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給藥系統研發也是新藥研發
張強:給藥系統研發也是新藥研發
張教授總結道🐈⬛,我國醫藥產品的銷售額已經進入世界前10位,但在新型給藥系統的研究和開發上相對不足🤴🏻。全世界新型給藥系統(DDS)的銷售額穩步增長🪲,約占整個醫藥市場的20%以上。治療新觀念促進了新型給藥系統的研究開發,新技術推動了製劑新產品的上市🩶。近年來,我國藥物新製劑、新劑型的研究與開發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獲準生產的新製劑新劑型不斷增加,但總體上研究還比較薄弱🧞♂️。
他指出,目前,全球給藥系統的研究呈現增長態勢,專門從事釋藥系統研發的公司已經有350多家,其中傑出的公司有強生的子公司阿爾紮等十余家。與國際相比👳🏿,我國新型給藥系統的研究開發是緊跟國際先進水平的,在有些領域還比較超前。但是我國從事新型給藥系統研究的單位不多,主要是大專院校和國家級的藥物研究所🚴🏽♂️,憑借國家有限的科研基金從事部分新劑型的研究,而且主要是追蹤性的研究。目前醫藥生產企業在新型給藥系統的研究開發方面投入的資金非常有限。我國市售的新釋藥系統在整個醫藥市場的比重很小🚯,估計在5%以下。
張教授認為我國在新型給藥系統的研發上應該有如下幾點發展策略:
策略1 瞄準到期專利藥。至2007年,全球價值800億美元的“重金礦”藥品面臨專利到期🔙,為國內醫藥產品開發提供了良好機遇🚉。在今後幾年內,我們可以瞄準專利相繼到期的這些藥物,通過劑型改進推出新產品。
策略2 中藥製劑大有可為🦥。我國植物和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受外來競爭的影響較小,因此新型中藥製劑的研究與開發為我國新藥開發拓展了範圍👩🏻🦯➡️🎽。中醫有名稱和無名稱的方劑大約在13萬個以上,可選擇一些傳統劑型進行改進,也可以將先進的劑型技術用於目前市售的中藥製劑上。
策略3 瞄準重大疾病的藥物製劑研發。在製劑研發品種的選擇上可以偏向於開發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藥物,集中主要技術力量和有限的資本重點開發一些拳頭產品💫,如開發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炎等的治療藥😺。
策略4 研究新的復方製劑🧗🏼♂️。將已有的藥物進行有效組合,製成復方製劑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在新的化學結構藥物開發日益困難的今天,我們可以反思▶️,現有藥物的價值可能並沒有完全開發出來👩🏿🦳,特別是當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藥物組合在一起時🍺🤽🏻,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藥理作用或使原有的藥物作用加強🫄🏼🌻,安全性提高等🫢。
策略5 新劑型研究。將已有的藥物開發成新的藥物製劑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國外一個原料藥一般有8~10個製劑,我國一般在4種以下🌇👈🏿。我國生產原料藥1400種🎅👩🦲,總產量居世界第二位,製劑70多種,共3500多個品種規格。而美國製劑品種規格有15萬個,是我國的43倍;德國製劑品種規格6萬多個🦚,是我國的17倍👩🏼🌾。可見在新劑型的研發上我國潛力巨大。
(摘自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