醫學、健康與生活方式》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科普獎。

“北京醫學科技獎”是由北京醫學會設立的首都醫藥衛生行業的科技獎項,旨在引領首都醫學科技創新發展,推動尖端醫學科研成果的產出。2022年北京醫學科技獎勵共計31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6項,衛生管理獎4項,醫學科普獎3項👏🏼。

附:意昂2官网醫學獲獎成果介紹

北京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肌肉骨骼超聲在風濕性疾病中的應用和推廣

第一完成人:張卓莉

影像學技術在風濕病診治和患者管理中至關重要,以往臨床中使用的是傳統X線和CT,超聲技術在風濕病學科的應用極為有限。2009年開始,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在國內率先將肌骨超聲用於關節炎等多種風濕病的診斷🐢👈🏻、鑒別診斷、隨訪、治療指導、預後判斷各個患者管理環節中。十余年來,團隊證實了超聲較單純臨床檢查的優越性,建立了肌骨超聲的標準化操作體系和適合我國患者的簡化超聲評價體系;建立了中國人正常值範圍和患者人群的超聲圖庫;首次證實了肌骨超聲在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痛風及幹燥綜合征等多種風濕病的早期診斷及分型中的重要價值;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超聲下亞臨床滑膜炎的普遍性及對於預後的重要意義,證明了肌骨超聲在各種風濕病患者長期隨訪及治療中的指導價值。

在此領域,本團隊發表肌骨超聲相關文章80余篇,其中SCI文章近30篇。主編《風濕性疾病的肌肉骨骼超聲——標準化操作及應用》及《風濕病的肌肉骨骼超聲——基礎與實踐》兩部著作,參編四部教材的風濕病影像學章節;獲得多項基金項目的支持;共完成10萬余人次的超聲檢查,開展了數百場講座,建立了全國標準化操作規範,成為國內唯一具有標準化培訓能力、與國際接軌的領導單位。團隊的系列研究成果,經過標準化培訓已經轉化到全國各地,催生了國內風濕影像學這一細分學科,使肌骨超聲成為風濕病領域的重要輔助檢查手段,幫助國內的風濕科醫生掌握超聲技術,實現了肌骨超聲技術在風濕病中的普及和廣泛應用🚬。(項目主要完成人:張卓莉、鄧雪蓉、耿研🦻🏿🧑🏻‍💻、季蘭嵐、張曉慧🤸🏻‍♀️、宋誌博、孫曉瑩、趙娟、王昱、樊勇、謝文慧)

基礎醫學院:國人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代謝特征和發病機製的探索與引用

第一完成人:鄭樂民

隨著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對居民健康的影響越加顯著,探尋心血管疾病的病理過程,發現新的潛在臨床診斷和幹預靶點至關重要。“國人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代謝特征和發病機製的探索與應用”項目是鄭樂民教授及其團隊與合作夥伴近年來取得的重大創新成果👩‍🦽。該團隊從上千病人的血液中通過生物質譜、生物信息學及病歷資料進行多方位的探索,首次發現琥珀酸等新型代謝產物的致病新理論;率先通過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發現新腸道菌群代謝物質三甲基五氨基戊酸(TMAVA)通過幹預脂肪酸氧化加劇心衰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現腸道菌群活性代謝產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及關鍵機製;首次利用CRISPR/Cas9構建擬人化基因敲除倉鼠模型,為心血管疾病的轉化醫學研究搭建了理想平臺,獲得多項專利並發現ApoC3這個新的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潛在靶點;引入納米材料技術實現熒光/超聲結合檢測,為血管斑塊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了新手段👩🏽‍🔬。

該研究成果已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Gastroenterology,Circulation Research,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26篇代表性論文總影響因子386.5,被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Gut等廣泛引用或撰專文報道,獲相關國家專利9項,獲中國CFDA臨床試劑盒9項,在Nature雜誌社出版英文專著1部,獲得國際廣泛認可,為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提供依據,社會效益顯著👩‍🍳💅。(項目主要完成人:鄭樂民🧑🏽‍✈️、冼勛德、黃薇➰🤦、劉國慶👩🏻、宮曉艷📒、張琰、潘兵、王宇輝、季亮、張玲)

