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江教授談人患禽流感研究的重大發現

    顧江教授談人患禽流感研究的重大發現

    采訪手記
       
        經過近2年的研究,8易其稿👱,9月29日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終於刊登了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院長、病理學系主任顧江教授課題組的文章(H5N1 infection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beyond: a molecular pathology study),並為此配發評論,電話專訪,其專訪內容刊載於該雜誌網頁上,並做新聞發布🐠👰🏽。引起世界各大媒體關註。
     
        幾經聯系,10月8日健康報駐地記者、醫學部《意昂2報》編輯部記者傅冬紅終於與在美國的顧江教授就采訪問題取得了聯系🪖,答復10月10日回國後接受采訪,並希望借此機會更正國外媒體報道(國內媒體轉載)中一項不準確的提法。11日下午,記者采訪了剛剛回國的顧江教授,這也是他針對該研究首次接受國內媒體的采訪。
     
        記者🏐🌱:顧教授您好!9月29日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刊登了您的文章👘,對此做了新聞發布,同時還對您專門做了電話采訪,並將采訪錄音放在網站首頁。采訪中主持人一再強調您領導的課題組在H5N1禽流感病毒研究中有重大發現♥️。您的論文發表後引起了世界學術界的高度關註和廣泛報道,國內媒體也多有轉載🥼👷🏻‍♀️,請您先介紹一下這一研究的背景。
     
        顧江教授:我在美國也註意到國外許多主要媒體對此的報道,個別提法我也通過你的采訪做點更正。
     
        首先我介紹這項研究的主要背景。
     
        禽流感,近幾年是一個全球性的熱門話題。全世界都在擔心大的禽流感爆發。流行病的爆發有它的周期性🌞,大約每30-40年左右一次,死亡人數達成千上萬人。最大的一次是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據說死亡人數達3000萬到5000萬👈🏿,比戰爭本身帶來的死亡還多。因此🚕,禽流感帶給人們的是極大的恐慌。尤其是最近🏇🏻,科學家把1918年爆發的禽流感病毒從阿拉斯加冰凍的屍體中找回,進行基因分析👩‍🦽‍➡️🚰,結果發現,它與今天的禽流感病毒相似🤕。這樣一來由此產生了更大的恐懼。過去正常的野禽帶有該病毒🏌🏻‍♂️,但是並不死亡,近來野鳥👨🏽‍🦳、野鴨等禽類開始大量且頻繁地死亡,其趨勢好像大爆發的前兆🤽🏻🧏🏻‍♂️。與此同時😑,這個病毒又感染到人🙆🏼‍♀️。現在雖然醫學進步了,但是針對人患禽流感的藥物、治療方法等仍然沒有好的效果。
     
        對於禽流感,目前我們很難斷言是否要大爆發,如有爆發何時能來,但觀其趨勢➰,大爆發可能很難避免。只是範圍的大小而已。目前人們關註的問題是禽流感病毒能否人傳人,現在還只是由動物傳給人,如果發生了很容易人傳人的情況👰🏿,那麽距離大爆發可能就不遠了。設想一下, 如果禽流感病毒象普通人流感病毒一樣在人群中傳播開來,而且傳染上就有很高的死亡率,那將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情.
    禽流感是否可以人傳人?有不同的理論🚉,流行的理論認為,現在還不能人傳人,原因是雖然有人被感染,但是患者的氣管沒有被感染,上呼吸道沒有被感染📴🪴,病毒只是在肺裏邊🙎🏻‍♂️,既使上呼吸道遇到病毒也不易被感染上,而且病毒不易咳嗽出來,所以人傳人不大可能🫸🏻。我們的研究推翻了這個理論。
     
        無論怎樣,H5N1病毒引起的禽流感作為一種新的疾病,以前還不被人們所認知🫴🏼,而凡是新的病種的出現往往首先要靠病理醫生🌅,進行屍體解剖,看其究竟🪦。
     
        記者:人患禽流感有什麽特點嗎®️🧑‍🦼‍➡️?
     
