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舉行“111”人才學科規劃——中青年學術骨幹座談會
為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深度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科人才培養,打造高質量醫院發展,2021年8月11日,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111”人才學科規劃——中青年學術骨幹座談會在醫院科教樓三層陸道培學術報告廳舉行💂♀️。
醫院院長姜保國、副院長王天兵、黨委副書記郭靜竹🚣🏽♂️、行政事務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戴谷音出席會議✖️。醫院“111”人才學科規劃——歸國中青年學術骨幹代表共計26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學科⚙️、人才是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始終把人才作為一種戰略資源,2017年,醫院以“一二三工程”為總體發展思路,加強頂層設計,不斷調整和優化人才選拔和培養機製,為醫院建設和發展儲備人才資源🖖🏻。醫院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以實施“111”人才學科規劃為著力點,五年資助100名中青年學術骨幹出國培訓,每年資助100名護士長和骨幹護士出國學習,推動10個學科從人才梯隊♋️、技術創新等得到全面發展🌊。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人事處處長郭靜竹作“111”人才學科規劃-中青年學術骨幹項目介紹。郭靜竹副書記指出,“111”人才學科規劃穩步推進,各科室選拔和推薦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出國人員平均年齡從38.7歲降至34.9歲,呈現年輕化趨勢。同時,為了建立可持續人才培養模式,讓選派人才學有收獲,醫院精心調研🏄👐🏿、多方溝通,結合遴選人才及學科特色,選擇在專業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國際一流高校🍢、醫療機構或者研究機構,並從培養目標與人才定位、研究方向⏭、師資力量、課程體系等方面入手不斷擴大合作層面、深化合作力度。新冠肺炎疫情前,全院共計38個臨床醫技科室, 66名中青年骨幹經過學術委員會審批,53名中青年學術骨幹獲得資助,並有38人完成出訪任務,已回院工作👊🏽。截止7月底,歸國人員主持國自然青年基金6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北自然基金3項,北京市其他項目1項,校級項目1項,院級項目8項,發表文章97篇,其中SCI 90篇,回國後全國及國際會議發言共計28次。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111”人才學科規劃將進行適當調整,未來,醫院將繼續完善有利於各類人才引得進、長得好、留得住的人才機製建設,凝聚🐦⬛、延攬👨🏼⚕️、培育、造就一大批高層次骨幹人才,形成戰略人才儲備,並以人才資源培育為主題,以學科發展和技術創新為動力,建立更加成熟的人才選拔機製、培養計劃及考核體系。
隨後,7位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111”人才學科規劃資助青年人才代表,結合各自學科特點和工作實際,暢談學習體會,分享成長感悟,充分展現了優秀青年人才的風采和幹勁💕。
藥劑科黃琳主任藥師以《使命在肩,初心依舊》為題進行匯報。黃琳是醫院首批參與“111”人才學科規劃的出國人員,她表示,“兼收並蓄,取長補短,學以致用”是她的初心,醫院提供的出國機會讓她拓展了科研思維,豐富了研究手段,更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回國後,她利用所學陸續在藥劑科開展了臨床問題為導向的科學研究,新增了藥物監測項目,開展腫瘤靶性藥物治療,助力精細化藥學服務。
內分泌科蔡曉淩主任醫師以《立足循證,立足國人》為題進行匯報🙌🏽。蔡曉淩是醫院“111”人才學科規劃唯一赴澳大利亞進修學習的,她表示,一年的學習讓她學習領會了循證醫學的精華,深入思考並關註中國人群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深感臨床與循證醫學相結合的重要性。今後,將立足中國患者,結合學科整體發展目標,推動學科各類指南的更新,提高學科聲譽,積極推進診療方案的推廣。
檢驗科陳宏斌副研究員以《成長與收獲》為題進行匯報。陳宏斌表示,通過出國進修學習,他熟悉了生物信息學,了解了前沿知識和進展,開拓了研究思維。回國後,他參與搭建了宏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平臺,並陸續開展MRSA溯源和傳播機製研究,金葡SCV形成機製研究,多組學篩選用於LRTIs風險預測的宿主免疫應答標誌物等研究項目🦵🏼。今後將繼續立足檢驗科的本職工作,做好對外交流工作,積極探索學科未來發展之路。