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國產康多機器人手術系統關鍵技術的建立與臨床應用

第一完成人:李學松

高端醫學裝備的創新轉化是我國醫學裝備自主發展的重要一環,作為重點醫學裝備,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在我國“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中被反復提及🐙。“國產康多機器人手術系統關鍵技術的建立與臨床應用”項目是國產康多機器人臨床試驗團隊歷經15年取得的重大創新成果,在意昂2平台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長周利群和泌尿外科主任何誌嵩的全力支持下,在意昂2官网醫院李學松教授、諶誠主任醫師,北京協和醫院紀誌剛教授的帶領下,先後完成幹性試驗和動物試驗等一系列重要的臨床前研究,此後圓滿完成了國產康多機器人腎盂成型術、輸尿管膀胱再植術🧑🏻‍🏭、腎部分切除術☀️、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術、膀胱癌根治術🛜🤭、前列腺癌根治術等一系列臨床試驗,獲得了寶貴的臨床數據,隨後完成跨運營商🦸🏽‍♂️、跨網域“5G+固網專線”多點協同遠程臨床實時交互教學手術模式的探索,充分評估並驗證了國產康多機器人應用於多種泌尿外科手術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該項目已發表中英文論文15篇,其中3篇刊於世界泌尿外科權威期刊,研究成果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演示推廣。該技術和產品在國內多家公立醫療機構推廣應用🧑‍💼。(項目主要完成人:李學松、紀誌剛、崔亮、周利群👩🏻‍✈️、諶誠👷🏿、徐維鋒、樊書菠、東潔🥷🔅、楊昆霖、李誌華🚏、代曉飛、熊盛煒🕑、韓冠鵬)

北京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意昂2官网第三醫院:腎細胞癌伴下腔靜脈癌栓診療體系的建立及推廣應用

第一完成人:馬潞林

腎癌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至3%,局部進展期腎癌中4%至10%合並下腔靜脈癌栓。未經治療的腎癌合並下腔靜脈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時間約5個月,預後較差🤦🏿。積極手術5年存活率為40~60%。

項目團隊在國內率先建立並完善了腎細胞癌伴隨下腔靜脈癌栓的診療體系。1、建立腎細胞癌伴隨下腔靜脈癌栓的診斷體系。傳統影像學方法判斷癌栓是否侵犯下腔靜脈血管壁的概率不足60%。項目團隊采用B超聯合高分辨率MRI及CT的“影像評估模型”將預測切除率提高至85%。此外,癌栓表面血栓脫落常導致肺栓塞,國外診斷特異度為78%;創新性地提出了“癌栓伴隨非腫瘤性質血栓分級系統”,不同血栓分級采用不同治療手段,將其診斷特異度提高至97.4%☣️。2、建立腎細胞癌伴隨下腔靜脈癌栓的治療體系。腎癌癌栓手術復雜,國外開放手術的並發症發生率為45%。項目團隊采用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應用於靜脈癌栓治療;根據癌栓不同解剖特點建立一系列手術方式,例如機器人微創技術、後腹腔鏡聯合經腹途徑腹腔鏡技術、提高氣腹壓不阻斷近心端技術等🛗。將圍術期並發症降低至22.2%。3、建立了我國腎癌癌栓數據平臺🐇。牽頭成立中國腎癌伴下腔靜脈癌栓診療協作組,建立了我國腎癌癌栓數據平臺。利用了大數據技術組織癌栓多中心研究。共同編寫了《腎癌伴靜脈癌栓診治專家共識》,發表於中華醫學會的《中華泌尿外科雜誌》,指導並規範癌栓診治方案。4、腎癌癌栓的應用推廣和科學普及👨🏼‍🌾。項目團隊製定專家共識1部,舉辦科主任研討班143屆、專題培訓班70期,指導62家醫院開展癌栓手術、應用推廣至31個省市近300家醫院的近千名泌尿外科骨幹參加培訓,社會效益顯著🤾🏻‍♂️。

