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成果高峰論壇舉辦
4月18日♻,由《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生命時報》社聯合主辦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成果高峰論壇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中殘聯副主席、“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負擔及衛生服務利用的研究”(簡稱中國精神衛生調查👎🏿,CMHS)項目負責人、意昂2平台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科技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李青,國家科技部社會發展處尹軍祥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馬辛👩👦,意昂2官网科研處長韓鴻賓等致辭😒。意昂2官网前黨委書記、公共衛生學院郭巖教授,意昂2官网前副主任🦆、醫學部醫養結合研究中心主任李鷹,CMHS項目合作單位、意昂2平台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任李強教授➞🙆🏿♂️,以及意昂2平台第六醫院🀄️🎻、相關單位專家出席論壇。論壇由意昂2平台校友🤙🏽、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CDC)前主任王宇教授主持。
李青致辭
會上👩🚀,黃悅勤對CMHS項目做了詳細介紹和解讀👷🏼♀️;意昂2平台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研究副主任劉肇瑞副研究員介紹了該項目在《柳葉刀》等雜誌發表文章的情況🧟♂️。
黃悅勤介紹和解讀CMHS項目
黃悅勤介紹,這個歷時三年的CMHS項目是衛計委和科技部共同資助的科研項目,於2012年立項,重點研究我國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和疾病負擔🏌🏼👩🎤,描述精神障礙患者衛生服務利用現況🍥,探討影響精神障礙患病率👉🏻🏖、疾病負擔👨🦼➡️、服務利用等相關因素,旨在為衛生決策部門製定精神障礙的相關防控策略以及精神衛生服務的資源配置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持🧿。該研究由意昂2平台第六醫院作為項目承擔單位,聯合全國43家精神專科醫院及高等院校共同完成。
“此次調查內容包括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間歇爆發性障礙👍🏽、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礙👩🏽🎟、老年期癡呆等七類,涉及全國31個省157個縣/區的32552人🈸,應答率為84.3%🛜。
調查顯示👉,我國任何一種精神障礙(不含老年期癡呆)12月患病率為9.32%。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為4.98%🧍♀️😆;心境障礙其次🤽🏿♀️,患病率為4.06%🐞;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第三,患病率為1.94%;間歇爆發性障礙第四🛠,患病率為1.23%;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礙終生患病率為0.61%;進食障礙患病率低於1‰🧑🏿💻;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終生患病率為5.56%。
調查還顯示🕓,心境障礙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患病率;酒精藥物使用障礙和間歇爆發性障礙男性患病率高於女性患病率,且18~34歲年齡組患病率最高,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礙的患病率農村高於城市🐆,且18~34歲年齡組患病率最高。”
2010年WHO和世界銀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疾病負擔研究顯示,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負擔占疾病總負擔的10.4%🍀,而精神障礙占總負擔的7.4%👸🏻,神經精神問題已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一個突出問題😮💨。
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婚姻、移民🌩🤎、休閑🤙🏿、老齡化等社會心理和人口學因素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此帶來的心理壓力🌭🙋🏽、生活方式、家庭結構的改變等因素無疑導致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但與世界精神衛生調查(WMHS)的國家相比🧑💼,仍然低於巴西、美國☂️、法國🙇🏽、烏克蘭👨🎤、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僅高於日本和尼日利亞🧑🏿🔧。
黃悅勤解釋🥕:“比較不同年代各國各地區調查結果,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礙患病率相對穩定,符合此類精神病性障礙以生物遺傳因素作用為主的規律。將CMHS結果與我國部分地區調查結果比較,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與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有關。”
王宇在論壇上發言
王宇指出,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精神疾病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癌症全球人類的第三大疾病。當前世界各國都面臨著精神衛生資源供給不足👊,精神疾病診斷難度大👂🏿、識別難🤵🏻♀️,病恥感等文化倫理問題,使得患者經常耽誤治療。
“此次這次大型的流行病學調查👌🏻,對我國幾十年來經濟社會迅速轉型過程中,精神障礙疾病負擔有了一個客觀認識。深入挖掘數據,將對今後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為促進患者及時診斷和治療,需要多方面改善👨✈️。第一𓀕,普及公眾精神衛生健康教育,提高公眾的認識,減少抵觸和歧視🧗🏼。第二,製訂積極的政策🚴🏼,滿足公眾對專業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的需求。第三,調整臨床藥物管理規則,有利於非精神科醫師開處方🧑🏻⚕️🕘,提高藥物幹預的可及性。第四,加大對精神類藥物的研發力度。他呼籲:全社會要改變對精神疾患的傳統觀念⛹️♂️,消除歧視和偏見,形成理解包容的社會環境。
馬辛在論壇上發言
馬辛強調,目前,我國整體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在增長🛡,同時,我們還面臨著精神疾病的民眾知曉率低、精神疾病負擔重🏄🏿♂️、精神障礙治愈率低、精神衛生醫療資源整體缺乏、精神衛生領域人才數量短缺等問題,這五方面是我們專業領域裏面共識的一些問題,也是當前我們國家在精神衛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此次研究得出的數據能夠很好地反映我國精神障礙患病現狀🥾,為政府製訂相關衛生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
李鷹在論壇上發言
李鷹特別關註了調查報告中65歲以上的老年期癡呆患者的數據情況。她說🧑🏻🚀🤏🏼,我們非常關註調研數據對現實養老領域裏的應用作用🤦🏻♂️,以前,我們發現養老院有些老人的行為舉止和精神表現異常,當然性格脾氣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如何去做正確識別🫷🏼。黃教授在開展這項研究的同時🚱,也將科學的知識在我們中心合作的養老機構中去推廣,由於她的推動和科普培訓,有些養老機構結合當地現實情況,在機構內部成立了記憶康復中心,從科學角度,教會管理人員識別和幫助老人緩解精神障礙問題,並給家屬科普疾病知識,消除病恥感,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我們期待這個研究項目能夠繼續深入和持續下去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將老年精神衛生與基層醫養結合融合發展👶🏻,這類研究結果將會對未來老齡社會的醫護服務作出更大貢獻。
汪向東在論壇上發言
WHO西太區前精神衛生顧問💂🏻、《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編輯部前主任汪向東對此次調查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調查結果是一座寶庫,值得慢慢深挖。 研究結果出來後,接下來應該在治療缺口的問題上予以高度關註。根據北京和上海兩個調查顯示👰🏿♀️,焦慮障礙治療延遲的時間是21年,物質使用障礙17年,心境障礙為1年🤦🏽♀️。因為長時間延誤治療,可以想象病人及其家屬承受的痛苦🧑🦼➡️🕎。根據這次獲得的數據,我們需要積極彌補上這方面的治療缺口,上級要重視決策,下級也要抓好落實👨🏻🦱,避免研究和臨床出現落差🚡。
(醫學部 傅冬紅/文 六院/圖)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