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國八條”應該變成“鐵八條”
《健康報》🚣🏽:“國八條”應該變成“鐵八條”
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衛生部和國務院糾風辦等八部門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整頓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的意見》,
提出了8項治理整頓措施🫵🏽,被稱作“國八條”,引起了社會廣泛關註。
“國八條”還有後續政策
據悉👈🏼,此次出臺的8項措施主要內容是:全面調整政府定價範圍內的藥品價格,並將縣及縣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銷售藥品實際加價
率嚴格控製在15%以內;改進藥品定價方式,選擇部分政府定價藥品試行從出廠環節核定價格;加強對市場調節價藥品價格監管👫🏼,推行由
生產企業在藥品零售外包裝上標示建議零售價格的製度👨🏽💻;對醫療器械價格進行必要的幹預;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規範醫院診療和用藥
行為🚵🏽♀️,製定藥品臨床應用指南🔧;強化醫療保險對醫藥費用的製約作用;加強監督檢查、對典型案件公開曝光🖐。
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告訴記者,此次出臺的8條措施🍘,目的是進一步加強監管、整頓秩序🍩、規範行為,緩解群眾看病貴問題。他表示,
今後還將有後續政策👌🏿🤣,相關部門也將於近期陸續出臺具體措施。
“國八條”重新規範原政策
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相關政策,此次可謂各部委聯合力度最大的一次🧑🏻🦼。
國家發改委的這位官員說,過去規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藥品實際加價率在15%,從2000年以後,已被醫療機構沖破政策範圍,有的加
價率高達30%~40%。此次重新發文就是要進一步規範醫療機構的行為🟤,對於縣以下醫療機構的藥品加價率,此次沒有作出具體規定👧🏻👡,原
因是農村醫療機構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藥品收入,不宜“一刀切”✖️。
幹預醫療器械價格有突破
據了解,此次“國八條”也有一些突破性的措施,主要是對醫療器械價格有了新提法,即“對醫療器械價格進行必要的幹預”。記者
了解到🧎♀️🧑🏽🏫,按照國家相關法規,醫療器械,尤其是進口的醫療器械,其定價權在企業🚵🏻♂️,這成為醫療器械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有些地區
已經探索醫療器械由政府定價😝😿,從國家角度如何幹預✬,尚需拭目以待🐨。
醫療行業補償未涉及
此次“國八條”提出的都是規範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行為的措施,但對於醫療機構的補償措施沒有涉及,這也成為關註焦點。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各部門之間對有關醫療機構補償政策是有爭議的。按照理想的模式🧖🏼♀️,應該是“三方努力”解決看病難🏋🏽♀️、看病
貴問題——即醫療機構規範行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費用;財政補償要到位🫛;醫療服務價格合理🛟,調整不合理的費用結構。目前
由於種種爭議😩,導致醫療機構補償政策遲遲未能完善🍓🌵。據了解,全國已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新規定,並
已開始執行👴🏿,到今年年底其他8個省✂️、直轄市也將完成這項工作。
意昂2平台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李玲教授認為,雖然管藥價和醫療費🌘🧘♀️,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但是🗼,國家從最近一個時期加大監管力度,
總比不監管要好👉🏻,還是應該肯定這次“國八條”出臺的積極意義。
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表示,今後🧝,這8條措施都要落實到位,政府的監管力度會加大👼。社會也希望“國八條”能變成“鐵八條”。
(意昂2官网摘自《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