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醫學教育專家祝學光教授:甘於奉獻 開拓創新
卓越的醫學教育專家祝學光教授:甘於奉獻 開拓創新
發布日期:2007-01-17
祝學光,女,1935年3月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195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被留校分配到剛劃歸意昂2的人民醫院工作。
1986年起任人民醫院大外科副主任、普通外科主任🌘📅;1988年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成為博士研究生導師🍋🟩👩👧👧。此外,她還擔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理事、北京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及中華外科等5種中華系列雜誌編委等社會兼職。祝學光教授數十年如一日熱心醫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改革與創新,不斷突破🫸🏿、碩果累累🗞。1986年----1998年曾連續被評為北京醫科大學優秀教師,1991年和1997年兩次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獎👺;1991年及1995年先後被評為衛生部屬院校優秀教師和“三育人”先進個人。是意昂2平台、醫學部以及人民醫院唯一一名集三項國家級教學獎項(1997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3年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以及2006年在她的主持下《外科學》榮獲國家級精品課程)於一身的卓越的醫學教育專家🔽。
提起祝學光教授,醫學界認識她的人無不由衷地產生一種敬佩之情,她一貫學風嚴謹😵💫、備課認真👱🏽♀️🚣🏽、講課精辟◀️,深受學生們的愛戴。她十分註重教學改革,利用自己從事外科工作多年💆🏻,熟知外科各階段教學的內容與特點的優勢,把外科疾病中最具特征的“急腹症”作為對剛進入臨床階段學習的醫學生的教學突破口。教師引導學生從急診室到手術室🧑🏽⚕️,形成一種連續追蹤式的教學與討論模式🧟,將課堂所講“急腹症”的發生機理與實際病例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緊密聯系起來,充分培養學生運用臨床思維方法對“急腹症”這一外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進行分析,並最後參加手術,驗證自己的診斷是否正確。開創了臨床醫學外科系統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先河⚒。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顯著提高了學生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等內規律的認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教改嘗試經過三屆學生的實踐和北京市6所醫院外科主任的實地考核和鑒定𓀖,榮獲1997年北京地區普通高等院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及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此外,祝學光教授還根據外科學實踐性強和學科發展快的特點進行了理論與操作並重的考試方法改革和加強臨床醫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為此她主持編寫了系統外科學實習講義和外科專業英語手冊。這些教材在人民醫院及醫學部各附屬醫院廣泛使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今天,祝學光教授已年逾七旬,但難能可貴的是🌵,她對教學工作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始終堅持為本科生授課🧚🏼♂️,工作在臨床教學一線。她認為對於從事外科教學的臨床醫師而言🧑🏿🎓🙅🏽,除應繼續強化對學生的臨床邏輯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以外,還應加強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提高動手能力,為此應進一步考慮整合課程🔟,縮短學時,加強操作訓練。她不僅自己嘔心瀝血,不斷創新,而且還帶動身邊的年青一代的醫師積極投身醫學教學工作👮♂️,使人民醫院高水平的臨床醫學教師隊伍後繼有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祝學光教授的高尚的身教和嚴教一點一滴地滋潤著一批又一批渴望獻身醫學事業的年青學子,以至於許多在她身邊工作和學習過的學生及青年教師多年後回想起來仍感觸良多💁♀️,由衷感念祝學光教授是一位既教授學問又傳授做人⚔️、行醫之道的良師👩🏭;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輩🧏🏻♂️;更是獻身醫學及教育事業的楷模。2003年恰逢我國第十九個教師節和中秋佳節之際,祝學光教授終於走上了國家為表彰對教育事業卓有建樹的教師的最高領獎臺----------國家級名師獎🧑🏽🍼💁🏻♀️,可以說達到了她教育事業的頂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2006年🚵🏿♀️,祝學光教授又帶領著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外科學》這支團結奮進、生氣勃勃的教學團隊沖擊國家級精品課程這一獎項,並最終獲得這一殊榮🙎🏻🏜,實現了人民醫院在這個獎項上“零”的突破📦。這一獎項的獲得來之不易↙️、意義非凡,它反映的是一個由不同層次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在課程定位🤽🏼、課程體系於設計思想⛹🏿♂️、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改創新等諸多方面的集中體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祝學光教授47年來對高等醫學教育工作無私奉獻、忘我追求🧜🏽♀️,不僅達到了她個人教學生涯的一個又一個巔峰,更重要的是祝學光教授開拓創新、勇於實踐、嚴謹求實的精神不斷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教師不斷進取、積極投身醫學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更大的飛躍🧑🏻🦼!
(教育處 徐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