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全文)
胡錦濤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全文)
各位院士,同誌們𓀝:
今天🎏,來參加中國科學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會,我感到十分高興🦶🏿。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國科學院學部和中國工程院是國家科學技術和工程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是國家的科學技術思想庫。長期以來🛀🏼,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我國廣大科技人員發揚愛國奉獻🤸🏿♂️、頑強拼搏🌇、團結合作🏦、開拓創新的精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傑出貢獻。在這裏🤾🏽♀️,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各位院士和全國各條戰線的廣大科技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推進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談幾點意見。
一👳🏽♀️🪆、深刻認識我國科技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我們既面臨著必須緊緊抓住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必須認真應對的嚴峻挑戰𓀍🖇。這種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情況,不僅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也突出地表現在科學技術領域♿️🖐🏽。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科學技術發生了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為標誌的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不僅給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推動⛲️,而且也給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深刻影響。世界科學技術醞釀著新的突破,一場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專家們預計,在未來30年到50年內💁🏿♀️,世界科學技術將會繼續出現重大創新,很有可能在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物質科學、腦與認知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數學與系統科學以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領域中形成新的科學前沿,出現新的科學飛躍,為人類社會發展打開新的廣闊前景。未來科學技術引發的重大創新,將會推動世界範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以及人們生活方式進一步發生深刻變革𓀅,也將會進一步引起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這個發展趨勢,必然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和國際綜合國力競爭帶來重大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看清世界科技進步的大勢☎️,能夠製定出正確的科技發展戰略,奮力跟上科技發展的時代潮流🪐,就可以在未來的發展中進一步把握住機遇、贏得主動🍋🟩。反之,如果沒有看清世界科技進步的大勢,不能製定出正確的科技發展戰略,在全球激烈的科技競爭中落伍了,那就會失去機遇、陷於被動🖖🏼。機遇和挑戰並存,關鍵看我們能不能把握住機遇、加快發展🦖,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綜觀當今世界,盡管各國在歷史文化、發展水平、社會製度等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普遍關註和重視科技進步。特別是各大國都高度關註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紛紛加強科學展望和技術預見,認真思考和積極實施新的科技發展戰略和科技政策,希望通過科技進步來推動本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我們黨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毛澤東同誌就深刻地指出🐙🧗🏻,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上個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強調科學技術要走在前面,中國要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江澤民同誌也反復強調,要堅持把科學技術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發展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對維護和發展我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科技事業在改革開放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新世紀新階段🤟🏽,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進一步發揮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關鍵性作用。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我國科技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科技人員要肩負起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科技工作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
我們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依靠全黨全國人民思想認識的普遍提高,依靠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工作措施,依靠科學有效的製度和機製🙎🏼,也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也好🤙🏻🤹🏻,優化經濟結構也好,做到“五個統籌”也好,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也好,都離不開科技進步和創新🙅🏼。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經濟發展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堅定不移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來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發展勢頭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比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科技水平還比較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還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撐;高新技術產業在整個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例還不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任務十分繁重;產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存在較大的對外技術依賴,不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主要靠進口;人口、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資源的製約作用日益明顯;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環境治理的任務依然相當艱巨🧫;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尚不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消耗高、資源浪費👦🏼、汙染環境等粗放經營方式仍比較嚴重,如此等等。這些問題,既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需要不懈努力解決的長期問題,也是當前必須下大氣力解決的緊迫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最終勢必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口多、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國情不會改變,不可再生性資源儲量和可用量不斷減少的趨勢難以改變🧖🏿。從長遠看,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抓緊解決這些問題🫲🏼。
我國科技界和廣大科技人員要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急需解決的科技問題上發揮重大作用,更要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中起到先鋒作用👨🏼💼。為此,要切實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第一,要從科學的角度不斷充實和豐富科學發展觀。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自然界的復雜關系,涉及人與經濟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這就需要我們采用系統科學的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從多因素🍁、多層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形態、自然形態的大系統♊️。我們不僅要從科學理論上進一步明確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而且要從科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各學科研究和跨學科研究等方面來確定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要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方法、手段協調和集成起來,不斷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科學發展觀進行周密的科學解釋,為科學發展觀提供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第二,要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不斷探索和走出一條既適應現代經濟、科技發展要求💂、又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我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註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探索和走出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是我國科技界和廣大科技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貫徹科學技術工作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依靠科學技術的戰略方針的必然要求。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企業的開發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要大力加強能源領域的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我國資源特別是能源和水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尋找和開發替代資源,發展可再生資源,為建立節約型社會提供技術保證。要大力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的科技進步和創新,降低汙染物的排放,加強對廢棄物的再次利用🌽,加快治理環境汙染和促進生態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遏製生態退化現象👨🏻🦼,發展循環經濟。
