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民族的事情
韓啟德: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民族的事情
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構建學習型社會
到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將翻兩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經濟發展從模仿型增長向創新型增長模式轉型,提高國際競爭力,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健康、貧困等重大發展問題⚾️,都會對科技產生巨大的⚀、持久的🙅🏿♂️、不同層次的💅🏼、十分緊迫的需要。這一切使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除了走創新型國家之路,我們別無選擇。而構建學習型社會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條重要途徑。
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要把人口大國轉變為人才強國💆🏼♂️,就必須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升人的學習能力,這是我國面向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構建學習型社會,可以促進人才總量的增加、質量的提升和結構的改善🤙🏼,推進科技和教育的創新,推進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構建學習型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兩者相輔相成👩🏿🔬,前者為後者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後者又是前者不可缺少的載體和目標。
過去30年世界500強企業的座次幾乎更換一新🙇🏻♀️,這一現象引起很多人去探究原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提出,未來社會的成功者將是比對手學習得更快的組織🚣🏼♀️。“學習”成了世界性的焦點和話題🧖🏼♀️。比爾·蓋茨就是以“學習型企業”的理論指導企業管理,努力把微軟公司建設成為學習型企業。一個企業具有學習力,才會真正具有競爭力和創造力🕕。可以說👨🏻🎤,學習力就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學習型社會絕不是個體學習活動在數量上的簡單疊加,而是在一個比較完備的現代教育體系中🏖,以“學習”替代“教育”,使學習成為現代社會的價值取向和每個人的生存方式,成為每個人自發的🤤、終身的需要,進而把學習從個體行為上升到組織行為🙌🏿👩🏽🌾。學習理念的轉變,將帶來思想觀念的更新👈🏻、心智模式的改善和系統思考能力的提升👨🏿,並促使人們逐步掌握正確的思想方法,促進應變和創新能力的形成。
形成學習型社會,需要人才競爭機製的支撐🙎🏽♀️✂️,構建“機會均等🎲、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平臺。學習型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其目標是教育資源向社會全體開放,優質教育資源讓社會全體共享。終身教育體系的建設,需要政府的主導和監督💨✋🏼,需要各教育機構的積極加入🍟,需要各種投資力量的支持🩴,需要全民的共同參與,以推進社會化學習平臺和開放辦學系統的建立,從根本上增強我國的創新活力和競爭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
科學技術的進步經常以重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先導。思想解放帶來的政治民主和學術自由是科學技術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從西方歷史上看🌿🪓,正是文藝復興造就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正是思想啟蒙運動進一步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進而引發了產業革命。在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關註科技發展對經濟和社會的巨大影響🥤✉️,關註科技的社會責任,關註科學倫理。
哲學社會科學落後的國家,不可能有先進的自然科學,更不可能有重大的原始性創新。“原始性”就意味著創造出來的東西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原始性”,無論是理論上的突破還是科學實驗中的新發現或新科學方法的提出,首先指的是觀念上的突破🌂🚄,即觀念的創新。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強調指出🌈,當科學中的一種舊觀念發生危機,或一種新觀念取代舊觀念而發生科學革命時👮🏿♀️⛹️♀️,特別需要哲學的幫助。愛因斯坦說過🦶🏽: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力求從思想上去掌握事物👩👩👦。”並稱“哲學是科學之母”。說明科學的發展不僅需要物質條件,需要市場和技術的基礎🫃🏼,還需要精神條件,需要一種足以啟迪思路🌞、預示方向🎠、錘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哲學。科學的原始創新性就更需要對舊觀念👨🏽🚀🏬、舊思想敢於懷疑又善於建構新知識的能力⭐️。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個民族的思想和大腦,就是這個民族的哲學和科學🕢,就是由這個民族的全部思想家和科學家組成的思想界和知識界。忽視自己哲學基礎的自然科學,決不會取得真正的具有原始性創新的成就。因此🪬,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
(宣傳部摘自2006年2月13日的《光明日報》 作者💊:韓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