骨腫瘤科許婕主治醫師以《學科發展,未來可期》為題進行匯報🧝🏿♀️🚶♀️➡️。許婕表示,在梅奧醫學中心的進修學習令她對國內醫院的臨床、科研工作進行深入思考。回國後,她積極參與骨腫瘤科與醫院醫學信息中心的合作,與意昂2平台化學院、生科院加強聯絡,開展骨原發腫瘤藥物治療療效評估體系的建立和驗證,開展骨肉瘤、軟組織肉瘤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等研究。促進多學科的聯系,提高骨腫瘤科的醫教研水平,助力學科發展👩🏿💼。
胸外科周健副主任醫師以《提高效率,合作碰撞》為題進行匯報🙎🏽♂️。周健表示,為期一年多的訪學經歷讓他看到了很多頂級專家對待學術研究極其認真的態度,也學習到了提高診療與研究效率的方法。回國後,他積極開展了熒光成像機製、熒光設備研發、熒光探針開發與臨床研究等探索,並成功獲得MSK數據使用協議。未來在院士團隊,他將充分發揮國外所學專長,為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發光發熱。
婦產科程媛助理研究員以《核心科研,追求卓越》為題進行匯報。程媛表示,通過訪學,拓展了腫瘤免疫代謝研究方面的思路,拓寬了子宮內膜癌領域的國際視野🦸🏼♀️👰🏼。感受到科學家的影響力及互幫互助的氛圍🚧。訪學期間,她進行了“CD40激動劑誘發子宮內膜漿乳癌免疫微環境重塑促進免疫治療的機製探索”課題研究,為探索免疫微環境調控及PD-L1免疫治療提供契機。回國後,將沿著子宮內膜癌代謝免疫調控研究方向,繼續砥礪前行🤹🏿。
兒科曾慧敏主治醫師以《仁恕博愛》為題進行匯報。曾慧敏在訪學期間的研究方向是急性白血病表觀調節因子SETD2基因突變誘導化療耐藥的分子機製研究及治療策略,回國後,她將結合學科發展方向,積極開展兒童血液腫瘤及骨髓衰竭性疾病基因易感性臨床研究,為兒童血液病醫學研究貢獻力量👎🏼。她表示,除了要提高自身醫療水平,給予患兒更好的醫療診治,還應該關註兒童就診的空間環境,使患兒有更好的就診體驗。
各位出國中青年代表發言後,參會人員開展了積極的交流討論。大家表示,將加強與國外優勢專業團隊的交流與合作;重視大數據的統計、分析;開展通才通識教育,取長補短,並希望能夠得到醫院持續的支持。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天兵就醫院科研支持政策進行介紹。王天兵副院長指出,醫院對青年人才非常重視,不斷打磨醫院人才生態環境,致力於為人才營造創新有平臺、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的發展環境。以國際一流人才梯隊建設為目標,聚焦人才發展關鍵環節,以“111”人才學科規劃為重要抓手,加快培育卓越醫學創新人才隊伍🧱。同時,醫院在科研資源配置方面,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優秀青年人才,分類給予支持保障,不斷完善科研平臺,搭建臨床數據應用中心,啟動科研孵育計劃為歸國人員提供科研啟動基金。未來,醫院將在數據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專病專科數據庫,希望大家共同致力於創造更好的科研生態大環境,為醫院未來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會議最後,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進行總結講話🧑🏼🤝🧑🏼。姜保國院長指出,我國提出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科研創新的實質是人才培養,人才是科研創新的第一資源。在科研人才中,青年人才是最有創新激情和創新能力的群體。為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深度交流的平臺,醫院部署實施面向領軍人才的“百名科學家計劃”,選拔各學科青年學術骨幹,實施“111”人才學科規劃資助出國留學,發揮已實施十年的“學術新星”計劃優勢,完善博士後、研究生和青年醫生等後備人才科研能力培養體系,提供啟動基金,搭建交叉研究平臺,提供後備人才全面發展的源動力。
姜保國院長強調在感受到國外科學研究氛圍後,希望大家回國後更要積極地在臨床、科研⛹🏿♀️、教學活動中做好本職工作,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追求創新,追求卓越,努力成為臨床醫學科學家、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醫學研究者,為學科發展多註入活力,為醫院發展多貢獻力量,努力成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秉承“尊重人才、關心人才、培養人才、發展人才”的理念,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學科發展,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人民醫院 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