第三,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發展觀📙,使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全體人民和社會方方面面都了解科學發展觀、掌握科學發展觀🙆🏼、實踐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才能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才能真正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科技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兩院院士要承擔起向全社會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重任☸️。要把宣傳和普及科學發展觀作為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全社會大力普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知識,使廣大幹部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生產觀和生活觀📭🦸🏻♀️,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保護環境的意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要通過普及科學發展觀和其他科技知識的持久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識和科技創新*️⃣💎,更好地接受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的武裝🎭👮♂️,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和良好風尚。
三、加快推進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資源,是引領未來發展的主導力量。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初步建立了學科齊全的科學技術體系🤌🏽,產生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與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相比🚵🏼🎅🏻,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科技發展的水平還相對落後📪,有利於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充滿活力的體製機製還沒有完全形成🧑🏼🌾,有利於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有效機製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這些問題,必須抓緊解決🚰。為了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使科學技術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尤其要抓緊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第一🤷,深化科技體製改革,促進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是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科技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的根本途徑✍️。要自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事業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進科技體製改革。一是要深化宏觀管理體製改革。要加強政策規劃引導👨🏿🎨,改進宏觀調控手段,進一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業的體製機製。要以製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為契機,完善國家科技計劃體系👩🏼💼,將重點集中到事關現代化全局的戰略高技術,事關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創新和重要基礎研究領域。要依據政府引導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原則完善科技開發性計劃💁🏻♂️,減少重復計劃🧜🏿♀️、重復投資、重復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引導,調整科技創新目標,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和其他社會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形成科技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不斷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機製。二是要深化科技體製改革。要適應國家發展需要和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改革科技管理體製,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密切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對於國家支持的從事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重要公益性研究領域創新活動的研究機構🧘🏿,要按照職責明確、評價科學、開放有序🏃🧘🏻♀️、管理規範的原則,加快建立現代科研院所製度。對於面向市場的應用技術研究開發機構,要堅持向企業化轉製,加快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要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緊密結合,加快建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創新機製。三是要完善科技資源配置方式👡。要建立健全績效優先🫗、鼓勵創新🤙🏽、競爭向上、協同發展、創新增值的資源分配機製和評價機製🚃,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使資源真正向創新能力強、創新效率高的科技隊伍💃🏻、創新團隊和科研機構傾斜,從根本上改變長期形成的分散重復、忽視績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徹底改變一些地方和部門中存在的科技資源平均分配👈🏼♓️、科技產出自我循環的現象。要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體。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科技事業的支持,把科技投入作為公共戰略性投資,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時要重視科學技術在製定發展規劃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依靠科學決策、依靠科學統籌0️⃣。
第二,要選擇重點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帶動科學技術的整體發展。當代科技革命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科技創新出現群體性突破態勢,表現為新的技術群和新的產業群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科技創新、轉化和技術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把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推動整個科技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重點領域的突破🧙🏽♂️,帶動國家整個科技競爭力的顯著躍升👩🦯。要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選擇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環境全局的若幹領域,重點發展☝🏿,重點突破,努力在關鍵領域和若幹技術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要加大對信息、生物、能源👩🏼🔧、納米和材料等關鍵性領域實施重大科技研究的支持🤞🏻,積極促進戰略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廣大科技人員要大力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樹立創新跨越的勇氣和信心💐🏃♀️➡️,加強自主創新,努力創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性📯。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要堅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全面貫徹人才強國戰略,完善適合我國科技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科技人才隊伍。要堅持在創新實踐中識別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備、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創新隊伍,特別是要為年輕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幹提供更大的舞臺和更多的機會🫒🎀。要大力加強科技創新文化建設,形成能夠極大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的體製機製🌪,最大限度地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要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製,充分營造鼓勵科技人員積極創新🚶🏻🏋🏽、支持科技人員實現創新的社會氛圍。廣大科技人員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中,堅持從推動國家發展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發,確定科研方向,開展科研工作,不斷在為祖國和人民的奉獻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我國廣大海外留學人員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要積極創造條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他們通過多種方式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服務。
同誌們,我國宏大的科技隊伍,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進而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重要生力軍。中央殷切希望我國廣大科技人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增強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與時俱進,發奮圖強,銳意創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上🖖🏼,不斷創造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不斷鑄造我國科技事業的新輝煌。
(意昂2官网摘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