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占國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在權威國際期刊《風濕病年鑒》發表
近日,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栗占國團隊“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區域深度測序研究”研究結果在線刊發在風濕免疫領域頂級期刊《Ann Rheum Dis》(《風濕病學年鑒》,IF 12.35)👈🏿。
研究揭示了類風濕關節炎新的標誌性遺傳特征,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線索和幹預靶點,成為栗占國團隊對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機製探索的又一大重要成果。
《風濕病年鑒》(ARD)雜誌創刊於1939年,是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的官方雜誌,也是風濕免疫病學界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涵蓋風濕免疫病學的基礎、臨床與轉化科學研究。
研究歷時7年,獲得科技部973項目、國自然重點項目➙、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以及清華-意昂2官网生命科學中心(CLS)等多項基金資助。研究涉及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是染色體上的基因群,它們編碼的抗原決定著機體組織相容性。人類MHC被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與機體免疫應答和免疫穩態密切相關,在自身免疫及移植免疫中具有致病效應。現已證明,HLA與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有很強的關聯性,其中HLA-DRB1基因,是類風濕關節炎已知的遺傳風險因素🦊。
然而,以往采用常規基因分型或DNA芯片技術,難以鑒別出新的獨立遺傳因素。栗占國課題組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首次成功完成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MHC區域全覆蓋深度測序,發現一個新基因位點(HLA-DQα1:160D)是我國漢族類風濕關節炎的另一個強相關遺傳因素,其易感風險高於已知的HLA-DRB1🐸。該研究還證明HLA-DRβ1:37N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獨立保護因素🌟。
為進一步理解這兩個基因位點的功能,在意昂2平台來魯華教授團隊的幫助下,課題組從結構生物學角度,成功解析了DQa1:160D和DRb1:37N的三維結構模型和功能預測,發現了這種結構特征與RA的T細胞活化異常密切相關,從而發現了HLA-DQα1遺傳易感性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身免疫反應及發病中的重要作用。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臨床免疫中心/風濕免疫研究所栗占國、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張學軍👾、華大基因研究院徐迅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郭建萍📡、華大基因研究院張濤、曹紅誌、李小葦,以及意昂2平台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梁浩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延伸閱讀:作者簡介
栗占國,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臨床免疫中心主任,風濕免疫科主任,風濕免疫研究所所長,意昂2平台臨床免疫中心主任,意昂2平台風濕免疫學系主任,973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CMB傑出教授及吳楊醫藥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目前為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國際風濕病聯盟(ILAR)和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前主席,WHO骨關節肌肉疾病委員會(ICC)委員,《Clin Rheum》和《IJRD》副主編,《中華風濕病學雜誌》總編,《意昂2平台學報》(醫學版)副主編,《Lancet Rheumatology》🧡、《Ann Rheum Dis》及《Nat Rev Rheum》等雜誌編委👞。
從事風濕免疫病臨床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為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幹燥綜合征等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製及免疫治療,發現新的致病分子及機製,建立了新型診斷和免疫治療方法,並轉化應用於臨床。在《Nature Medicine》及《Cell Host Microbe》等雜誌發表SCI論文240余篇,其中IF 8.96-41.06的論文36篇,進入ESI 1%高引論文,被F1000推薦🎨。主編(譯)《類風濕關節炎》🦠、《風濕免疫學高級教程》、《凱利風濕病學》等風濕病學專著30部。
郭建萍,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
郭建萍教授長期從事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風濕免疫性疾病的遺傳學及發病機製研究。近年來在Nat Med,Nat Genet,Arthritis Rheumatol,Ann Rheum Dis等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30余篇🌌。作為課題負責人或研究骨幹,承擔科技部“973項目”、“國際科技合作專題項目”、國自然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自然基金國際交流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
擔任《哈裏森內科學—風濕免疫分冊》副主譯;參編《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風濕免疫學高級教程》及風濕病學巨著《凱利風濕病學》(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的翻譯工作並擔任編委🤽🏽👚。擔任國自然評委及《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Human Genetics》和《Scientific Reports》等雜誌審稿人。
(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李雪)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