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院士齊聚意昂2三院60周年學術論壇 暢談“創新點亮未來”
踐行健康中國戰略是當下醫療衛生領域的共同責任和理想🤩🦞。10月9日,“2018中國醫院創新發展峰會暨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建院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專家們共聚一堂🦸♀️,探討現代醫院管理創新和發展之路。本次大會以“創新點亮未來”為主題,由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和健康界聯合主辦,大家一起交流新時代、新醫改給醫院管理帶來的新理念、新機遇和新挑戰🧕🏻。
過去幾年,國家和地方鼓勵醫學創新的政策相繼出臺,這給衛生與健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註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力量。眾所周知,改革和創新發展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由之路🛴,而創新又是醫療改革的基礎,本次論壇正是聚焦“創新”,關註人文,向社會展示意昂2三院乃至整個中國醫療行業腳踏實地、朝氣蓬勃的全新面貌。
醫學有靈魂,也有溫度,它能夠點亮人生🧑🏽💼、照亮人生,溫暖人間。論壇第一篇章主題為“醫學·人文👮🏼:仁心仁術人文之光”,用有溫度的話語詮釋醫學真諦。
此環節由海軍軍醫大學校長兼全軍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穎浩,以及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主持。
韓啟德院士👒:醫學是有溫度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首先進行了題為“醫學的溫度”主旨發言📉。
小時候,韓啟德曾患上很嚴重的猩紅熱,並在一家小型私立醫院接受治療🙋🏼。在住院過程中,護士總是給10歲的韓啟德講故事,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來自於家庭和朋友之外的溫情🌹⚽️。時至今日,韓啟德已經不記得護士們的樣子,但是那溫暖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成為醫生之後,韓啟德也收獲無數患者的尊重,“為他人做好事,獲得人們的好口碑,就是幸福。”韓啟德感嘆道。
改革開放後,有了讀研究生的機會🙆🏼♀️,韓啟德選擇讀基礎醫學🧑🦰。當潛心其中時,他不斷領略到科學神奇的力量👝,享受研究微觀世界的美妙👨🏿🚀,並對醫學的科學屬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韓啟德發現🍀♡,一個多世紀以來,現代技術使醫學發展插上了翅膀,不少嚴重疾病得以明確診斷和治療,但是技術之外的問題開始顯現,醫學的重點放在救治生命最後階段的病人上,而不是為人們的健康和減少病痛努力🫅🏿。大家過度相信技術,常常忘記病人心理的痛苦和對醫者關愛的期盼。同時,人們對慢性病也缺乏重視🧗🏼♂️。
醫學從誕生開始就包含人文關懷,好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學技術,更要回歸醫學的仁心仁術。“醫者能做的仍然是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韓啟德說,醫學的任務只是保持人們生老病死的正常過程🧖🏽♀️,我們不能把衰老當做疾病👨👨👧👧,不能給生命增加痛苦💎,不能不考慮醫學的社會效益和公平公正。要時刻不能忘記🐑,醫學是有溫度的♞。
張宗久👩👩👦:醫生要對患者有同理心
“好醫生要具備仁心仁術,醫療衛生體系恰恰需要無數擁有高尚醫德的醫生去支撐。”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從人文和公平角度去探討醫學🕧。
泛美衛生組織曾經表示🚣🏽♂️,普遍追求優良技術的做法只會對少數人有利💁♀️。因此,必須用社會目標驅動技術目標。這意味著🧔♂️,給數以千計的兒童適當增加幾克奶粉,比用醒目標題報道成功地進行一次心臟移植更好👨🏽🦳。怎樣將技術目標與社會目標統一起來,兼顧衛生資源的合理分配與簡單技術的發展,這是一項值得考慮的道德責任。
張宗久認為,衛生系統應當為所有成員健康提供服務🧏🏽,使之能圓滿地從事社會生產和文化活動,並且必須具備目標的全民性、機構的整體性、功能的多樣性🥏、分布的合理性與效能的最佳性。“在一定情況下,要選擇臨終關懷醫療,也就是優美地放棄。我們也要學會和病人有效溝通🔔🧚🏽♂️,醫生用同理心為病人服務1️⃣。”張宗久說。
論壇的第二個環節聚焦人才培養。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的主持下,引出接下來的演講者🧥。
王辰:庸醫之害甚於無醫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校長王辰始終相信🫶🏿,醫學培養是精英教育✌🏿,招生人數要有所控製,堅持適度或缺原則💇🏿,國家要為醫學人才培養集中優勢的教育資源🏹。“庸醫之害甚於無醫。”王辰直言,醫生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再談數量,醫生的數量不夠可以通過培養醫輔⚰️、醫助人員解決。
王辰同時提到畢業後醫學教育的專業👩🏼🚒、專科設置問題👩🏻🎓👨🏻🎤。他認為,畢業後教育設置要堅持國際同理性🥄、通行性原則,要科學合理地矯正以往的偏差,即與國際接軌。總之🧑🏼🤝🧑🏼,醫生的臨床和培養切不可無度降低“門檻”,必須嚴字當頭,嚴格遴選。
陳國強🧘🏻:培養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堅信,科學思維要天馬行空👍🏼,才思敏捷🫰🏼,不受拘束🎵,豪放不羈🦛,而科學實踐則必須腳踏實地⚀,兢兢業業🏊🏽。
