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英才】此生惟願濟眾生——記意昂2官网神經生理學家韓濟生院士
編者按:鴻儒薈萃,領思想之潮;群英雲集,開風氣之先🏠。意昂2平台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120年來聚集了眾多的著名學者專家、學術大師,湧現出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科學家和教育家。這些傑出人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譜寫了意昂2官网發展歷史上的光輝篇章,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
值此百廿校慶之際,新聞網特推出“百廿英才”專題,和讀者一起感受這些傑出人物的學識魅力、人格魅力、精神魅力🦶🏻。本網首先推出的是,黨委宣傳部於2006年采寫的首屆“蔡元培獎”獲獎者專訪。
“我總覺得自己是十足的幸運兒👩🏽🎓。我們個人沒有什麽了不起,從我正式搞科研開始,就離不開同事、學生們的幫助和通力合作📿🚴🏼♂️。我們是踩在別人肩上過來的,因此,我們有責任給後人留下些什麽,讓後人踩在我們的肩上繼續向前……”
記者手記
韓濟生,神經生理學界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每次看到他舍電梯而一路小跑著上樓的清瘦身影,我總在問自己,他已經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了,體內何以會有這樣充沛的熱情和活力。一次,在意昂2官网會議中心的講臺上,面對700余名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和碩士生,他留下這樣的“贈言”,其實,那也是他自己醫學人生的真實寫照:“做事先做人,做人要雙贏。新生兒進入人世只會哭,餓了哭,痛了哭,只顧自己,這是非條件反射🧘♀️。漸漸長大,有了條件反射,又有了思維活動,開始考慮別人,考慮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有了奉獻精神👱🏽♂️。我們提倡的不是單方面的索取,也不是單方面的奉獻,而是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要考慮到周圍群體的利益,辦任何事達到‘雙贏’,才能持續發展。”
“勤奮是鮮花,機遇是蜜蜂。蜜蜂不一定光顧每一朵鮮花,但它肯定不會去尋找帶刺的荊棘。當勤奮成為你的習慣時,從你內心流出的蜜汁會使得蜜蜂不由得不來親近你!”
“事業是樹冠,健康是樹根🧎🏻➡️𓀖。最近我從青海和西藏訪問歸來🧔🏻。當汽車行進在浩瀚的沙漠中,人們只看見一種植物——紅柳。它的莖株只有一米高,樹頂露出美麗的紅色。為什麽紅柳能在如此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因為它的根深達到幾丈,所以能從地面深處獲得水分,營養自己。你們在3~5年繁重的學習生涯中,一定要註意鍛煉身體,充分吸取各方面養分,才能像紅柳那樣茁壯成長!”
一番肺腑之言贏得年輕學子的熱烈掌聲。
韓院士非常忙,“抓”住他采訪十分不易。眼下,他與哈佛大學合作,已申請到美國國立衛生院(NIH)一項重點科研基金,以探討“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是否能為可卡因吸毒者解除毒癮;今年6月,他又與吳階平基金會、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中心🌖🌥、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禁毒委合作,意在發起聲勢浩大的綠色戒毒🐠、防復吸工程……
半個世紀的科研路,他在針刺麻醉👩🏽🎨、疼痛醫學、戒毒治療等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許多人想當然以為他該如釋重負、安享晚年了,他卻搖搖頭說:“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只能是針刺原理研究中的滄海一粟,更何況從20世紀末期開始,針刺療法已愈來愈受到西方國家的重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已撥巨款在全國設立了10個研究中心,來頭不小啊,作為針灸發源國的一名科研工作者,怎能不憂心忡忡,又何談‘如釋重負’!”