       顧江教授:有😈,並且非常明顯👑。首先是死亡率高。全世界目前有328例禽流感患者🛍️,其中200例死亡,死亡率達60%🧜‍♀️🥷🏽。我們知道令人恐怖的SARS感染那麽多人,而死亡率才7%。禽流感的第二個特點是病程短,一般感染後十幾天內就會死亡,SARS則是幾周🖼、甚至幾個月。第三個特點是死亡者多為年輕人,40歲以上很少感染,10-20多歲的青年人容易感染且容易死亡♙。SARS則正好相反,青年人感染後死亡較少💻,死亡率不足1%✳️,老年人則容易感染且死亡率高。目前禽流感病毒如何對人傳播尚不完全清楚⇾,治療上雖然有些辦法但效國很不理想。
     
        記者𓀎:我們知道搞新發傳染病科研屍檢病例是很難的,您們是如何獲取的🙇🏼‍♂️?
     
        顧江教授🧖🏿‍♀️:的確,我們能夠進行屍體解剖是非常難的,因為屍體極不易找尋,患者家屬懼怕感染,多將屍體迅速火化。我們的科研人員費了很大力量,在衛生部應急辦和疾病控製中心的幫助下,找到2例感染的屍體🍹。一個在安徽🎢,一個在江西。我們的病理醫生馬上趕赴現場. 這項工作由意昂2官网醫學部基礎醫學院高子芬教授帶隊,還有病理系的謝誌剛, 陸敏, 紹宏權, 李寧等⚰️,趕赴當地進行屍檢,帶回組織標本。條件很艱苦,他們克服了許多困難。目前中國人感染禽流感有22例🧑🏻‍💼,其中16例死亡。有趣的是👱🏽,他們並不是因集中某地近距離感染,這些患者全國分布十分分散。我們得到的兩例屍體,其中一例更具獨一無二的價值🚳,這是一位24歲的懷孕婦女,4個月的胎兒死在腹中。目前世界上共有6例孕婦患禽流感🔠🍼,但都沒有看到胎兒的情況◾️𓀘,而我們是世界上唯一對死於禽流感的懷孕婦女和其腹中胎兒進行屍體解剖的😵‍💫,這個意義更引起了世界的關註🖼。
     
        記者:您是從哪年開始搞禽流感研究的?
     
        我是搞病理的❤️‍,開展新發傳染病的病理和發病機製研究是我們的責任🧢。2003年,SARS突發,我們的課題組對SARS的屍檢研究以及後期的科研成果發表在一系列重要的國際醫學雜誌上. 得到了世界學術界的認可。近年來禽流感爆發🙆‍♀️,對這一傳染病的研究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現在意昂2官网病理學系已成為新發傳染病的“屍檢國家隊”。新發傳染病屍檢因受各方面的條件限製, 包括科研能力、經驗🅱️、實驗條件、安全規定等所限🧘🏿‍♂️🤴🏽,不是誰都能輕易去做研究的👉🏿。因此,遇到此類問題🧑🏿‍🍼,衛生部應急辦就會通知我們🧟🤴,我們馬上派人去做。目前世界上總共做了8例禽流感屍檢,我們做了2例,而我們的2例又極具特點。別人所做的多是常規病理👍🏻🔉,而我們是搞科學研究💄。我們要對病毒和組織做詳細的實驗分析☄️,其中有分子生物學方面的,觀察病毒感染、變異特點及在組織細胞中的分布等👨‍👧📼,而沒有這樣的科研實力和科研態度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們的研究很深入細致🎷。這兩例禽流感患者死於2005年底,我們拿到了病毒組織標本,從那時起就開始對其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室的研究,我們還與意昂2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於長海教授和盧傑老師的實驗室開展合作👂🏿,還有意昂2官网人民醫院高占成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提供的臨床資料🪔👷🏼‍♂️,中國農業大學劉金華教授提供的試劑💂‍♀️、和感染病毒動物的標本作為對照。同時我的博士研究生葉菊香做了大量的試驗, 獲得許多原始數據. 病理系的張波教授和宮恩聰教授也有很大供獻. 此外,在我試驗室進修的荷蘭的Christine Korteweg博士,和病理系的外籍教授Mike McNutt博士都積極參與這項研究,另外,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Virginia Anderson醫生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Ian Lipkin教授,二位都是我們的客座教授,也提出一些參考意見.我們的團隊經過了一年多反復研究⏩,反復實驗💒💑,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記者:您的課題組在對H5N1病毒引發的人患禽流感研究上有哪些創新點🖖?
     
