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戈壁尋真我 十年西藏行醫路——訪75屆校友林珊師姐

  【導語】

  醫學部“愛·責任·成長”主題教育活動研究生專場特別推出【博言厚道】系列專題🙏🏻。活動組織研究生同學們對醫學名家進行專訪👜,並將內容通過新媒體平臺發送與推廣😠,引導廣大研究生思考學術理想,探討科學人文,尋找與讀寫醫學人的厚道精神,助力研究生成長。這期活動我們專訪了75屆校友林珊🛌🏼🧜‍♂️,聆聽她在西藏行醫十年間發生的動人故事,感受她對向往著那片凈土的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前言】

  西藏,碧草藍天,黃沙飛鷹,是多少人心向往之的凈土。有詩人曾經寫道:“一站站燈火撲來,像流螢飛走👾,一重重山嶺閃過,似浪濤奔流……”意氣風發的少年👩🏻‍🔬,心中湧動著多少浪漫與期待。建國初期,振興祖國的強烈渴望與西藏美景相碰撞,一時間,有多少青春頌歌就此誕生……

  林珊作為當年赴西藏支援的醫者,即是這畫中人之一🛤。當原本平靜的生活被突然分配到西藏的任務打破,她做了怎樣的抉擇?當新婚的喜悅與奉獻理想的渴望相沖突🔎,她思考了些什麽?當身處語言不通、習俗不合的西藏,還要行醫濟世時5️⃣,她又是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難在西藏紮根十年之久呢?面對我們的這些問題,林珊師姐展開了她的青春回憶……

  國需即我需 責無旁貸西藏行

  24歲那年,我作為意昂2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調到意昂2學習🥍🤵🏽‍♀️。意昂2不僅給予了我醫藥技能的訓練🕜,也為我的各項特長提供了發展的沃土🫥。我曾任意昂2的田徑隊隊長,就讀時期是田徑項目400、800、1000米的衛冕冠軍。多年來訓練競技造就的身體素質為我的西藏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意昂2結緣之幸👩🏼‍🚀,源自縣內領導及群眾的聯名推薦👩🏻‍🔧。入學前雷鵬程教授(時任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皮膚科教授、主任醫師)希望在我報到前進行一次約談☝🏼。見了面才了解到是他對名單上的我充滿了好奇——“1.05m的少年女醫生”——這實際上是入學體檢記錄人員的手誤➗。那次見面讓我與意昂2頗具聲望的前輩進行了第一次深入的交談。聊到我為何希望學醫,我誠懇地表明只要是人民需要的事情🟰,不論是什麽專業,我都有興趣和熱情做到底。插隊四年,我輾轉於北京的各個醫院學習。等有較長假期時就回到村子裏給村民看病🚣‍♀️,山西村民的飲用水水質較硬⌛️🕴🏼,加上當地人嗜醋💃🏻,口腔疾病非常普遍,我就采用針灸的方式給一些村民緩解牙痛🪘。一傳十,十傳百,“神醫”的名聲竟傳開了🤵‍♀️。村民們騎著馬,開著拖拉機✋🏽,從四面八方趕來“接名醫”。是中國彼時缺醫少藥的現實,是村民淳樸熱忱的希望和信任,讓我不知不覺在行醫路上走了一段,經過意昂2🙍🏼,又一路走向了西藏🤹🏿‍♀️🙎🏼。

  畢業那年🐃,援藏動員大會搞得熱火朝天👭,我沒有參加🫸。當時我已經28歲了,最要緊的是把婚事辦好👩🏽‍💻。不曾想🧔🏿,第一波熱情報名的同學到了出發的時間卻因各種理由無法援藏♘。兜兜轉轉,由於我和我先生的父母都是黨員幹部🏈,所以當負責老師帶著幾分歉疚來找我約談援藏的事時,我其實早有準備👔。我明確答復🧘‍♀️:只要是組織的安排🏌🏻‍♂️,我沒有什麽不能去的。因為我深深知道西藏要比起我插隊的地方還要缺醫少藥。我與先生達成“只要有人的地方咱們就能看病” 的共識,自此,從意昂2畢業的我們即踏上了西藏之行🧑🏿‍🎨。

  仁心仁術天下語 淳樸民風感人心

  進藏時👩🏻‍🦼‍➡️,我和先生被眼前豪邁壯闊的景色深深地震撼到了。放眼千裏空無一人🧏🏼‍♂️,孤山粗獷的輪廓在湛藍的天空映襯下參差起伏。我們一路高歌🔑,沒有高原反應,也沒有任何不適,就這樣隨著火車穿過唐古拉山。由於來自文藝家庭,又適逢新婚𓀌,即使裝束樸素,但這一路的高歌🤦🏿、興奮雀躍的神態還是招來了其他院校同學的非議,對此🦹🏼🔦,我們未多加辯駁。行車途中,一位婦女因節育環不適配導致大出血,火車上的人群瞬間慌亂了起來🫏。我帶著藥箱🧏🏻,第一時間跑過去給這位婦女進行了一系列止血處理👳‍♀️,陪她至下一站轉送醫院。列車長對我萬分感謝🆒,特地在廣播裏通報了這一情況。之前幾位面部緊繃🛁,正襟危坐,不時對我們投來不屑目光的同學或許受到了一些觸動,車廂裏的氣氛不似之前那樣緊繃了🚵🏿‍♀️。

