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癌症防治進展學術報告會即將召開

2007年癌症防治進展學術報告會即將召開

主辦單位⛽️:中國癌症基金會
承辦單位🏌🏿‍♂️: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北京腫瘤醫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
支持單位:天衡時代集團
 
會議時間:2007119日(周五)下午2🧛🏽‍♂️🙋🏻:00
會議地點👮🏻‍♀️:北京市海澱區阜成路52號北京腫瘤醫院科學報告廳🎴,可乘坐56路🧑‍💻、121路、368路🧠、414路、601路👰🏽‍♀️、603路👩🏽‍🦳🍼、653路🫃🏽、701路、748路、850路、846路、967路👰、977路公交車定慧寺車站下車,交通燈馬路東南角👩🏽‍🎓。
 

會議主持2️⃣:董誌偉教授 中國癌症基金會副理事長
 
報告人及報告題目:
 
1400 pm1435 pm
“HPV疫苗與子宮頸癌防治
喬友林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
1435 pm15🛀🏽:10 pm
癌症個體化診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徐寧誌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
15👨🏿‍🦲:10 pm1545 pm
癌症個體化治療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壽成超教授 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
15🍒:45 pm1620 pm
腫瘤個體化治療的影像學評價
張曉鵬教授 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北京腫瘤醫院
1620 pm1655 pm
卵巢癌化療進展
魏麗惠教授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
 
會議事項🤥🍚:此次會議免費🚼,記繼續教育I類學分1分💁🏽。13:30-14:00為報到時間,此時間段內參會者領取資料🧑🏿‍💼。請18日前報名,預約電話👥:88196370李鷙。
 
(北京腫瘤醫院     科研處   )       
 
專家簡介:喬友林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
 
喬友林,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癌症基金會副秘書長與國際合作部主任。先後就讀和工作於華西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美國約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癌症研究所 (NIH/NCI) 癌預防控製部。現兼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流行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癌症預防與控製專家顧問委員會和專家工作小組成員、國際抗癌聯盟(UICC)全球癌症控製智囊團成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副主編♐️、中國肺癌雜誌常務編委、中華流行病學、中國循證醫學🧔、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製、癌症等雜誌的編委。
 
報告內容簡介: HPV疫苗與子宮頸癌防治
 
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據2002年數據統計🦚, 全球估計有49萬的子宮頸癌新發病例🌷,27萬多婦女死於該病🚵。
近十年來子宮頸癌的流行病學/病因學和防治研究取得了三大突破性進展。(1)確立了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 其危險度比值比高達250。歸因危險百分比超過95%;HPV陰性者幾乎不會發生子宮頸癌(99%NPV)📗。(2)子宮頸癌Pap smear篩查方法的突破👵🏼🥬:目前新發展的薄層液基細胞學和檢測HPV DNA的新技術🤾🏽,可顯著提高識別高度病變的敏感度15-30%;大大降低了假陰性🐫;可用於粗篩高風險人群📈;如果合理運用以上篩查方法👩‍🦼‍➡️,可查出98%以上的癌前病變和早期病人。使子宮頸癌的篩查和早診早治達到一個新的水平👉🏽。(3) HPV預防性疫苗已獲成功,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癌症疫苗。子宮頸癌也將由此可能成為人類通過註射疫苗🧖‍♀️、篩查和早診早治來預防以致消除的第一個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疫苗的問世在人類征服癌症道路上無疑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和比爾.蓋茨基金會等正攜手合作🪢,讓發展中國家盡快共享子宮頸癌疫苗這一人類科學進步的成果✶✭。
 
 
專家簡介:徐寧誌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室
 
徐寧誌,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室主任。致力於細胞癌變的分子機理研究。主要工作是研究細胞信號傳導通路,以及探討細胞增殖與轉化的信號傳導在細胞癌變中的作用。發表PNAS、Nature、Oncogene、Cell🎪、JBC等英文論文和《中華醫學雜誌》、《科學通報》等中文論文💱, 共計50多篇(至2006年12月,SCI引用次數近2800多次)🙅‍♂️。培養博士研究生畢業7名🧝🏿,在讀5名👩🏼‍🚀。1999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同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報告內容簡介:癌症個體化診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近年來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結果表明👩🏿‍🔬👶🏿,癌症是多達上百種的一類基因分子疾病。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同一種癌症👨🏼‍🎨,由於不同基因的改變和腫瘤微環境的不均一性,往往引發腫瘤病人之間的個體差異。應用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新技術,著眼於癌症患者之間的差異📄🚴🏿‍♂️,進行富有特色的個性化診治🫅🚲,以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和患者生存質量🤷🏼‍♀️🔬,已經成為目前臨床腫瘤學重點研究的前沿課題👲🏼🏰。
 
