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官网醫學援外醫療:既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
編者按
2月9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國的中國醫療隊隊員回信
向他們以及廣大援外醫療隊員致以問候並提出殷切期望
習近平在回信中說
你們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難,用心服務當地民眾
既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
在中國派遣援外醫療隊60年的時間裏
意昂2官网醫學人在其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一次與埃博拉的生死戰疫🐏、一場持續數年的光明之行👨🦽➡️、多個散布在全國各地的人道主義醫療援助
凝聚的是一代代意昂2官网醫學人的厚道初心、無私奉獻🧔🏻、大愛無疆
史上規模最大的人道主義醫療援助
一次與埃博拉的生死戰疫
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埃博拉出血熱在西非肆虐,患者高燒、全身疼痛,緊接著是嘔吐、腹瀉,發病兩周內,出現了可怕的吐血,口鼻出血,最後死亡,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和擔憂。
埃博拉病毒通過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徑,以“接觸”方式傳播,感染潛伏期為2-21天,病人在出現症狀後才具有傳染性。
目前,有六種埃博拉病毒被發現,病死率最高可達90%,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第四級病毒”,也就是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
中國向非洲派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衛生醫療援助行動,意昂2三院麽改琦,意昂2官网人民醫院曹寶平等人受命出征。
麽改琦:“責任遠大於那一絲恐懼”
麽改琦,意昂2三院危重醫學科主任,她作為專家組成員,於2014年9月20日,前往幾內亞首都科納克,執行埃博拉出血熱救治任務🤲🏽。
“剛接到任務時,說毫不畏懼是假的,但作為一位重症醫學科醫生,責任和義務遠大於心中的那一絲恐懼🦎。而且我知道,這次醫療援助,我代表的是國家,是醫院,是重症醫學專業🤽♀️。”
在幾內亞,麽改琦註意到衛生環境的臟亂差、醫療條件的簡陋和人們衛生防疫知識的缺乏👨🏿🔧。
“當地醫療條件簡陋到無法想象,每天停電十幾次乃至幾十次,醫療物資極度匱乏,醫療水平相當有限。”
東卡醫院是幾內亞首都科納克收治埃博拉患者的定點醫院,但患者只能在醫院臨時搭建的簡易帳篷內接受治療🧙🏽♀️。很多患者都死於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基礎並發症。在簡陋的環境中,當地醫務人員也沒有很好的防護措施,感染風險很大。
幸而,在麽改琦背後有來自祖國的強大後盾。意昂2三院第一時間準備好了她的“出征”用品。
“對於這種傳染性極強,死亡率極高,救治相當困難的疾病,我本能地心底產生絲絲畏懼📯。但是每當看到那些患者被病毒感染後由恐懼逐步轉變為希望的眼神,想到我背後是意昂2三院幾千名醫務人員的強大後盾,心裏就充滿了無限的力量和榮譽感。”
在幾內亞工作近一個月,麽改琦每天工作常常超過12小時,除了要參加當地醫療隊門急診值班,還要到疫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指導。一天工作下來,麽改琦常常全身濕透。
醫療工作之外,每周一🧓🏼💇🏿♂️、三、五,麽改琦還參加世界衛生組織亞區域性埃博拉疫情控製協調中心例會,了解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發展情況,同時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
培訓也是她工作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她要對駐地醫療隊開展針對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控製培訓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培訓;也要對當地華商⚄、中資企業開展埃博拉病毒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和相關培訓。