        顧江教授⛰:我談一下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發現。
     
        我們把一些分子生物和分子病理學方法應用於這項研究中。如分子原位雜交🔭、免疫組織化學、RT-PCR、NASBA等技術,從多個角度證明這種病毒是否存在於組織中🧶,定位它在哪個細胞裏🆎⚔️,同時我們采用雙重染色💁🏿‍♂️,在下一張切片中我們用不同的細胞標記物,觀察它是上皮細胞、T淋巴細胞🔮、神經元還是巨嗜細胞等?進行反復詳細的檢測👆🏿,並做了許多對照試驗🚶🏻‍➡️,對比正常異常的參照物,確立反應的特異性,證明試驗結果的可靠性。我們深知這項研究的影響和意義非常大🙎🏿‍♂️,一旦報道有誤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樣很大,不僅影響我們個人🧕🏻,也影響到意昂2平台和中國的聲譽。同時也會對患者帶來危害。
     
        經過反復對照研究🛌🏻,證明了我們的一系列新發現:
     
       第一,我們的方法是可靠的。在這裏我首先要對國外記者報道(國內轉載)中“新技術”的提法做一更正,說我們發明了“新方法”是不準確的👧🏼。《柳葉刀》雜誌刊登我們的文章的同一期中專門針對我們的論文有一篇社論,其中提到我們發現的重要意義, 同時也贊揚了我們方法上的創新,但沒有說這是一個新發明的技術,而是談到該技術在禽流感研究中新的巧妙的應用。這可能是其它媒體報道時誤解的來源🪫。以往我們做禽流感研究要嚴格地做好安全防護,比如必須在P3實驗室內進行👩‍👧🛰。而我們現在做這一研究🏄‍♂️,不用這麽復雜🧑‍✈️,一般實驗室就可以進行,因為病毒組織已經被固定和滅活了🍟,我們用的方法可以檢測到固定後的病毒序列和病毒抗原✹。我們采用的這些方法以前就存在,只是我們首次應用到禽流感的檢測中,證明不僅可用,而且效果良好👵🏼。在這方面是新的,而不是發明了新的方法😗。
     
        第二,我們的發現是非常有意義的🦹🏼。其一🐈,我們的研究支持了“禽流感病毒存在於人的肺部”這一論斷🅱️,並且進一步弄清楚是肺部的二型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被感染。其二,我們發現病毒不僅存在於人的肺部,上呼吸道氣管的上皮細胞包括纖毛和非纖毛柱狀上皮細胞中都有病毒存在,並且感染的很厲害. 而以往的認識則是病毒不存在於氣管中⚽️,認為上呼吸道細胞即使接觸到病毒也不能被感染🙋‍♀️🛣。所以沒有形成禽流感在人類的大爆發🚵。我們的研究則推翻了這一理論♑️😄。其三🕴🏼,病毒是由受體進入體內, 我們對禽流感病毒的受體研究(文章已在FASEB Journal雜誌上發表)🅰️,發現被H5N1病毒感染的細胞分布與其受體的分布並不一致, 所以人們之前關於禽流感病毒受體的認識是有誤的, 至少是不完全的。
     