隨著分子生物學🧑‍🔬、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熒光標記技術以及生物信息學的最新進展,芯片製作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使得芯片技術已經成為當今生命科學領域中最具影響、最富活力、潛力極大的一種新型生物檢測技術和研究工具♨️。基因芯片技術作為當今生命科學領域中一種新型生物檢測技術和研究工具,其影響之大、活力之旺盛、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泛的應用空間都是毋庸質疑的。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種新興技術👨🏼‍⚖️,從產生🚵🏼、發展、完善⚠️、成熟乃至應用於臨床,需要時間🙈。
根據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和基因芯片的技術特點🧜🏼,芯片技術的腫瘤臨床應用可重點集中在以下方面:
  腫瘤不同亞型的分子分類;
  腫瘤化療放療敏感差異性的分析鑒定;
  腫瘤療效評價以及個體化治療的指導🤹‍♀️。
 
專家簡介🥸🦁:壽成超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
 
壽成超👨🏻‍🎨,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2年在中國醫科大學本科畢業,1988年在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 1990-1994年在美國Tufts大學研修。 現為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專家組成員🔫,任多個專業學術委員會副主委🤜🏼、常委及多種學術期刊的編委。先後承擔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研究課題😮‍💨👩‍🍼。以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Nature》🛳、《JBC》🔽、《Oncogen》、等刊物發表論文八十余篇,參編專著六部🤦🏻‍♀️。培養畢業研究生40余名。1997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材工程百千層次, 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突出貢獻專家。
 
報告內容簡介⛳️:癌症個體化治療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近三十年來,隨著對細胞𓀍🦢、分子及分子間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人們對腫瘤表型的分子機製認識也日趨深入🧑🏽‍🔬,不同個體間的腫瘤高度異質性及同一腫瘤內的腫瘤細胞間的異質性,使得個體化治療(同病異治)的理念在臨床治療中逐步得到體現🩻。針對不同腫瘤細胞中的相關分子變化,相應的靶點小分子或抗體藥物已陸續進入臨床,如酪氨酸激酶抑製劑伊馬替尼(Glivec)、吉非替尼(Iressa)😫、埃羅替尼(Tarceva)🍩、索拉芬尼(Nexevar)和Sunitinib(Sutent),抗體藥物利妥昔(美羅華)👯、曲妥珠(赫賽汀)、貝伐單抗(Arastin)等已配合常規化療藥物,在針對相應靶點異常的某些臨床難治性腫瘤中收到了相對較好的效果。由於靶點藥物的相對特異性及非細胞毒性👹🥯,其臨床副作用較小🧝🏼‍♂️。
 
新技術✩🔲、新方法的不斷出現及臨床多學科的結合促進了癌症個體化治療的發展及臨床療效的改善。然而,臨床上每個患者的腫瘤可能都是不盡相同的,癌症個體化治療的本質是針對各個患者的腫瘤細胞表型及分子改變特點進行的特異性治療,使患者在治療中能最大限度地受益,這在短期內可能難以實現,但隨著科技進步及對腫瘤系統生物學研究的深入🧑🏿‍🍼👟,我們是可以逐步接近並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的🏊🏻‍♀️。
 
專家簡介💂🏽‍♂️:張曉鵬教授 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北京腫瘤醫院醫學影像科
 
張曉鵬🈴,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學院副院長、醫學影像科主任🛗,院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影像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抗癌協會理事,《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誌副主編,《中國實用外科雜誌》《中國實用內科雜誌》等7種國家級雜誌編委。
 
