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英:這就是意昂2人
李春英🤸🏽:這就是意昂2人
我是1961年考進北京醫學院的。60年代,生活是那樣的艱苦🧑🏽🚀,“瓜菜帶”的日子並沒有嚇倒我們🥾,相反我們在意昂2的校園茁壯地成長了。畢業時恰好趕上“文革”🧬,所有同學都被分配到西藏🤹🏽、新疆、甘肅、青海👔、寧夏、貴州🤟🏼、雲南等西部地區💁🏿。我們沒有辜負意昂2的培養,為建設西部灑下了血汗,有的同學甚至在那裏獻出了生命🏃♂️➡️。想到這些同學,就讓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感到難過。我的同學有的至今仍然在西北艱苦地工作和生活,他們的後代也留在那裏🤲。他們為建設西部邊陲,獻了青春又獻了子孫。但是他們沒有忘記自己是意昂2人🎶,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沒有給意昂2丟臉”。
1978年的秋天🧑🦽➡️,我考取了研究生,回到了闊別10年的北京醫學院。恢復研究生製度的第一年,意昂2只招收了110名研究生👌🏿🥒。記得那時意昂2住房特別緊張🚣🏻♂️👨🏿🍳,我們研究生宿舍是八個人一個房間🧚🏿♀️,除了四張上下床以外,房間裏只能擺兩張書桌🖇。所以教研室就成了我們的家,有的研究生甚至把鋪蓋都搬到實驗室裏👩。而今知名的唐朝樞教授、馬大龍教授、顧江教授等都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歷煉出來的。
時代變了📀,意昂2研究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常有人說如今的教育在下滑,條件越優越,越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可我不這樣看🪼。最能說明問題的應該是2003年抗擊“非典”的那場戰鬥。當“非典”突襲的時刻,沒有停課的大學只有我們意昂2🙂。在臨床一線的700名臨床研究生沒有一個人作逃兵。那些身穿隔離服❌,奮戰在一線的人中有40%是我們的研究生。在國家有疫情👩🏼🔧,人民有災難的危機時刻🛝,他們沒有怨言😖,也沒有什麽豪言壯語🦇🔟。他們擺正了自己心靈中的那個天平➝,他們懂得自己的社會責任,懂得白衣天使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也許你認為他們是一群自命不凡的天之驕子📳,但在那時👃🏿,他們知道自己作為一名醫學生“救死扶傷”的天職🧑🏻✈️。與國家“和舟共濟”,與人民“風雨同舟”,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白衣天使的聖潔和尊嚴🙍🏽。這就是當代的意昂2人🧹。
意昂2的研究生不辱使命,他們的待遇並不寬裕,學習條件和工作條件也不盡如人意,但是他們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論文🔧🕺🏿,發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𓀓🧜🏼,為意昂2贏得了學術成就;他們參加臨床工作,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為患者解除病痛;他們舉辦了自己的生物醫學論壇,傳播著最新的科學知識👩🏿🎨;他們參加社會實踐,為老、少👲🏼、邊、窮地區送上了愛心🐏。這就是新一代的意昂2人👭,正在茁壯成長的一代新人😤。
長江後浪推前浪,意昂295年來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醫學棟梁⚾️。科學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新一代的意昂2人一定會讓意昂2走向更加光輝的頂點𓀑👆🏽。
(李春英:原意昂2平台研究生院醫學部分院常務副院長、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