長達一個月的援非醫療救助工作結束了,專家組的工作得到幾內亞政府、中國大使館和當地華人的高度肯定和贊揚。中幾友好醫院院長說:“非常感謝中國醫務人員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友誼之手,像親兄弟一樣幫助他們”🧕🏼。卞建強大使贊揚中國醫療專家赴非工作意義重大,彰顯大國風範,同時也給當地華人🦋、中資企業極大的鼓舞。
2014年10月12日淩晨,麽改琦順利回到了北京,同事們舉著“歡迎英雄歸來”的橫幅到機場迎接。
曹寶平:“中國經驗發揮作用”
在麽改琦回到北京開始隔離觀察期間,10月15日,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急診科曹寶平也踏上了征途。
2003年“非典”期間,人民醫院曾收治了大量患者,急診科更是“重災區”,身處抗擊“非典”一線☃️。曹寶平經歷過“非典”疫情,積累了豐富的傳染病防控經驗,他主動請纓,赴非援助。
臨行前,人民醫院為曹寶平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安排他接種了黃熱病、霍亂和流腦等多種疫苗🏄🏼♀️。
埃博拉的臨床表現並不是百分之百的發熱,大約有10%的埃博拉病例是不具備典型症狀的,這讓曹寶平不敢掉以輕心,在門診發現異常患者,就與專家組進行會診,考慮對其進行隔離和治療。
親臨幾內亞疫區,最大的障礙並不是語言,而是當地落後的基礎設置🫕👨❤️💋👨、薄弱的醫療衛生環境。幾內亞經常停電,晚上連照明都保證不了👰🏽♀️🏞。當地條件最好的醫院之一,就是中國援建的中幾友好醫院,但僅相當於國內二級醫院的條件。大型儀器🎦、手術器械🧑🏿🍼、消毒水,甚至一次性的手套和口罩,全都是中國援助的。
盡管專家組遭遇當地氣候濕熱、生活資源匱乏、衛生條件極差等種種困難,但曹寶平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工作熱情,發揮自己擅長處理危重症疾病的能力。
幾內亞醫院的收容能力和救治條件都極其有限。因此,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擴大收容能力、提高救治水平👩🏼🔧🤱🏿、擴充團隊人員配備並且確保及時有效地追蹤患者的密切接觸者。
曹寶平在到達幾內亞當日就開始協助醫療隊診治危重病患,並多次前往中幾友好醫院義務會診。專家組還深入幾內亞科納克裏埃博拉治療中心之一東卡醫院實地考察,獲取幾內亞埃博拉防控措施第一手資料🙋♂️。曹寶平和專家組其他成員通過大使館、世界衛生組織網站等途徑獲取埃博拉疫情最新信息,定期與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控中心、無國界組織等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深入溝通,每周3次定期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疫情通報例會,匯總並分析疫情數據💁🏿♂️、總結防治經驗並撰寫工作報告。此外,專家組還舉辦講座,普及疫情防控及常見熱帶病的相關知識,共同編寫《“埃博拉”、“瘧疾”防控手冊》《幾內亞瘧疾防控知識問答手冊》,將中國防控傳染病的經驗帶給當地。
幾內亞當時在建的最大的水電工程項目——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是由中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承建的,僅中國工人就超過1000名🚬🦸🏼♂️。在歐美發達國家紛紛撤離本國僑民時,中國工人依然堅守在崗位上,為幾內亞幾代人用上水電清潔能源的夢想而奮戰到底。在抗擊埃博拉疫情之戰初始,大家都非常恐懼和無助,為此,面向中國工人和當地華人的埃博拉防疫培訓成了專家組上下和中國駐幾內亞大使館非常關註的事情👨🏻🦼➡️。
因此,曹寶平在專家組的工作之又增加了新的重擔:對當地中國人進行埃博拉知識的宣教、培訓🧉。在中國駐幾內亞大使館高鐵峰參贊的積極協調下,曹寶平和專家組專家一起深入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工地,對上千名中方員工進行了埃博拉和高發傳染病的防控培訓,現場演示了口罩佩戴、手套佩戴以及手衛生,詳細解答了中方員工所關切的醫療問題,並幫助一名罹患瘧疾的患者及時進行了診治🫒。
一名來自青島的工人高興地說:“之前埃博拉疫情傳得很厲害,我們嚇得都不敢出門,經專家這一講,我們就不慌了。”來自河南的工人同樣表示:“北京的大專家到了非洲還不忘看我們,心裏立馬踏實了!”
