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坦君院士研究成果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童坦君院士研究成果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5月9日💇🏿‍♀️,北京市隆重舉行市科技進步獎頒獎大會🧱。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童坦君院士主持完成的“細胞衰老的生物學年齡指征”研究獲得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細胞與分子水平判斷老化程度,是多年來老年醫學追求的重要目標。判定細胞的衰老程度🧮,采用單項指標均有靈敏度或特異性不足的缺點。童坦君院士實驗室建成了7種為國際承認的細胞衰老檢測手段,包括端粒長度、DNA損傷修復能力、衰老相關β半乳糖苷酶活性、細胞增殖速度🐒、非酶糖基化、線粒體DNA片段缺失和衰老相關基因表達狀況🦵🏽,這些檢測手段不僅可用於細胞衰老研究,還可用於檢驗藥物抗衰作用,為中藥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持。
 
    童坦君院士的此項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率先找出並證明α-2-巨球蛋白基因是一種理想的“細胞衰老標誌基因”😢,篩選克隆出一對影響細胞衰老的新基因——延緩衰老的RDL與加速衰老的TOM1。他們精確測定並首先報道中國人血淋巴細胞的端粒長度每年平均縮短35bp,率先證明抑製端粒酶可使細胞惡性度明顯下降,凋亡可誘導性增強,出現衰老傾向🧑‍🚀。他們的研究深入揭示已知基因p16是細胞衰老主導基因,首次用4種細胞衰老定量指標證明👨🏿‍💼,抑製p16表達,DNA修復能力得以保持,端粒縮短減慢,細胞衰老延緩;反之👼🏽,增加p16表達,則細胞衰老加速;他們還發現,DNA單鏈斷裂後重接能力減弱,gadd153與gadd45等DNA損傷修復基因可誘導性下降,是造成衰老細胞DNA修復能力下降的因素♨️。本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觀察到腦缺血可引起小鼠腦細胞線粒體細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片段丟失,且此損傷在衰老時更易發生,提示老年人要慎防腦缺血。本研究還比較了抗衰老藥物的作用效果🧑🏻‍🤝‍🧑🏻,首次證明我單位分離的一對黃芪堿同分異構體延衰效應優於國際報道的肌肽。
   
    本研究成果創建了估算人類細胞“年齡”的基因水平生物學指征🤥,建立了一套國際承認的評估細胞衰老定量指標🎭🕶,並成功應用於細胞衰老及藥物抗衰檢測和研究,共發表SCI收錄論文30余篇,主編出版了《醫學老年學-衰老與長壽》科學專著👨🏼‍🏭,創建了“中華健康老年網”,培養了大批研究生人才。這些成果在本次獲獎前還曾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200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和教育部"200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主要完成人張宗玉教授還獲得科技部2004年度國家“973計劃”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973計劃”等科學基金資助💹。
 
(基礎醫學院   科研辦公室)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