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楊教授團隊基於健康相關大數據建立“癌症現患與生存監測”新模式
2021年2月25日,《柳葉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在線發表了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遺傳學研究室柯楊教授課題組題為“Estimating cancer survival and prevalence with the Medical-Insurance-System-based Cancer Surveillance System (MIS-CASS):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創新性地利用河南省滑縣的醫保系統與死因監測大數據,建立了數據清洗、對接、質控、分析和報告的標準化流程,首次報告了該地區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等主要瘤種的人群現患率(患病率🫖、流行率)及癌症患者生存率,為明確當地惡性腫瘤負擔及患者預後、建立健全癌症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也結束了當地無癌症現患及生存數據的歷史🙎🏽。該報告第一作者為該團隊田洪瑞博士,課題組負責人柯楊教授、何忠虎研究員及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Isabel dos-Santos-Silva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作為全球第二大死因,癌症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最新數據,2020年我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占全球23.7%),癌症死亡病例300萬(占全球30.2%)[1]🧄。人群水平的癌症現患率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癌症監測領域中的兩個重要維度。現患率衡量的是在特定時點全體人群中癌症患者的現存情況,反映癌症的人群總體負擔[2]🏇🏼。生存率反映的是癌症患者診療後預後轉歸的平均水平,提示疾病本身致死能力的同時亦體現其防控與臨床診療效果[3]。常態化的現患與生存監測能夠為癌症防控相關政策的精準製定、醫療資源的科學配置以及腫瘤防治計劃的實施效果評價提供重要依據👩👧👧。
國際範圍內,癌症的現患與生存監測主要依托於人群腫瘤登記與報告系統開展。我國的腫瘤登記工作以“監測哨點轄區內的定點醫療機構報告”為主要形式,目前已覆蓋我國總人口的43%👨🏽⚖️。然而,由於腫瘤現患與生存監測高度依賴於對癌症患者生存狀態的高標準個體化隨訪,常規開展難度很大,因此我國癌症現患及生存數據仍主要以專項科研報告形式發布[4-6],尚未形成常規工作模式。
河南省滑縣地處我國豫北地區,總人口約140萬,以農業人口為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參保比例穩定在99%以上。目前該地區尚未被國家腫瘤登記系統覆蓋,惡性腫瘤的流行水平與患者生存狀況不明確。
柯楊教授課題組利用全人群覆蓋的“新農合報銷數據”先期對2014-2018年全縣域範圍內的癌症新發病例進行識別,進一步對接該縣“死因監測系統”並開展大規模的個體化主動隨訪驗證,在評估死因監測系統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的基礎上,建立了包括“數據清洗、對接、質控、分析和報告”的標準化流程,對該縣包括食管癌、胃癌在內的主要惡性腫瘤及惡性腫瘤總體現患率及生存率數據進行了詳細報告與比較性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作為當地高發瘤種,2018年滑縣食管癌現患率高達99.8/10萬,性別差異較小(男-女性現患率比為1.1),而同期胃癌現患率為41.5/10萬,其中男性整體現患率為女性的2.3倍。食管癌與胃癌的現患負擔主要集中在65-79歲人群,值得引起疾病防控與醫療保障有關部門重點關註(圖1)📴。生存方面,滑縣食管癌患者五年相對生存率為39.2%,在45-64歲組明顯高於全國水平,反映了近十年來在當地廣泛開展的食管癌人群早診早治科研與公益性項目的良好績效(圖2);同時,作為非高發瘤種,胃癌患者的五年相對生存率為33.3%,各年齡段則與全國水平較為接近。整體看,當地男性上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生存率低於女性,但進一步分析發現,尤其對食管癌患者而言,預後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年齡-性別交互作用,即隨著年齡升高,癌症患者生存的性別差異逐漸縮小甚至消失(圖3)。最後,在深入調研當地死因監測數據完整性的基礎上,該研究利用統計模擬估算了滑縣主要瘤種及惡性腫瘤總體的現患及生存水平。結果顯示,當地惡性腫瘤總體現患率為585.1/10萬,男性中現患率最高的前三位瘤種依次為食管癌、肺癌與胃癌,女性則為乳腺癌🛒、食管癌與宮頸癌;惡性腫瘤患者總體五年生存率為44.5%,其中男性為37.1%,明顯低於女性患者五年生存率(51.4%)。
圖1 河南省滑縣食管癌🧹、胃癌年齡別現患率分布(2018年)
圖2 河南省滑縣食管癌患者年齡別五年生存率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
圖3 河南省滑縣食管癌患者生存曲線(2014-2018年,Kaplan-Meier method)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惡性腫瘤等重大慢病監測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實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柯楊教授課題組前期已利用醫保大數據構建了惡性腫瘤“發病監測”的MIS-CASS模式[7]。此項研究進一步構建了基於健康相關大數據的癌症“現患及生存監測”新模式,大大豐富了MIS-CASS的科學內涵與實際應用場景。該模式具有全人群覆蓋⚱️、數據質量高、報告延遲短等優點,為我國當前癌症全方位動態監測工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實證性依據,具有明確的科學意義與公共衛生價值👨👧。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泰康溢彩公共衛生及流行病防治專項基金等項目資助🥠。
相關鏈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2589537021000365
參考文獻:
[1] Ferlay J, Ervik M, Lam F, et al.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Cancer Today [Internet].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20. Available from: https://gco.iarc.fr/today.
[2] Bray F, Ren JS, Masuyer E, Ferlay J. Global estimates of cancer prevalence for 27 sites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in 2008 [J]. Int J Cancer, 2013, 132(5): 1133-1145.
[3] Sankaranarayanan R, Swaminathan R, Lucas E. Cancer survival in Africa, Asia, the Caribbean and Central America (SurvCan) [M].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1.
[4] Zeng H, Zheng R, Guo Y, et al.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2003-200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Int J Cancer, 2015, 136(8): 1921-1930.
[5] Zheng R, Zeng H, Zhang S, Chen T, Chen W. National estimates of cancer prevalence in China, 2011 [J]. Cancer Lett, 2016, 370(1): 33-38.
[6] Zeng H, Chen W, Zheng R, et al.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8, 6(5): e555-e567.
[7] Tian H, Yang W, Hu Y, et al. Estimating cancer incidence based on claims data from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s in two areas lacking cancer registries in China [J]. EClinicalMedicine, 2020, 20: 100312.
(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