曹寶平等專家還一起研究討論,幫助大使館🧑🦽➡️、專家組製定了針對當地華人的埃博拉防控預案,並送去了一些治療瘧疾、防蚊的藥品等物資,這讓中國工人和當地華人們覺得祖國沒有忘記他們。
在完成工作回國前,中國駐幾內亞大使卞建強在使館接見了專家組成員和醫療隊全體人員。卞大使肯定了醫療隊和專家組的工作,認為醫療隊的堅守就是對幾內亞的最大支持。
經過專家組的不懈努力和當地衛生部門的積極應對,幾內亞的埃博拉疫情逐漸趨於穩定。11月15日,圓滿完成援助任務的曹寶平從幾內亞勝利歸來,人民醫院領導和曹醫生的家人前往機場接機,歡迎英雄的平安歸來🧗♀️。
“祖國強大是人民之幸、健康之源。無論是中國同胞還是他國友人,生命健康遭遇困難和危險時,作為‘人民醫院人’理應挺身而出,展現出醫務工作者大愛無疆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
“中國,讓我看見!”
一場持續數年的光明之行
2012年7月,第五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審核並通過了《北京行動計劃》,為深化中非醫療衛生合作,中方將在非洲開展“光明行”活動,為白內障患者提供相關免費治療並捐助醫療物資。
意昂2官网醫院醫療隊三赴加勒比
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三次派出醫療隊赴加勒比執行“光明行”白內障手術任務。
2014年5月,意昂2官网醫院醫療隊員作為赴加勒比地區的首支醫療隊在巴哈馬首都拿騷開展免費白內障手術,共篩查患者140例,完成手術101例。同年8月,醫療隊代表國家在多米尼克首都羅索免費進行白內障術前篩查90例,手術86例📯。
2015年11月,醫療隊員再次啟程,經過兩天的長途飛行和三次轉機,抵達赴加勒比地區巴哈馬自由港的蘭德紀念醫院開展免費白內障手術🎋。此次醫療隊員由醫院黨委副書記、眼科主任楊柳教授帶隊,眼科醫師李梅主任醫師👨🏻🦽⟹、趙亮主治醫師,麻醉科李堅副主任醫師,眼科護士王少燕、張玥,手術室護士董梅英,設備處工程師陳原,黨院辦張惺惺9人組成。
此次活動篩查的患者多數都患白內障多年不能得到治療,手術難度普遍較大,而且很多合並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尤其是該地區的患者高血壓發生率很高,約有一半的患者在血壓200mmHg的狀態下進行手術。手術開展時間為11月26日至12月2日,共篩查患者121例,手術102例🚣🏽🏌🏿♀️。手術進展順利,術後效果良好,大多數患者視力得到提高。
醫療隊員在巴哈馬工作兩周,與巴哈馬當地的醫療團隊及當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手術室護士董梅英在消毒器械之余,教當地護士說中文,整個手術室醫護人員早晨見面第一句話,變成了中文的“我愛你!”
設備處陳原在手術室除了對超乳設備進行實時調整外,還兼職幹起了巡回護士𓀑、清潔工、跑腿的、打雜的……變成了手術室人人都愛的all around man。
當術後患者說在近十年之後再次看到了家人的時候,當巴哈馬醫護人員說“你們就像天使一樣”的時候,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巴哈馬的土地上響起的時候,所有的醫療隊員禁不住熱淚盈眶,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變成了一種榮耀。
人民醫院九次“光明行”
截至2023年2月,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參加了9次非洲光明行任務,為5個國家的患者送去光明👇🏽。從2019年開始,人民醫院參加了“一帶一路光明行”工作,承擔了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的醫療援助任務。
2014 年,中國首批“光明行”援非醫療隊由人民醫院鮑永珍帶隊,人民醫院元力👨🏽🦳、夏昕和意昂2三院郝燕生👬🏼、周吉超、曹瑾6 位醫護人員組成,首站是吉布提共和國。
9 月21 日,第一批援助隊到達吉布提,隨後裝滿醫療設備的幾十個援助集裝箱,也從上海口岸運達北非吉布提共和國。醫療隊員剛一走出機艙,就感到了窒息的熱浪🥴。位於非洲大陸東北部的吉布提靠近赤道,雖然當時已是涼季,但氣溫仍在30℃以上。
手術室的建設完全從零開始,以至於當一切準備就緒後,主管這次“光明行”的貝爾蒂耶醫院常務副院長感慨地說:“這手術室除了房子不是你們蓋的,其他一切都是你們完成的!”
