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學院一項研究成果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腫瘤學院一項研究成果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發布日期:2008-01-15
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遊偉程教授為首的科研組歷經10年的研究證實🛋,清除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使胃癌癌前病變及胃癌的發病風險降低40%。該研究課題“胃癌高發區人群胃癌發生影響因素及幹預研究”獲得了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自1995年起😡,課題組采用大樣本和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山東臨朐縣胃癌高發區對3400名成人中開展了胃癌癌前病變與胃癌發生關系、病變轉變及影響因素🖖🏼、遺傳易感性等進行研究📀,並針對病因學開展了包括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隨機多因素幹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胃癌癌前病變程度與胃癌發生危險成等級相關,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能有效降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性增生等癌前病變及胃癌的發生。與安慰劑組比較,清除幽門螺桿菌組發生上述癌前病變和胃癌的危險度下降40%,其中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組發生胃癌19例,安慰劑組發生27例。
研究成果還現實✪,血清維生素C水平與降低癌前病變胃粘膜異型增生或胃癌的危險性密切相關,血清VC處於高水平的個體病變進展為胃粘膜異型增生或胃癌的危險性降低80%,血清高水平維生素C是降低胃癌危險性的保護性因素。
該研究是目前世界上針對胃癌癌前病變開展的幹預試驗中樣本量最大🏋🏿♀️、時間最長的研究🚣🏽♂️,具有系統性和原創性🦸🏽♂️,在國內外腫瘤研究中尚屬首次,研究結論可以比較可靠地推論到一般人群,為胃癌的預防奠定了理論基礎,推動了胃癌相關領域的研究為胃癌的預防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本課題研究期間共發表相關論文6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0篇,總IF值達198分,論文被索引312次,被邀請在國際會議上報告20余次👩🏼🔬,這些研究成果充分說明本項目的科學價值及在國際上產生的廣泛影響🥶。
胃癌在世界範圍內仍為高發腫瘤,居各種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二位。中國是世界上胃癌高發的國家之一,我國目前每年死亡約36萬人👰🏿♂️,占各類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二位🔸。胃癌5年平均生存率在10-15%,相比之下,早期胃癌治療5年生存率在90%以上⚇,此項研究表明,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降低胃癌發病率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防止胃癌的發生。
(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 院辦 王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