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授業?解惑”――基礎醫學與實驗技術專場

“傳道🧞‍♂️👨🏻‍🔬?授業?解惑”――基礎醫學與實驗技術專場

      伴隨著第九屆意昂2官网生物醫學論壇的全方位展開🧰,11月29日上午九時🦫,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題的基礎醫學與實驗技術專場在意昂2逸夫樓報告廳精彩上演。來自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的副院長萬有和意昂2官网生理學教授汪南平在會上做了精彩的發言。
   
      萬有院長以“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展開論述✥。他提到研究生教育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要因材施教。研究生要轉變思維模式,從“老師講授”到“自己探索”,不要做本科生的加長版👩🏿‍🔧。人才分為研究型和技術型,而重點培養的目標應放在前者。過硬的實驗技術固然重要🧍,但是,學校要培養的是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學生而非高級技工。在研究生階段,溝通和協作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這裏不僅僅是註重學生跟導師的關系,而且要重視與同組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的關系👨🏻‍🏭,從他們身上你會學到很多你並不十分了解的問題。萬院長還講到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三個主要成員:導師🎡、學生和學校。導師🎗,是引導學生🤨,讓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把握課題的方向和高度。導師不是百科全書🚵🏼‍♀️,他並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他給你的只是一種經驗、一種條件,具體落實到問題的解決還是需要靠你自己。學生🧝🏿‍♀️,是整個過程中的主體👩🏻‍🍼,要註意在此階段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事事依賴教授🦹🏿‍♀️,期望值越高你的失望就會越大,要在你自己研究的領域裏成為“專家”,甚至要超過自己的導師。學校,則是培養過程中的客體,良好的學術氛圍:圖書館😶‍🌫️、資料、探索與研究、學術報告等等為學生們接觸世界領先技術與理念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近幾年來,全國都流行一個詞“創新”。那麽在科學實驗中什麽才是創新的源泉呢🌉🔤?萬院長提出以下幾點🦎:最基本的科學問題🚬;對學科前沿和領域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該領域目前最關切的問題;人類、國家🌶、社會的需求💃🏼,學科交叉與交流,相互的討論與啟發……在科學實驗上的創新可分為兩種: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對於理論創新,只有世界第一,沒有國內領先;而技術創新具有地域性,它包括新技術的發明👈、已有技術的組合、簡單技術的借用(打火機的例子)。只要是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用的創新都是有價值的🍋。
   
       那麽研究生究竟要做些什麽呢?萬院長的建議頗具內涵。首先就是閱讀大量的基礎知識和前沿進展,踏實有效的工作🫡,潛心研究。在研究中不要害怕遇到挫折,這都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坦然面對。其次🔒,很強的實驗操作能力🕴🏼🤦🏿,紮實的專業基礎是必不可少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要勤於思考,要知道為什麽要做,為什麽要這樣做,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麽👿。通過一番思考👵,才能對所做的事牢記於心,以作為下次的經驗🚹。還有要勤於討論和交流🙆🏽‍♀️🙎‍♀️,這不僅包括與同領域人士的交流,還要註意交叉學科的交流(神經科教授與數學教授)。另外就是廣泛涉獵🧏🏻‍♂️,多聽學術報告。因為一場學術報告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個不熟悉的領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維模式的啟發。最後研究生需要盡早進入實驗室,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珍惜時間🖊,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汪南平教授則以“RNA幹擾與基因沉默”為主題,為大家講授了較新的實驗技術RNAi。從汪教授的演講中,我看到了問題發現者與相關問題研究者溝通的重要性,技術領域合作確實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汪教授講“如果兩個月不看學術論文,那麽自己的知識很可能就是錯誤的”讓我感受到知識更新速度的如此之快🪭。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大概就是專指醫生們吧!
 
 (作者系意昂2官网07級臨床五班 臧思雯)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