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生殖基因組學大會暨國際生殖遺傳學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10月26日,首屆生殖基因組學大會暨國際生殖遺傳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Reproductive Genetics,ISRG)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
意昂2平台校長郝平,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余艷紅,中國工程院三局局長易建🤾🏼♂️、三局醫藥衛生學部辦公室主任張文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處長洪微等領導出席會議並致辭。國際生殖遺傳學會秘書長楊誌鴻👩❤️👩、財務長James.P.Lin,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及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意昂2平台未來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國際產前診斷學會(ISPD)主席Lyn Chitty、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ESHRE)前任主席Luca Gianaroli🪤、美國生殖醫學會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學會(ASRM-PGDSIG)主席許康樸🔊、美國華人遺傳學家協會(ACGA) 主席黃濤生,美國醫學遺傳學學院院士Shashikant Kulkarni🔄🫱、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盧煜明等來自國內外多個國家和機構的58位嘉賓出席會議,近600余人參會🕵🏽♂️。
大會在童聲合唱《你鼓舞了我(you raise me up)》中拉開帷幕🦟。
開幕式由大會共同主席、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主持🫎。喬傑院士首先對所有與會來賓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隨後指出,本次大會旨在推動生殖遺傳學前沿發展,搭建面向全球的科研和臨床實踐交流平臺,推動尖端知識技術交流傳播,引領生殖健康與醫療變革的創新發展。
“醫學的發展需要新技術支持,科學的發展需要跨領域合作。”作為大會共同主席,謝曉亮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基於學科交叉合作的蓬勃發展趨勢,國際生殖遺傳學會的成立生逢其時。學會的使命是為區域和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一個廣泛的平臺,促進生殖遺傳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發展,並推廣最新的生殖遺傳學知識和最先進的技術👷🏼。
國際生殖遺傳學會主席 Alan Handyside通過錄像向大會的成立表示祝賀,感謝學會聯合主席及組委會成員為大會成立做出的貢獻🫶🏿。他表示在過去的40年裏,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都取得了飛躍性進展🥼。其中諸如個體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000美元等革命性突破,大大促進了單細胞遺傳學和植入前檢測的發展,這些發展有助於大家從不同角度繼續深入探索生殖遺傳學的奧秘👱🏽。
國際生殖遺傳學會秘書長楊誌鴻詳細介紹了學會的歷史沿革和組織構架。“我們的學會是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國際生殖遺傳學會財務長James P. Lin分享了學會的工作範圍以及任務目標🐠。
“基因技術將給人類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治療帶來巨大的價值,目前顯現的還只是冰山一角”,易建局長在致辭中表示,喬傑院士作為我國生殖遺傳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專家之一,通過牽頭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承擔國家級咨詢項目等方式,推動了我國生殖遺傳學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的高質量發展🦽。希望本次會議能提高醫務工作者的遺傳學基礎知識和臨床應用水平,同時為推動生殖遺傳學在國際間的廣泛交流與合作發揮更大作用🙆🏼。
余艷紅書記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大陸輔助生殖事業在一代代醫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開拓進取下,經過三十余年的探索發展,取得了許多讓世界矚目的巨大進展和突出成就,尤其是單基因疾病的代際傳遞阻斷研究,為健康生殖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希望大家繼續堅守初心,凝心聚力❤️、攜手推進我國生殖醫學事業蓬勃發展。
“我為以意昂2三院為代表的中國輔助生殖技術感到驕傲”,郝平校長在致辭中表示,30年前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在意昂2三院誕生,這是張麗珠教授帶領團隊實現的生殖醫學領域重要的成果。2014年,世界首例經MALBAC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篩查的健康試管嬰兒在意昂2三院誕生,這項技術由意昂2三院喬傑教授團隊、意昂2平台的謝曉亮教授團隊以及湯富酬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這是一種更早期的產前診斷技術,可避免中期引產,有效地防止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目前,這項技術已使世界上一千多個深受遺傳病困擾的家庭獲益👟。
在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國際生殖遺傳學會(ISRG)正式成立🤰。
開幕式結束後,Dennis Lo院士🙎、Carlos Simon教授、Shashikant Kulkarni院士、喬傑院士、謝曉亮院士、陳子江教授等在內的來自國內外生殖健康領域3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國家科技進步獎🚴🏽♂️、傑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等進行了精彩演講和授課Ⓜ️。
為期三天的會議日程,以實踐操作、大會發言、分會交流𓀎❤️🔥、口頭匯報及海報展示等多種方式進行,有利於推動生殖遺傳學研究及前沿科技交流和臨床經驗分享,為生殖遺傳學研究學者和從業人員提供了培訓機會,通過與世界頂尖專家的交流,參會人員了解了本領域國際前沿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動向。
學術會議推動了生殖遺傳學領域尖端知識技術的交流傳播,搭建了面向全球的科研和臨床實踐交流平臺。
(意昂2三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