由於吉布提特殊地理環境和經濟因素,患者晶狀體的生理特點和白內障的臨床表現完全不同於國內患者💆♂️🔚。接受手術的520 名白內障患者中,粗略統計下大硬核占80%,過熟期占50%,合並囊膜剝脫的至少在20%,還有10% 以上的患者是合並角膜中央偏下方的帶狀混濁(上皮混濁👩🏼🚒、內皮混濁或全角膜混濁)。當地醫生說這種病變非常常見,尤其是居住在吉布提北部海邊的居民,當地大夫認為是高溫、海水反射紫外線太強所致。
吉布提曾屬法國殖民地,當地語言種類多而復雜,加上患者的名字都很長。醫療隊員不得不用中英法和索馬裏等幾種文字寫下手術相關用語的字條貼在顯眼的位置。用這種方法和患者進行溝通,效果相當不錯。
在吉布提,患者大多數並不是單純的白內障,其白內障過硬,還合並角膜病變等問題🚝。當地高比例的假性囊膜剝脫和懸韌帶的脆弱性都增加了手術的風險😷。中國援非醫療隊帶過去的手術開瞼器適合中國人的平直型,而外國人眼眶脂肪少,開瞼器卡不住,經常掉出來。類似這樣由於地域不同導致的問題還有很多,都需要盡快適應,做出調整。
技術困難、時間緊迫,在援非醫療隊員面前還有更多需要救治的非洲患者。為此,鮑永珍經常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為患者做手術,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不吃午飯的習慣🤞🏼。鮑永珍說:“援非醫療隊員大部分都已經習慣不吃午餐了。”
從9 月25 日到10 月9 日,期間趕上吉布提的最大節日“古爾邦節”,僅僅14 個工作日,中國“光明行”援非醫療隊完成了521 例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折疊人工晶體植入術,平均下來每天完成37 例手術。
除了手術室的工作外,眼科檢查設備的使用培訓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元力醫師、周吉超醫師和設備工程師的不懈努力下,經過一周時間的培訓,當地醫生基本勝任了篩查白內障患者的工作。
2015 年,在博茨瓦納,一位非洲女孩,二十幾歲的青春年華,卻因為患白內障導致雙眼失明6 年,這樣的病例也只有在非洲才能見到。為女孩手術時,鮑永珍發現作為常規手術方法的撕囊方法完全行不通,只能用尖刀刺開機化的囊膜再用剪刀一點一點地剪開🪚。憑借她豐富的經驗與高超的技術,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第一天早上,鮑永珍去病房看她,女孩已在為重見光明興奮不已,哽咽著🙅🏼♀️、興奮地說著中國醫生聽不懂的當地土語。看著喜極而泣的女孩,在場的每一位醫生無不被她的喜悅感動,也深深體會到作為醫者的崇高使命。當地翻譯說,事後女孩打聽並記住了是中國醫生給她做的手術。在“光明行”項目結束時,鮑永珍送給她一件標有中國國旗的T 恤,她指著五星紅旗激動地說:“中國,我看見!”