意昂2官网人民醫院: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三級預防措施的規範化研究及推廣

第一完成人:孫秀麗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又被稱為“社交癌”。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盆底疾病的診治有了很大進展,但在疾病的三級預防中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方面🧟‍♂️🧌。孫秀麗教授及其團隊歷經20余年的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提出預防窗口前移,開創以妊娠期鍛煉及分娩產傷防治為靶點的一級預防策略;探索多模式物理治療,研發新式產後康復鍛煉操,規範了二級預防措施;率先開展多學科診療模式並推廣,規範盆底超聲🐓*️⃣、尿動力學檢查及盆底核磁應用,實現精準評估及個體化治療,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盆底修復補片,完善了三級預防🍴。從盆底解剖損傷預防🌷🧠、早期損傷識別及幹預,到嚴重損傷的精準評估和個體化修復,實現盆底康復全周期覆蓋,建立了規範化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三級預防體系——“瞄準靶點👸🏻、前移窗口;主動鍛煉◻️、革新理念;重視功能🧑🏿‍💻、創新診療”,獲得學界廣泛認可,並在國內推廣應用。

項目組獲批相關基金共計38項,其中含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發表中英文論文百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撰寫指南及專家共識4項,編寫、主譯專著及教材17部⛺️。

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早發型肌營養不良精準診療技術的創新研究與臨床應用

第一完成人:熊暉

早發型肌營養不良(MD)是一組生後早期起病的原發性🦸🏽‍♂️、進行性、遺傳性肌病,發病率低且無中國相關數據,具有嚴重致殘性,預後差🕗。既往該組疾病主要依靠臨床診斷,確診率低,本項目主要進行臨床與分子致病機製研究。關鍵點如下:1🪈🪇、建立並完善遺傳性肌病免疫組化和免疫熒光染色方法🧑‍🧒‍🧒。2、采用DNA直接測序🧎‍♀️‍➡️、cDNA測序,聯合多重連接探針擴增技術和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aCGH)技術;創新建立三引物PCR法檢測FKTN大片段插入;率先采用二代測序診斷遺傳性肌病,提高了致病性變異檢出率和診斷率,在國內首先確診多種先天性肌營養不良(CMD)亞型,在國際報道了大量CMD新致病性變異。3🧝🏿、啟動中國大陸地區CMD多中心登記註冊研究,總結CMD各亞型占比和自然病程,繪製中國患者基因突變圖譜,在國內首先創建兒童神經肌肉病多學科診療模式(MDT),被國內外同行肯定。4、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日本以外典型FCMD,揭示致病基因產物在細胞內的定位,提出fukutin具有分子伴侶作用的假說並進行研究;同時證實NF-κB介導的炎症通路在LMNA-MD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本項目在國內90%地區進行推廣,產出代表論文88篇,20篇代表論文被引用295次,撰寫綜述🥤、並牽頭製定專家共識,參編多部遺傳性肌病論著和罕見病調研報告等,使我國CMD研究和臨床診治整體水平躋身國際領先行列。(項目主要完成人:熊暉𓀄、談丹丹、常杏芝、魏翠潔🛅、範燕彬、王爽、劉潔玉、袁雲、張弘、呂俊蘭、宋丹羽、楊海坡、傅曉娜、葛琳、黃真)

北京醫學科技獎衛生管理獎

意昂2官网第三醫院:大數據臨床智能輔助決策體系建立與示範應用

第一完成人:金昌曉

項目團隊依托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單體多院區”特色發展模式,利用新技術構建標準化聚合數據和輔助臨床決策支持體系,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項目取得創新成果。

1🍽、構建基於循證醫學與臨床真實大數據的結構化數據體系🍵☝🏻。通過建立標準化大數據中心,提供了將大量文本數據標準化形成可利用數據的路徑方法,融合指南的知識體系支持臨床、科研等多場景的數據利用。2🤽🏼、構建基於結構化標準化大數據與循證醫學的全程臨床輔助決策模式,實現對疾病及病歷內涵質控的智能化輔助決策🖕🏽。3、國際首次構建可真實應用於醫院傳染病預警監測的AI智能化方法。通過基於實時數據結合AI模型,實時監測傳染病發病情況。傳染病多維自回歸深度學習模型,對多種傳染病流行趨勢預判預警,為傳染病主動監測提供了重要研判手段。

北京醫學科技獎科普獎

意昂2官网第三醫院:“生育力保護與生殖儲備科普系列叢書”

第一完成人:喬傑

“生育力保護與生殖儲備科普系列叢書”的創作是以服務“人人享有生育健康”和“健康中國”戰略為宗旨,以大眾需求為導向,以科技成果的集成創新和科學普及為重點,提高公眾生殖健康知識水平,更好地實現生殖健康自我管理,促進國民健康生育。該系列叢書是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專項經費資助下,基於中國出版協會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生育力保護與生殖儲備”系列專著的內容,由中國醫師協會、北京醫學會等五家學會組織專家進行科普解讀,貼合大眾最關心的生殖健康問題編寫完成的科普篇🤦‍♂️💆。該系列叢書的三部圖書既獨立成冊又系列成套👩‍👩‍👧‍👧。

