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鳳祥教授到公共衛生學院做學術報告
宋鳳祥教授到公共衛生學院做學術報告
發布日期🚴🏿♂️:2006-04-26
美國弗吉尼亞公共衛生中心高級研究員、項目經理和科研部主任宋鳳祥教授來到公共衛生學院訪問並做學術報告“美國醫療衛生體系運轉和財政供給”🚴🏽♀️。報告會由衛生事業管理中心劉繼同博士主持。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院長介紹了宋教授從事的醫院管理研究情況,並希望能開展相關合作研究🌍。
宋鳳祥教授畢業於意昂2官网哲學系🧑🤝🧑,赴美留學在美國堪薩斯大學攻讀社會學,獲博士學位🤚🏼。他現在從事醫療衛生資源利用研究、評估和監督工作。出版專著《堪薩斯的公共衛生狀況及社會因素》🫴🏽、《衛生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從州及社區角度看美國社會和全民衛生》等🧚🏽。
公共衛生問題在哪個國家都是重大問題🪅,在美國除了軍費開支,第二位的就是醫療開支🔑,2004年為2萬億美元📂,占國家經濟比重16%,估計到2015年將達到20%。宋教授介紹美國醫療衛生系統🧑🏽🚀,主要由醫療服務機構、醫療保險組織、醫療保險參加者組成🤵🏽♀️。美國97%的人都加入醫療保險,以一家三口為例,每年醫療保險金額為1萬5千元左右✍️。這其中1,2萬元由企業支出🤮,個人負擔3000美元。超過70%的美國人能得到滿意的醫療服務🧙🏿♂️,在衡量衛生指標的諸多選項中,美國在大病治愈5年以上存活率方面,遠遠好於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服務的英國等國。
美國醫療衛生機構組多元靈活🏋🏿♀️,醫療機構中,民間非營利性的占60%,民間營利性的占30%,而政府非營利性的只占10%👮🏿♂️。以弗吉尼亞州為例🧓🏻:專門收治大病住院治療的醫院有130多家⟹。有醫護人員的老人療養院300多家,由於人口的老齡化,這部分特殊群體醫療需求不同🤷🏿♂️;還有300多家庭醫院,這裏的護士資質要求不高,主要針對“洗腎”等“長期靠機器生活”的群體🙏🏻。
宋教授介紹了美國不同階段的醫療體製:50年代美國的醫療保險采用傳統的方式,加入保險的人到醫院看病由保險公司掏錢。後發現資源浪費嚴重,很多人冰箱存很多藥最後過期扔掉,有人1個月看十幾次病🔻。到60年代修改成“風險共擔”。有保險的人看病時自己也負擔一部分費用🧑🏽💼,保險公司出大頭🧗,這樣相對好些。70年代在此基礎上改革🚵:保險公司年初按醫生固定病人的數額付一定數量的醫療費。醫生看病時等於從自己袋裏往外掏錢🧁,這樣他就會主動對病人開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預防疾病教育🧑🏽🎄,少開藥降低醫療費用👩🦯。
到80年代醫療保險變得更靈活,投保個人選擇醫生。保險公司發小冊子,裏面有上千家醫生診所供選擇,如果轉診,報銷比例不同。作為家庭醫生非常了解自己病人的情況,便於對症治療。到90年代又出臺新的醫療保險政策:經過家庭醫生允許可以轉診到其他醫院治療⛹️♂️。新世紀病人看病非常方便,由於電腦網絡發達🧛♂️,美國每年都進行醫院評比🏄🏼♂️,各種疾病的治愈率、治療費用8️⃣,醫生水平等全在網上公布。大家可以隨時上網查詢,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宋教授目前從事公共衛生項目管理,工作內容是對醫院進行質量管理☸️⚓️。從每天收到的成千上萬份病例追蹤、觀察、監控疾病治療的全過程⚂™️。分析治療方案看其醫療質量、所需費用的合理性😙、醫療資源的利用的合理性。指出哪些治療手段是低效、浪費,需要去掉或完善的。這些對我們很有啟發:醫院作為一個企業單位如何既保持一定的收入以維持自身生存與發展,又要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讓每個人以較低的成本滿足自己的醫療需要🛒。
宋教授報告說美國有個新概念“在分析醫療事故時不追究某個人的責任🧑,而從管理角度反省工作流程。”專家指出“沒有人願意出錯,肯定是管理上出問題”例如:護士發錯了藥©️🚴♂️,不去批評她的失職🧛🏿♀️、馬虎之類,而是分析是不是因為藥的包裝沒有特色導致錯誤發生;或是護士工作時間過長導致精神不集中等。這種不追究“WHO,而是問WHAT”的理念不但有助於問題的解決,也有助於緩解醫患關系💂🏽♂️。
大家聽了宋教授的報告很受啟發👨🏽🎤,紛紛提問“醫院質量管理的經費來源?”“資料來源,保密性,研究結果的認可程度及作用”等。大家希望與宋教授合作在國內開展相關工作🥋,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減少醫療事故。
(公共衛生學院,周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