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學院劉建蒙課題組研究顯示: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住院分娩率提前達標

  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住院分娩率近20年來逐年上升,2017年達99.2%🤹🏼‍♀️,與全國水平相差無幾,提前達到《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0年目標》。這是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意昂2平台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長、全國婦幼衛生年報辦公室主任劉建蒙課題組研究得出的結論。“1996至2017年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住院分娩率”研究發表在2019年7月16日《中華醫學雜誌》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針對中國大陸所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開展的有關住院分娩情況的研究🙋🏼。

  劉建蒙介紹📛,住院分娩指孕產婦在具有助產技術服務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分娩⚛️。資料顯示,全球每天有800多名孕產婦死於可預防的妊娠或分娩相關疾病🎏。住院分娩是預防孕產婦死亡的有效措施。近20年我國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2015年全國住院分娩率已近100%,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可能還有提升空間🕵️‍♂️,而這些地區是構建小康社會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關註區域。既往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有關住院分娩情況的報道極少,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未見全國性的大樣本研究✣🫙。

  課題組梳理了1996年~2017年全國分娩資料(我國2017年全部2945個區縣,確定少數民族聚居區縣 700 個,其中東部 24 個,涉及河北、遼寧、浙江、廣東及海南5 省份;中部 37 個,涉及吉林、黑龍江🚵🏽‍♂️、湖北及湖南4省份🤵🏻;西部 639 個,涉及除陜西外的 11 省份。少數民族聚居區縣數量占比前 6位的民族依次為藏🌺、蒙、壯、維吾爾👇🏿、彝和回族)🤵🏿‍♀️。結合國家住院分娩系列政策措施🧑🏿‍⚕️,詳盡描述了近20年來我國大陸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住院分娩情況。

  研究顯示🔣,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住院分娩率逐年上升,由1996年37.5%升至2017年99.2%。東中西部住院分娩率同步上升,在降消項目(國家為了提高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而投入經費實施的衛生項目)實施之後🫦,西部增速明顯快於東部🗝,地區差距顯著縮小,1996年東西差16%(東部52.6%,西部36.2%)↕️、2017年則不足1%(東部99.9%🌲,西部99.1%)🫓,與2017年全國情況相差無幾;城鄉住院分娩率大幅提升,農村增速快於城市,城鄉差距顯著縮小🩵,由32%(城市63.7%,農村31.6%)縮至不足1%(城市99.8%,農村99.0%)🧑🏿,與全國情況相差無幾🤱🏻。此外🦶🏼,基線水平較低的藏族和彝族聚居地區住院分娩率亦大幅提升🕵🏼‍♂️🏋️,尤其在降消項目實施後提升尤為明顯,到2017年藏族93.5%、彝族98.0%,分別上升73和63個百分點,與全國水平的差距大幅縮減至不足7個百分點👱🏻✤。以區縣為單位的分析顯示,1996年住院分娩率不足96%的區縣589個🚑,2017年銳減至72個;幾乎全部(71個)分布在“三區三州”國家深度貧困地區,主要涉及西藏、四川和青海等省份的藏族和彝族聚居區縣;不足80%的區縣只剩8個,均為西藏和青海的藏族聚居區縣👈。

  研究表明,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住院分娩率近20年來逐年上升🧍🏻🏵,2017年達99.2%,與全國水平相差無幾,提前達到《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0年目標》;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城鄉、地區和民族間差別顯著縮小🤖,從一側面說明我國婦幼衛生服務公平性與可及性顯著改善🚴🏿‍♂️。

  劉建蒙同時指出,在國家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住院分娩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但是,另一方面🦸🏼,2017年住院分娩率不足96%的區縣仍有72個,幾乎全部集中在“三區三州”國家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區住院分娩率偏低的成因復雜🚣🏼‍♀️🫃🏽,除了與婦幼衛生服務體系與能力有關外,也與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情況相關聯,宜深入調研以指導決策,結合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聚焦西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尤其深度貧困地區和人群。

  延伸閱讀:

  三區三州:依據國家《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西藏、四省藏區(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被劃分為國家深度貧困地區,簡稱“三區三州”👮🏿‍♂️☛。

    (醫學部  傅冬紅)

  編輯:玉潔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