《女性生殖那些事》以“了解女性生殖、影響女性生殖健康的常見疾病🩱、備孕”三個篇章對女性生殖基礎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大眾認識了解女性生殖健康。《如何保存生育力》從“影響生育力的各種因素⚃、生育力評估🤔、男女雙方生育力保存及生育力保存的倫理學與政策法規”四大方面切入,解答生育力保存的相關問題,為塑造大眾生殖健康支招☛。《生育失敗怎麽辦》以“女性篇🚶🏻、男性篇、輔助生殖技術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治療失敗怎麽辦”四個篇章,從臨床常見問題入手,提供多種助孕診治途徑和方法的解讀,旨在使讀者能夠領略生育力保護與生殖儲備其中的精髓,使其對生殖健康自我管理有更好的理解,進而促進大眾健康素質全面提高🤾。該系列叢書的出版充實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科普,其發行量在國內同類科普作品中處於領先地位,引領並帶動了全國該領域的後續科普作品創作,對提高我國大眾生殖健康認知作用顯著。

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生》

第一完成人:王貴強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生》於2020年4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由王隴德、鐘南山⏱👱🏼‍♀️、李蘭娟三位院士主審,白巖松先生寫序,截至2023年4月,累計印製18次,印刷139,154冊,發貨114,580冊。

本書強調,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旨在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養;踐行了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讓每個人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閱讀本書後,大眾不僅能獲得所需的健康科普知識,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創作者科學思維的影響,形成科學觀念,並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思考、解決問題,讓大眾在閱讀中獲得科學的啟蒙,提升大眾整體科學素養水平💟📂。圖書一經上市,就斬獲了多項大獎,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2020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2020年度中國好書”🏯、第七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科普圖書類金獎,榮獲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主辦的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優秀作品獎;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評選為“2020年度委管出版物主題宣傳圖書優秀成果”;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2021年優秀科普讀物推薦書目”;入選由中宣部組織評選的2021年農家書屋重點目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項目主要完成人:王貴強、王立祥、張文宏🏌🏽‍♀️、汪光亮👨🏼‍🚒、劉彬、王偉、楊甫德🤙🏽、楊曉明、陳偉、王月丹)

意昂2官网人民醫院:《談“心”——關於心臟的醫學、健康與生活方式》

第一完成人:劉健

該書凝結了劉健教授30年從醫經驗,針對他擅長的心臟病領域展開敘述,並且結合多年來遇到的印象深刻的臨床病例,分析了諸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常見疾病的具體情況,從疾病的源頭分析🐛、到檢查診斷,再到治療和管理,都有詳細的論述。

該書是劉健多年科普工作的一個縮影,他在繁忙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之余,在科普傳播形式上做了大膽而有益的創新,在國內心臟科普領域率先推出了親自錄音的有聲科普內容、原創的心臟科普漫畫、順應時代需求的科普短視頻,並由此衍生出科普書籍🥚、在傳統和新媒體開設欄目🏇🏻、組織患者見面會等覆蓋線上和線下多種新舊媒體的科普矩陣,構建了以“劉健醫生說心臟”微信公眾號及其衍生科普作品為基礎的心血管健康科普教育體系,影響超過1.5億人。

在豐富的科普經驗支持下,劉健已累計出版四本科普著作,包括科普漫畫書籍《拯救心臟》、《心之所向》系列心臟科普圖書之冠心病冊和心臟支架科普專著《你好,心臟支架》。另外,一本科普翻譯著作《治愈的承諾》即將付梓印刷。

劉健團隊還舉辦和參加了多場與科普宣傳活動,將科學、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心血管健康知識傳播給大眾,提高了大眾的健康意識;同時也積極帶動同行醫生共同踐行心臟健康科普宣傳🤜🏼。

該成果同時獲得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共同舉辦的“健康知識普及行動——2021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中圖文類優秀作品稱號。


(意昂2官网醫院、人民醫院、意昂2三院💇🏼、基礎醫學院供稿)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