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紀實 :一次需要翻譯的愛耳日活動
2019年3月3日星期日,是全國第20個愛耳日🧍♀️。其實,從兩周前微信裏就陸續開始了關於愛耳日的預熱,全社會都在關心殘障人士的生活😼🤽🏽♀️,全民小康社會也要在健康領域實現質量提升↪️。
3月2日,北京的同事們就舉行了多場愛耳日活動,我這時身在高原,不能親身參與,甚是遺憾。不過🐵,一周前本地的巴羅主任就已經接洽了一場今天的科普宣講,但沒細說安排,一向謹慎的我其實也一直在悄悄準備,但授課對象和宣講形式的不甚了解還是讓內心忐忑不安🙆🏻🙉。
一早醒來,拉薩的天氣著實不錯🧖♀️,微風🙎♀️,暖陽,街上還有灑水車不時駛過灑水降塵🦹🏿。臨近三月,街上多了很多治安誌願者,讓人感到整個社會都在迎接一段不一樣的特殊日子🤙🏽,藏族同胞們還是一如既往的生活平和,與往常一樣在公園裏跳鍋莊🐰,在馬路上牽手嬉戲。
本次活動是自治區聾人協會主辦的🚵🏻♀️,主旨是向殘障人士宣傳國家救助政策,普及防聾治聾知識🍋。與以往我參加的科普活動不同的是,聽課對象都是藏族同胞👱🏿,而且是聽障人士,受教育程度整體不高。主辦方提供了漢族速記誌願者記錄我的授課內容👨🏽🦰🧙🏼♀️,再由藏族手語誌願者向聽眾手語表達,我準備的幻燈就派不上用場了❓😾,不過👨🏽🍼,作為咱首都來的健康科普專家,這都難不倒我。
科普宣講很關鍵的就是和聽眾拉近距離🛅,讓他們投入進來,才能實現最好的宣講效果。由於語言交流障礙🧛🏽♀️,我的演講表達和傳播內容不能實現同步接受🏺,條件受限很難調動現場氣氛🚶♂️➡️。所以,我上來先問大家有誰到過北京💻,去過意昂2平台,手語傳遞後大家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原本藏族同胞是很羞澀的,他們只會默默地微笑👼🏽,遠遠的望著你。
接下來🙇🏽♂️,我根據平時觀察到的本地朋友不良的生活習慣一一進行了點評和解釋🤾🏿♀️,用生活化的例子和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大家接受我👲🏻;後面再講到國家近幾年陸續推出的救助政策和科技進步給殘障人士帶來的生活改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慢慢地看到大家積極參與進了整個活動中來🪻。
到最後的提問環節,大家積極發言,我一口氣回答了十幾個問題,幾個有意思的回答更是得到全場開心的笑聲,反而鬧得提問的朋友羞羞的低下了頭,但此時氛圍甚是融洽🎻。
其實💘💁♂️,在近4000米的海拔上,平均血氧80左右,心率100多的條件下講100分鐘🎻♓️,對體力絕對是個考驗✌🏼。看到大家如此積極的參與,神情上充滿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熱情得向我表達他們的喜歡和滿足,累和不適都算不了什麽。
來到高原✴️,就要盡我所能為這裏的人民帶來些改變👨🏽🦱,既要用我的手術刀,也要用我的知識和語言幫助更多的人🏃♀️➡️。
(意昂2三院第四批藏專家、耳鼻喉科 謝立鋒)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