在主要從事腫瘤相關的影像診斷研究👩🏿‍💼。以胃癌、直腸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及食管癌等常見惡性腫瘤為中心,開展綜合應用多種影像手段的診斷、分期及療效評價、預測的研究工作。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磁共振、多排螺旋CT對惡性腫瘤的精確分期;磁共振功能成像及分子影像學在腫瘤的早期診斷、放化療的早期評估和療效預測的研究。在國內外期刊及國際會議發表論文70余篇,主編專著3部,主譯專著1部🚵🏻‍♂️,參編專著及影像專業教材10余部🏊🏿‍♀️。
 
報告內容簡介:腫瘤個體化治療的影像學評價
 
隨著影像技術和設備的不斷進步,多排CT、MRI🪄、PET等應用於臨床,影像醫學已成為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圖像分辨率的提高、掃描時間的縮短🧗🏼‍♀️,數字化影像技術的發展,使影像醫學擁有全新的概念和解釋。功能影像🧬🧑🏼‍🍼、分子影像技術的開發,使影像診斷已由對組織🎑、器官形態學變化的觀察向功能影像🧑‍🦱、微觀形態改變甚至分子影像水平的方向發展,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更準確、更早期的信息👨🏻‍🦯‍➡️🧗‍♂️。
 
影像學方法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腫瘤分期和療效評價手段💣🔀。腫瘤影像學如何應對腫瘤合理化治療的需求,如何更準確、更早期地評價和預測治療效果,將影像學的先進方法與腫瘤治療學有機結合,推動腫瘤規範化🕡、個體化治療是腫瘤影像學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利用灌CT註成像、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灌註加權成像、磁共振波譜👩🏼‍🏫、PET等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學方法來早期評價和預測腫瘤療效的臨床和相關實驗研究研究,在乳腺癌、直腸癌👟、肝癌、肺癌🌗、腦腫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和值得期盼的結果。
 
專家簡介:魏麗惠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婦產科
 
魏麗惠,教授,博士生導師,1967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1975~至今在先後在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工作🏖。曾在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進修學習。現任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婦產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婦產科雜誌》副總編輯、《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主編🦹🏽‍♂️、《意昂2平台學報醫學版》、等雜誌編委。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婦科主任多年,推進了人民醫院婦科的學科建設👩🏿‍🔬。先後承擔多項國家🏌🏽‍♂️、部委、北京市等多項基金🥛;發表論文二百余篇;主編🤘🏻、參編書籍9部。曾獲北京醫科大學科研成果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已指導畢業碩士畢業生4名,博士生32名,博士後2名🧠。
 
報告內容簡介:卵巢癌化療進展
 
上皮性卵巢癌死亡率居女性死亡第四位,居女性生殖道腫瘤死亡首位👩‍🏫。當前在卵巢癌的治療中關註的兩個問題:卵巢癌化療耐藥🚴🏿‍♀️;對腹腔化療的再評價😞。
 
卵巢癌化療耐藥是其復發和治療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國際上晚期卵巢癌的標準治療方案:在行腫瘤細胞減滅術最大程度地切除腫瘤,術後行6個療程的紫杉醇+卡鉑聯合化療。根據術後腫瘤殘留分為💆‍♀️:<2cm組占60%~70%; >2cm組占80%~85%,因兩組均會復發或疾病持續存在,應給予進一步化療。早期患者(FIGO I🏃🏻‍♂️、 II期)分為復發低危組(腫瘤分化好,未侵及卵巢表面,病竈未超出卵巢,無腹水和腹膜細胞學檢查陰性),術後約10%復發🖥;復發高危組(腫瘤為中或低度分化😉🕗,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表面,病竈超出卵巢,腹膜細胞學檢查陽性或伴有腹水),術後+化療後約20%復發。因此62%的卵巢癌患者最終將復發或疾病持續存在,需進一步治療📧。在選用化療方案中二聯化療較單藥化療效果好。
 
關於腹腔化療的利弊存在較大的爭議,主要有🦐:能否使滿意腫瘤細胞減滅術後患者延長生存時間𓀓♞;腹腔化療由其毒性反應評估其可行性🦸🏼‍♀️,以及何種藥物適用於腹腔化療。對腹腔化療的價值和副作用仍需進行權衡,目前難以確定其是否將其可作為卵巢癌的一線化療方案⚂。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