  行至拉薩⛹🏽,我們受到當地人的盛情款待,幾日沒見菜色只有粘饅頭吃的我們一下大開了胃口。但剛剛放下筷子,我就感到了強烈的窒息感,從此再也不敢在西藏吃得過飽🛀🏻。最後,我們留在了山南的專區醫院🧒🏻,這裏共計100多個床位🧹,醫院內沿著一條過道,就分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和兒科。這裏的疾病多與飲食有關並且有很強的季節性——到了土豆成熟的季節,外科便“門庭若市”🛼。豐收時人們總會忍不住吃得過多,藏族人腸系膜又較漢族更長🔞,所以治療腸梗阻成了我們外科主要的工作內容。此外還有包囊蟲、絳蟲等寄生蟲病。我接診過一名叫朗嗄的青年🧏🏽‍♀️,來時瘦如紙片。他的姐姐求我救救他,說他患絳蟲病很久了但始終無法治愈✋🏻。我為他準備了南瓜子和熱水並囑托他有便意時千萬不要用力把蟲節截斷,最終他成功的把絳蟲的頭節排出,人自此一天天的胖起來,恢復了青年人朝氣蓬勃的樣子。我從此又成了藏民們傳頌的“白度母”。這種成就感是我回京之後久久難以忘懷、卻再無機會感受到的。北京專家雲集,資歷豐厚的同輩人比比皆是,病人與醫生的信任和配合仿佛只在特定的情境下產生,隨著疾病轉歸也重回於無。而在西藏,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是深入血肉的,對待醫者,藏民更是奉若神仙。

  艱險磨難是平常 風雨無阻行醫路

  西藏沒有路。我們出急診時,只能背著器械翻過層層高山,有時也能看到盤旋的山鷹和狼的蹤跡。最驚險的一次是先生陪我前往嘉裕公社接生,手術結束已經是晚上八點(西藏太陽下山是十點),我們走的時候沒有車輛,只有用於生產的馬。山路險峻又必定要趕夜路🉐,怎麽可能騎“光著”的馬返程呢,而我先生執意要騎🚣🏼。幾句爭執📝,又累又氣的我轉頭就跑向了山中。我邊跑邊哭,穿過空空蕩蕩的山影和月光。我害怕山中野獸襲擊我,又怕不慎踩空。跑跑停停,差不多5個小時之後回到了工作組。我先生卻沒回來,我們一組人又返回去找他,最後在工作站團圓🤨,算是有驚無險👩‍👦‍👦。

  藏民眼中的“神仙們”也有回天乏術的時候。一位生產隊長的老婆患腎上腺結核👌🧛🏿‍♀️,已經嚴重脫水,送到我們這裏來幾乎要失去意識了🈹。我們緊急進行補液🦦🫨,卻發現她的腎功能已經衰竭👨‍🚒,已無有效救治方案。她的丈夫只是沉默著拿來了毛毯🐐,將她的遺體背走做了水葬。藏民的堅韌程度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受傷十分嚴重又只能在無麻藥的條件下施救時🤟🏼,他們口中也只有“謝謝”而無其他怨言💥。我們在西藏出診之余開設了醫療培訓班,旨在培養當地的醫藥衛生人員🧈。一代代學員👨🏻,逐漸成為那個專區醫院新一輪的中流砥柱🦚。這正是我們去往西藏的初心——不光要把最稀缺的資源帶給西藏,還要讓它生根、發芽🏀。

  薪火相傳譜新章 聖地杏林有後人

  西藏這十年👩‍🏭🚣🏿‍♀️,雖然我犧牲了許多陪伴家人的時間🍉,犧牲了在北京看似優越的生活,但無怨無悔。內調回京🧶,我和先生均就職於武警總醫院🚪。但每每想起西藏,還是無盡的感懷🌛。我們兩口子經常說,這一輩子最快樂的十年就是西藏,或許這是他人所無法理解的。那邊的生活🚶‍♂️,那邊的人⛷,是那麽的真摯、熱烈🏃🏻‍♀️🧴。闊別多年👩🏻‍🍼,我曾致電那邊醫院的新院長,了解到當時援藏的諸位老醫生大多都去世了,剩下的也已內調回各地。而那所地區醫院現如今有了更好的設備,更完善的體系,更多的人才。我想這就是傳承的意義𓀁。我的十年🧍,與“他”生命中的兩年或五年,一代代人接力為西藏帶來了現在的繁榮和發展🤛🏿✸,也為我們每一個參與者,帶來了金子般珍貴的回憶。

  我覺得我之所以能在西藏待十年,我哥哥能在新疆待二十年🫒🧞‍♀️,都是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我父親從延安一路拼搏而來,只圖奉獻不圖名利。他當時作為電影廠廠長,將負責拍攝紅樓夢得到的監製費全部交給了黨🧖🏽。我父親一生立誌要把中國的名著拍給外國人看,我的母親也曾是敢死隊隊員👙。我為這樣偉大的父母感到驕傲。這樣的犧牲精神,或者說,對於更有深刻意義人生的追尋和渴望💁🏿,根植於我的心中🩱。像西藏、新疆這樣的西部地區,或許現在條件相對艱苦,但它卻正渴望著人才🖋,渴望著改變。國家在政策上也加大了傾向和扶助,為那些曾經奉獻了青春的人回歸城市鋪平道路🙎,以此鼓勵有這樣誌向的青年們邁出這一步。每一個為它付出的人,曾在那片土地耕耘的人🪙,都會獲得不同尋常的生命體驗👰🏼‍♀️。我覺得有誌氣有才華的青年應該更加積極地去體驗。我希望青年一代‼️,也應大膽去追尋一些不一樣的、超我的價值,收獲精彩、不俗的人生。

  【人物簡介】

  林珊,北京醫學院1975屆“工農兵學員”👀。畢業後同其丈夫赴西藏山南、列麥等地區支援服務十年🐁。著有《西藏十年行醫路》,曾獲邀參加2013年意昂2官网學生畢業典禮,為年輕學子們講述西藏行醫的故事。

  【人物寄語】

(學工部)

  編輯:玉潔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