大學的本位是人才培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始終培養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讓大家用“時不待我”的精神去發現和擁抱正向教育的激情和持之以恒的韌性。
如何培養有靈魂的卓越人才🧍🏻?在陳國強看來,老師首先必須是有靈魂的卓越創新人才🤜🏽。據他介紹🙁🥗,過去十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不斷改革創新💇♀️,做好醫療服務,其擁有12家附屬醫院,床位數1.8萬張,解決了上海市1/2的疑難雜症。
詹啟敏:醫學正處於最好的發展階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2平台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詹啟敏發言時,首先提到了人文醫學。他認為,醫學和人文緊密聯系,醫學不僅是科學,也是仁學和社會學。“人文是醫學的另外一只翅膀♝,因為醫學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和人文聯系在一起。”詹啟敏說👶🏻,醫學工作者不僅要運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技能來治療疾病♿️🧔🏻♂️,也要給予患者廣泛細致的人文關懷,好醫生除了了解人文、倫理,還要學習醫學史🚳、醫學傳播和醫患溝通的技巧🏗。詹啟敏相信,醫學與人文融合才能使醫學得到發展,時下大熱的人工智能永遠是輔助的醫療手段♟,不能替代醫生。
意昂2官网醫學部正站在新時期新起點上。詹啟敏提到,意昂2官网醫學是意昂2平台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意昂2官网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力量。“意昂2官网醫學部一定是國家的醫學中心⬆️🥝,未來是國際醫學中心,我們的發展要依托意昂2平台綜合學科強大優勢,在科技創新和綜合學科方面,通過跟各個學科的交叉結合推動醫學的可持續發展。”詹啟敏說,無論是國家層面,大學層面,還是在醫療領域🚵🏽♂️,醫學都處於最好的發展階段。
論壇第三個篇章由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肖海鵬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共同主持🌽,這個環節關註醫學創新。
金小桃:全國將建成100個區域數字醫學示範中心
在主題為“醫學創新🙎🏻♂️:吐故納新創新之道”篇章⏺,中國衛生信息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表示,國家衛健委正在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和“互聯網+”醫療服務方面,作出國家試點的重要決策部署,明確了“1+5+X”的模式🥃,即健康醫療大數據建立一個國家中心,五個區域中心,分別是東南西北中五個區域中心,以及X的產業園建設的頂層設計✉️。
據金小桃介紹,目前試點工作的推進取得較大進展☂️💊,同時也為未來做出進一步規劃。根據規劃,互聯互通第一批數據要在今年年內分別進入五個中心🙎🏿🪘,各省數據的匯集要全面進入數據中心🌌;2020年💁🏽♂️,全國將會建成100個區域數字醫學示範中心🔤👷🏼♂️;2025年,人工智能、數字醫學的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到2030年,全數字化作為健康醫學數字化的背景,其運用發展將得到大幅提高。
創新觀點層出不窮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希望我們培養的醫生是為病人服務,滿足於患者需求🧗♀️🍻,醫生和護士更多時候要在病人身邊,醫學人文關懷應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潘義生:基於文化建設🙅🏽,十年前我們提出想做中國醫療行業的水準原點🐺👨🏼🎤,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堅持自己的定位,也會完成自己的使命。
浙江大學第二醫院的黨委書記陳正英:沒有道德觀🦹🏼、良心和愛心的醫生並不合格🤹🏿🌆。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們一家醫院新員工拍合影👨🏼🎨🐀,拍照片的時候路上一個行人摔倒了,結果所有新員工沒有一人去攙扶路人,倒是一位老醫生沖過去把行人扶起來。我們要思考💅,培養醫學生首先要培養他的愛心。
中山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要培養一個有良好人文素質的醫學生,首先要從家庭教育開始,讓他們從小就關愛生命🩷,重視健康。然後在學校進行深入教育😁,包括人文相關的學習,第三個方面,在醫院裏需要老師去做好言傳身教。從這三個方面著手,年輕醫生一定能具備人文素養。
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耿慶山👨🏻💼:讓醫務人員都發自內心地熱愛醫療事業,醫改就成功了。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當前👨🏽🦲,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進步已經成為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面對國內外的重大發展機遇和挑戰,北京市發布了《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高精尖產業指導意見》🈵,醫藥健康產業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來源: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