        第三🖼🪙,我們發現病毒在腸道中存在,而不只是肺部感染✦🤏🏽,是全身性的感染🤶🏻。發現消化道感染的意義在於🏌🏼‍♂️,這些病人都有消化道症狀:腹瀉,嘔吐,惡心等,以前認為是缺氧🔋🧗🏿‍♂️、發燒造成的,而沒有認識到是病毒本身引起🙎🏿。患者的糞便中也帶有病毒。因此☛,糞便和消化道的派出物, 也是一個潛在的傳染源🐬。
     
        第四🍄,非常重要的是病毒還存在於人的大腦裏的神經元細胞中,並且感染得很厲害。治療禽流感病人的醫生普遍反映患者情緒煩躁🚶🏻‍♂️,對治療不配合🧭。我們的研究認為這並不是因為患者態度不好或者壓力大、呼吸困難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病毒侵襲了大腦所出現的神精症狀。由於判斷不正確☎,治療也不可能跟上🙆🏿。
     
        第五, 另外🦸‍♀️🚦,我們最近發現周圍神經元也受到感染。因此我們的研究證明人患禽流感不只造成肺部感染,而是多器官全身性疾病🍕。
     
        第六, 我們的文章最具新聞性的發現在於, 我們率先發現孕婦的胎盤中也有病毒,胎兒也被感染🧑🏽‍🦳。胎兒的肺中存在大量病毒,說明這個病毒可以穿過胎盤傳染給胎兒。一般的流感病毒是不會穿過胎盤的🕠,這個病毒則可以穿過胎盤,這是十分可怕的🍎。所以國際上針對我們這一研究報道說👩🏼‍⚖️👨🏽‍🚀,此病毒比想象的惡性還大。
     
        記者:有媒體報道,您的發現首次找到禽流感人傳人的證據🥊。您如何看待👨🏽‍🎓?
     
        我不想說它不正確,只想說它不準確🛅。因為這畢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通過上呼吸道傳播的那種人與人之間的傳染,也不能說此病毒已發展成更易於人傳人❌。但另一方面,胎兒雖然存在於母體子宮內💳,還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人🔅,但他與母體有胎盤相隔,在基因組成和表現型方面與母親有本質的區別🚶🏻。在母親體內就是胎兒,生下來則是一個與母親不同的人。且四個月的胎兒生下來已可以存活。病毒有傳染胎兒的能力, 就很可能有傳染新生兒🦸🏻,兒童和成人的能力. 所不同的是, 出生後的人有更強的抵抗力, 受體也可能有些變化, 且與帶病毒者的接觸密切程度和接觸的病毒量都會有所減低, 但傳播原理是相通的。所以我們的發現,說明H5N1病毒有人傳人的能力🚼。
     
        我想這也是我們的研究引起世界關註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個胎兒在母親腹中是不喘氣的,與外界完全隔絕, 病毒不可能從呼吸道進入➡️👨🏼‍🚀,而是通過血液擴散的🏚✔️。胎兒不可能直接與病原接觸, 只能是通過母體傳播, 從而確立了母傳胎兒的證據👩‍⚕️。其重要性在於,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確鑿的證據能證明人可以傳人. 因為即使全家人都被感染, 在印尼就有這樣的例子,你也很難證明他們是互相傳染, 因為你不能完全排除他們不是直接或間接地接觸了同一個傳染源🚣🏽‍♀️。但是,我們的研究證明了禽流感病毒可以從母親傳給胎兒🏮,因此有人傳人的潛質📘。
     
