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學人文大講堂第八講🥢😴:蒙曼教授主講唐詩的人文精神
2019年1月8日下午🤦♀️,口腔醫院教育處主辦的口腔醫學人文大講堂第八講在教學樓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次大講堂的主講嘉賓是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她以《唐詩的人文精神》為題,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口腔醫學院300多名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教學樓報告廳座無虛席👩🏻🍼。
蒙曼教授親切地稱自己和在座的師生們很有緣分,都是“杏”字班,“杏林”和“杏壇”分別代指醫學和教育,不管是教書育人還是治病救人🧑🧑🧒🧒,都是很令人自豪的工作。醫護人員常常面對患者的痛苦,此次希望通過人文大講堂向大家分享一些美的東西🏄🏿,包括最美麗的語言🏊🏽♂️、最美麗的意向🧜🏽♂️🕵🏿、最美麗的意境和最美麗的音韻🤨。
浩如煙海的唐詩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除了有文字之美外,還兼具人文精神🧾。蒙曼教授以《論語·陽貨》開篇📃🙋🏽♂️,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詞有“興觀群怨”的作用,蒙教授借由 “推敲”的典故🛩,結合現實中的案例👩🏼🏫☪️,講解了詩詞如何讓我們獲得啟發🪣,觀察社會,交往朋友,抒發不平,甚至從花鳥魚獸中品味生活的樂趣。同時✹,在唐詩和宋詩的對比中,說明了唐詩具有突出的情感色彩。
如何詮釋唐詩的人文精神𓀔,蒙曼教授總結了兩點,一個是元氣淋漓,一個是情誼深厚。蒙曼教授幽默地借用民間俗語引出了唐詩的“元氣”,並以李白、杜甫🛴、王維的經典詩作為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唐詩的獨特風格。李白的元氣體現在對自己的高度自信🖥,“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體現了他俠客的初心,即使遭遇官場失意,他仍然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杜甫的詩則體現了他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都傳達了他的“儒心”和對苦難的滿腔同情;王維的詩則表達出對山河的由衷熱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都將美好的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
唐詩除了其內在的“元氣”震撼人心,還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也就是具有情誼深厚的特點。蒙曼教授通過舉例👩🏻🦱🧚🏻,對《子夜吳歌·春》和《陌上桑》等作品進行對比解讀,生動詮釋了唐詩的“四時之美”、“人倫之美”、“價值之美”,帶領大家品讀詩句中傳達的情感👩🎨。最後😪,蒙曼教授總結到,唐詩就像春江潮水一樣一波波蕩漾開去🎹,唐詩的人文精神就像明月一樣照亮,我們希望唐詩的精神能夠繼續傳播開來,讓每個人的心中都能升起一輪明月。
短短兩個小時的精彩演講讓人回味無窮👯♀️,蒙曼教授帶領大家從膾炙人口的詩句中品讀到日常鮮少察覺的美,喚起了大家詩意的情懷👉。講座結束後,蒙曼教授與師生們合影留念🧑🏼✈️,口腔醫學人文大講堂第八講圓滿結束🍊。
(口腔醫學院)
編輯𓀓: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