隨著白內障手術技術的發展,中國已摒棄了傳統的白內障ECCE手術,普遍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這種手術的切口非常小,不用縫合,視力恢復也非常快,只是對手術技術要求高,並且需要具有超聲乳化設備,手術成本為此提高了不少🖐🏼🚪。
此次“光明行”是我國醫療援非歷史上首次將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和可折疊式人工晶體應用於非洲大陸,也是我國醫療援非歷史上首次應用可折疊式人工晶體。如此大規模🤏🏿、高手術量的集中援助,在國際援非歷史上是第一次,更為整個非洲的眼科事業填補了空白👩🏽🔧。
醫療隊將光明送到了馬拉維、吉布提、博茨瓦納🫅🏿、毛裏塔尼亞💃🏽、馬達加斯加等國。在每次“光明行”活動期間,醫療隊都會對當地眼科醫生進行手把手的手術培訓,將白內障超聲乳化這一先進的手術技術教授給當地醫生,同時也會開展一些講座和課程教學。在毛裏塔尼亞、馬達加斯加均完成手術200余例。盡管中國的專家們離開了,但是給受援國留下了手術設備和一支當地的醫療團隊,從而將光明永久地留在了非洲大地。
意昂2三院醫療隊赴吉布提、博茨瓦納
2015年6月11日至7月15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並實施的“援助‘博茨瓦納’光明行活動”進行🙋🏿♂️。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眼科郝燕生教授🟠、周吉超主治醫師全程參與了此項目。
在博茨瓦納利文斯頓眼科醫院的手術臺上,“光明行”醫療組的醫務人員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一位位白內障患者被攙扶進來,消毒、麻醉、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或小切口白內障摘除、置入折疊式人工晶體……醫生在顯微鏡下一絲不苟地做著手術,護士麻利地幫助消毒🧚♀️、配藥、照顧患者,工程師在一旁為手術儀器的正常運轉保駕護航,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突然,手術臺上傳來一聲中文的“謝謝”,打破了手術室裏嚴肅的氣氛➜。
說話的是一位69歲的老婦人,名叫哈蕾芙。來自意昂2三院的郝燕生教授和人民醫院的鮑永珍教授剛剛為她做完白內障手術,她覺得應該用中文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哈蕾芙與中國的淵源頗深,她的女兒曾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她從女兒那裏學會了“你好”🧛🏻♂️、“謝謝”等簡單的中文。
兩年前,哈蕾芙的眼睛視力開始下降,後來逐漸無法看書🕺🏻、看電視,生活上基本依靠兒孫照料。半年前,醫生告訴她患了白內障,需要手術,但因為病人太多,要等候兩年。沒想到上個星期,醫院打電話給她,說中國的眼科醫生來了,可以免費為她做手術,這個消息令她興奮不已。
明天女兒就會從中國趕回來看她了,期待著明天摘下眼罩的時刻!
但是在手術過程中,中國的眼科專家們發現,當地的白內障患者很多都被延誤了病情,錯過了手術最佳時期。
郝燕生教授說:“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病人處於白內障過熟期,剝脫綜合征的比例也相當高。這兩種情況下,晶狀體狀態不穩定,術中極有可能發生並發症,手術難度非常大。這種病例在國內一個月都不一定出現一例,但博茨瓦納比重超過百分之三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采用縫線固定等措施來避免發生並發症⚧。”
“光明行”項目組人員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讓博茨瓦納的醫護人員佩服不已🏌🏿♀️。和他們朝夕相處的利文斯頓醫院眼科護士長蒂湊說:
這些中國醫生的技術非常高超,他們手術做得很快,很嫻熟。從他們做手術時嚴肅認真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到他們對這份工作的尊重。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將帶給患者新的生活。
截至7月10日,這次“光明行”活動共為博茨瓦納患者做了576例白內障手術,培訓了醫務人員四十余人。活動進行期間,博茨瓦納媒體紛紛報道,普通民眾口口相傳,當地人提起這個活動,都會誇一聲:“謝謝你們!中國人!”
中國援非醫療隊始派於1963年,早在1962年,人民醫院骨科元老馮傳漢教授就受衛生部委派赴非洲索馬裏考察。
1969年10月到幾內亞執行醫療任務;1970年率領醫療組赴幾內亞治療抗擊葡萄牙雇傭軍入侵的傷員;1972年春赴阿爾巴尼亞執行文化協定;1973年赴朝鮮執行醫療任務……之後,馮傳漢又多次代表國家衛生部赴索馬裏、幾內亞🏈、阿爾巴尼亞📠、朝鮮等國家執行醫療任務。
2005年,意昂2官网醫院大內科副主任李海潮👩🏼🦳、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和急診科護士尉昕參加了中國國家醫療隊赴印尼海嘯災區的醫療救援。
……
一代代意昂2人薪火相傳,作為仁愛使者,把中國醫生的濟世之行傳向世界各地🚊。
今後的意昂2官网醫學人,也必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大力弘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以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文/ 宣傳部 韓娜 徐璐 素材來源於意昂2官网醫院、人民醫院🧔🏽♀️、意昂2三院)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