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課堂 別樣的相聚——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PBL空中課堂
庚子新春,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疫情席卷全國👩🏿🎓。遏製病毒擴散,護佑人民健康,全民抗擊疫情,成為庚子鼠年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使命。教育部⏩、意昂2平台和醫學部緊急部署,“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標準不降低、學習不停頓”,最大限度的保障教學工作的整體運轉。
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於問題的小組討論式學習,涉及基礎醫學院360余名學生、120余名教師,是否如期開課?應該如何開展?上課效果如何保證?以下我們一起來了解基礎醫學院製定的一系列舉措,實施情況及效果吧:
早思考製定預案
經過溝通,1月31日,PBL中心主任、基礎醫學院教學副院長王韻教授果斷部署,作為學院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學年臨床和基礎醫學學生重要的學習形式,PBL應當如期開展!
PBL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的小組討論式學習,常規情況下,每12~14名同學和1位指導教師,在PBL專用教室中,通過3次討論課,就案例學習材料進行研讀🙎、分析、討論、確定學習目標🧓🏿、分享學習內容及反思學習過程。討論課上及課後,學生自行或者通過合作形式查閱文獻,整理學習筆記,歸納總結,凝練和提升。每個案例討論結束後,還配有一次專題講座,邀請該領域的專家介紹最新的研究進展,並就同學們討論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和疑點進行反饋👨🏻🏫🤚。案例結束後,指導教師和學生通過專用網站進行教學評估和反饋🎴。
為了盡可能還原真實的PBL場景,結合PBL特點,即小組(約15人)🖐🏼🏃、實時交流和多向反饋(師與生、生與生)等特點,PBL中心多方探索,製定了“線上PBL實施方案”,即:“視頻會議進行課堂討論+微信群輔助和加強溝通+PBL網站作業提交與批閱+PBL網站進行教學評估”。根據此方案,學院365名學生、28個小組的PBL課程,通過以下具體措施來實現:(1)指導教師的教學活動,如案例培訓(集體備課)和案例總結等,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完成;(2)教師與學生的討論課,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進行,同時加強微信群的溝通和交流;(3)學生上傳和教師批閱作業以及案例教學評估,仍然通過學院PBL專用網站進行;(4)案例專題講座,通過視頻會議系統直播形式完成。
2月4日,學院向醫學部教育處正式匯報了此方案,獲得批準。
全方位師生動員
學生和指導教師是PBL中的兩大主體,是PBL學習效果的直接影響因素🏄♀️。提前了解學生在線學習的意願與學習條件,有利於更好地組織教學,使學生和教師更快地適應新的學習模式。
學生的調研相當於第一輪的動員,79%的同學完成了反饋。通過調研了解到,約97%的同學具備電腦,可以查閱文獻,完成作業,能夠在上課時間參加在線討論;約84%的同學可通過wifi在線學習。針對學生關註的問題,如在線討論網速是否流暢、掉線卡頓是否影響對自己的評價🏇、文獻查詢困難是否有補充學習資料等,PBL中心逐一進行了解答,隨後發布本學期PBL課表,啟動了第二輪的動員☝️🏂🏻。
第三輪的動員以視頻會議軟件的使用指南為切入點,進一步明確了PBL的實施方案,同時PBL中心為每個討論小組建立了微信群,幫助同學和指導教師相互熟悉,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部分小組的指導教師主動組織小組同學進行軟件測試活動,不僅拉近了師生距離,測試效果也為大規模實施PBL線上討論提供了借鑒🛀🏿💶。
2月17日,即開學的第一個工作日,召開了指導教師案例培訓會,正式拉開線上PBL的序幕。教師們面對新的線上PBL模式,摩拳擦掌之余也忐忑不安,線上PBL,應當如何有效的組織討論?學生是否能夠積極參與?如何幫助不善發言的學生?線上討論環境下,教師如何發揮引導作用?培訓會上,PBL中心主任👱🏻♂️、教學副院長王韻教授介紹了本學期學院本科生教學的總體安排,以及PBL調整後的教學形式,教師們溫習了案例的相關知識,實際操作並熟悉了軟件功能,也就新模式下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案例培訓
大範圍運行平穩
2月24日下午1點,隨著28個視頻會議室逐步開放,365名同學陸續進入相應的空中學習小組,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一聲聲熱情的問候,滿屏的笑臉,久違的課堂,期待的相聚。
暖場環節(第一排左二為指導教師)
暖場環節,大家最常用的開場白是“我是臨床某班的某某某,我的坐標是重慶/海南三亞/吉林長春/湖北荊州……,我們這裏還好,確診人數將近……”。來自全國26個省🚣🏿♀️*️⃣、144個城市的同學們,熱烈的交流著疫情下各自的生活情況👩🎨。當小組裏有湖北的同學時,其他同學更是不約而同地表達著對他/她的關切🎻。很多同學都說,這是一個多月來,第一次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看見同學們的面孔,感到分外親切……
熱烈的暖場過後,各小組分發第一幕學習材料。本案例是一個孤獨症主題的故事,講述了一對雙胞胎兄弟以及他們父母,17年艱難的生活經歷,漸漸適應又對未來充滿無助。同學們慢慢進入學習狀態,學生主席張弛有度,記錄員聚精會神,同學們發言踴躍,指導教師細心觀察,時不時的進行提問和點評……
討論課現場
同學們通過聊天功能進行交流
下課後,PBL中心對第一次線上討論的效果進行了簡單的匿名問卷調查。根據280余名同學(77%)提交的數據,91.16%的同學認為網絡效果還行,對“開啟視頻能夠促使研討氛圍更為親切和真實”,53.36%表示贊同。84%以上的同學認為,線上PBL討論與常規課堂效果類似,學生主席、記錄員和帶教教師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71.73%的同學認為達到了PBL課堂的預期效果。同學們也為今後能夠更好的開展線上學習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比如,還需要繼續解決部分同學網絡卡頓的問題,要繼續改進更適合線上視頻形式的交流,讓溝通能夠更加便利和暢通等。相信通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PBL的空中課堂會越辦越好。
速反饋促進提升
2月25日,第一次線上PBL後,在同學們已經有了親身體驗後,PBL導論課(對學生實施全程指導和培訓)使用騰訊視頻會議系統在線實時跟進指導學生。
PBL中心主任王韻教授講授導論課
PBL導論課中課堂互動
導論課上PBL中心主任王韻教授不僅回顧了PBL的理念及強調了大健康背景和“醫學+X”這種新的醫學模式下PBL開展的必要性,反思了基於基礎醫學階段第一學年的入門案例和第二學年的正式案例實施過程可能存在的問題,並分享了本學期PBL學習效果進一步的提升方法和技巧,同時將同學們第一次線上PBL討論的感受、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了反饋和分享,對同學們關註的問題,如更有效的使用軟件的功能、加強各小組學習成果分享🧕🏿、加強微信群溝通及進一步提高指導教師參與度等,也進行了細致而全面的解答。PBL中心同時將學生的反饋向指導教師進行了轉達,幫助線上PBL不斷改進和提升。充分發揮了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PBL中心啟動了第二個案例的案例培訓(集體備課),為下一個案例在線學習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疫情肆虐下,傳統課堂被空中課堂替代,在線PBL作為一種新型的依托於互聯網強大優勢的小組討論模式,因其易於組織🔙、不受教學環境限製,小組同學可通過實時的聊天板塊💁🏽♀️、舉手發言🪐、共享屏幕等多種促進互動討論的形式,可以作為一種更為常態化的學習模式與線下PBL互為補充。未來,線上線下混合式PBL學習模式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廣👩🏻🦲♎️。
(來源: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PBL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