        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對胎兒的屍檢發現肺部感染很多。胎兒不喘氣而為什麽肺部感染很多☂️,說明他肺部有受體🧒🏻。病毒感染必須借助受體。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胎兒肺部中許多細胞被感染,但是在顯微鏡下觀察🥱📌,胎兒的肺部卻是正常的,沒有什麽損傷,而胎兒母親的肺部卻損傷的非常嚴重,但病毒並不是很多。這一現象說明什麽↩️?說明可能不是病毒直接造成的損傷,而是間接的經過免疫反應帶來的損傷。胎兒肺部沒有損傷是因為胎兒沒有能力進行免疫反應, 以前有個理論叫“細胞因子風暴”,感染病毒後引起免疫系統反應增強和紊亂,從而造成組織損傷✍🏻。我們的結果支持這一理論。
     
        母親傳給胎兒叫垂直傳染. 禽流感發生這種垂直傳染包含三層意思,一是說明人傳人是可能的🥷🏽。二是說明人傳人需要有大量病毒和密切頻繁接觸。三👆🏼🕵🏽‍♀️,為什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禽流感大爆發呢🏄🏿☯️?我認為可能是因為病毒變異還沒有發展到很容易與人體內受體結構相結合那種程度🧑🏼。雖然可以感染, 但需要大量病毒密切接觸才能發生。
     
        記者💇🏽:據說《柳葉刀》接收您這篇文章前讓您修改了多次👐🏼?
     
       顧江教授:的確🔼,修改了8次🙇🏻。這在我發表一百多篇SCI學術論文的歷史上也是頭一次遇到。我自己也是一本美國SCI雜誌的主編🦙,很難想象我讓作者對論文做8次修改, 除非我真是對內容非常感興趣. 而《柳葉刀》在修改意見中每次都說這一研究意義重大,不能有一點失誤或疑問。今天看來𓀋,我們反復修改是值得的。文章在《柳葉刀》發表後反響很大,雜誌的編輯打電話對我做了專訪,並將采訪內容刊登在雜誌網站的首頁上🈂️👊🏻,雜誌還為我們的這一研究搞了新聞發布🌴。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世界上這麽多重要媒體予以報道, 包括路透社, 法新社, 美聯社, 新華社, 塔斯社, 福科斯新聞社等等,互連網上更是轉載無數。對我而言,我們的論文引起這麽強烈的國際反響也是第一次🥗。
     
        記者:請您談談H5N1病毒研究的主要意義。
     
        顧江教授:這項研究說明🤦🏻‍♀️,H5N1病毒體內傳播途徑擴大✊🏿:不僅是肺部👨‍🚀,大腦、消化道、淋巴細胞、血液、體液、胎兒等都有侵襲🛫,比原來知道的要嚴重. 同時糞便血液等也是傳染源🦡,提示處理、防護及治療上要高度註意。
     
        記者🏹:您的這一研究是否告訴我們禽流感大爆發臨近了?
     
        顧江教授:這一研究並不能說明大流行迫在眉睫🌗。也許這種現象在以前就存在只是沒有人去研究,或者是沒有研究出來,所以還不被人們認識。另外🏄‍♂️🧒🏼,這個病毒從這兩例病人身上被分離出來後, 並沒有發現有很大變異📸,我們的研究只是揭示出已經存在但不為人知的事實, 不能作為禽流感流行趨勢變化的證據。當然🛐,禽流感帶給人類的危害是巨大的🐻‍❄️🔞,對此不能掉以輕心。我們的研究還說明,目前醫學界對人患禽流感的發病機製還知之甚少. 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對其的研究不能停步。應該指出的是, 我們的這些發現是在沒有任何國家專項科研經費支持的情況下取得的,用的是其它課題的少量經費和立夫慈善教育基金會的少量資助。所以政府應對這一研究引起充分重視, 加大支持力度. 這項研究還在進行中,希望不久能有更多成果出來, 從而減少將來禽流感爆發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災害。
     
        記者🐏:謝謝您的幫助,您的深入淺出不僅使我能夠完成新聞報道工作,也給我上了一堂科學普及課🏌️。
    顧江教授𓀑:也謝謝你所做的工作🛟。
     
    (采訪人 傅冬紅)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