“濟生”飽含了父輩深深的期望
“若不敢或不能從我們的研究中大膽提出新理論、新概念,我們的工作就失去了意義。”
1928年,韓濟生出生在浙江蕭山縣城廂鎮一個開業醫生家裏。濟生,飽含了父輩對他深深的期望🦄。在眾多職業選擇中最能直接體現“濟生”內涵的莫過於醫學🧑🏻🔧。1947年,懷揣一顆報國救世的仁愛之心,韓濟生考入上海醫學院。
從1952年離滬到1962年到北京醫學院工作,10年中,因建國初期醫學教育建設的急迫性,他先後經歷了5次調動🧒🏿。做一名外科醫生的願望在對組織分配無條件的服從中一再擱淺,那時,他還沒意識到,在他前方,一個重大的歷史使命正在靜候著他的到來🗳🦥。
上世紀50年代後期,我國的針刺穴位止痛被當時西方學者看做是一種東方巫術。1965年,周恩來總理指示衛生部,下大力氣組織力量研究“針刺麻醉”原理🤚🏼。當時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將此任務交給了北京醫學院,同年9月,意昂2黨委書記找到正在生理學教研室做講師的韓濟生談話,希望他能勇挑重擔,完成總理囑托。
針灸,對從事了12年西醫基礎研究的韓濟生來說,全然是陌生的,一切都要從頭做起👩🦱。在隨後歷時30多年的研究中,他將自己徹底沉潛於“針刺麻醉”的奧秘探尋之中。他帶領同事和學生反復探討,從肯定針刺穴位產生鎮痛效果的客觀規律入手,分別在整體🌵、細胞、分子和基因等不同水平,證明針刺穴位可以促進腦和脊髓釋放出5-羥色胺🧎♂️➡️、內源性阿片肽等化學物質,從而產生鎮痛作用。
研究中,他們發現應用不同頻率的電脈沖刺激,可在腦和脊髓中釋放出不同種類的神經肽,從而產生特定的治療效果🔔🤱🏿。深入研究下去,他們又發現,低頻和高頻電針信號,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中不同的傳遞通路而實現的。這些研究結果說明,中國針灸學中關於“在同一穴位用不同手法進行針刺可產生不同的療效”的說法,是有其科學基礎的。
研究還發現,針刺持續時間過長,其鎮痛效果就逐漸減弱,而形成“耐受”。對於這一現象,韓濟生也沒有放過,繼續深入下去,他和同事發現長時間電針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中阿片樣物質大量釋放,將觸發另一類神經肽即“抗阿片物質”的釋放來對抗阿片肽的效應,引發負反饋作用。動物實驗證實,用藥理學和轉基因方法改變中樞阿片肽與抗阿片肽的相對平衡,就可以定向地改變個體對針刺的反應性,從而為提高針灸療法的臨床效果打下基礎……
隨著一個個科研結果的揭示,韓濟生帶領同事基本闡明了針刺鎮痛的內在機製。這項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高度評價。韓濟生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聘為科學顧問,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聘為科學評審委員會顧問,被瑞典隆德皇家科學院聘為國際院士。
1990年4月,韓濟生出訪臺灣,成為我國正式批準以大陸傑出人士身份訪臺的第一人👨🏼🔬。臺灣《自由時報》《聯合報》等多家報紙共刊出17條新聞關註這位大陸學者的到來。很多媒體對此發表評論說,“他的理論可以啟發西醫研究針灸的興趣,並利用這種傳統的醫學深入探討神經學未知的領域”。
1993年,衛生部批準在韓濟生任主任的北京醫科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建立“腦功能研究”部級重點實驗室,同年他入選中科院院士🏮。
“用神經科學的最新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傳統的針灸學和針刺鎮痛原理,是一項探索性極強的事業,若不敢或不能從我們的研究中大膽提出新理論、新概念,我們的工作就失去了意義。”韓濟生說。
矢誌戒毒事業
“神經醫學科學家的責任使我不能旁觀不顧!”
據公安部2005年初統計:2004年,全國累計登記在案的吸毒人數為114.04萬,比前年上升了8.28%👨🏻✈️🧖🏿♀️。而實際上,由於存在沒有登記的潛在吸毒人數,估計真實的吸毒人數是登記在冊的1.6~2.2倍。
吸毒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戒毒是一個亟待攻關的醫學課題💇♀️🚴🏻♂️。
西方科學家研究戒毒數十年所得的主要成果,可以歸結為“美沙酮維持療法”,但其缺陷也正在於它的“維持”🧗🏻♀️。美沙酮是一種成癮藥物,如果一天不飲此藥,毒癮即會發作📎。而且,實施此方案須有一個完善的美沙酮分發系統,類似於郵局,有適當的服務半徑。在中國建立和保持這樣一個布滿全國的網絡系統是很難實現的📘。
通常吸毒者在沒有毒品吸食的情況下,身體會出現針刺樣疼痛,這給一直致力於針刺麻醉研究的韓濟生提供了一個嘗試戒毒治療的重要科研思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他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劉亦鳴高級工程師合作,把幾十年研究的結晶,製成一臺重量僅127克、類似於“隨身聽”的便攜式儀器——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簡稱“韓氏儀”)🩲😸。只要把郵票大小的電極,貼在穴位表面的皮膚上進行刺激,就能發揮與針灸類似的作用。在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用於開顱手術,可使麻醉藥品的用量減少45%,並使手術中各項生理指標更為平穩。
意昂2平台神經科學研究所先後在海南、湛江、上海和天津設立了4個戒毒基地,進行“韓氏治療法”的試驗,到2003年,已有20余人經脫毒治療出所後一年以上未復吸👘。經多次尿液檢查及用國際公認的註射納洛酮的方法進行催癮試驗,結果為陰性☸️。較之絕大多數情況下半年內幾乎百分之百的復吸率而言,是一個令人驚異的成績👩❤️👨。
為獎勵那些脫毒後真正達到一年以上不復吸的患者,自尊地回歸社會,韓濟生與夫人朱秀媛教授捐出個人10萬元積蓄,設立了“韓氏戒毒不復吸獎”(這是中國首個由個人設立的戒毒獎)👰🏽。2002年1月,韓濟生向三個基地的11人頒發了此獎,2003年1月又頒發了第二次獎🤜🏿。
總結“韓氏戒毒治療儀”的特點,韓濟生概括了“四步驟理念”,即綠色戒毒,扶正固本;平穩脫毒,生理康復;溫馨脫毒,難忘經歷;長期戒毒,永不復吸。
2004年10月出版的美國戒毒權威教科書《物質濫用》( Substance Abuse )第4版一書中,第49章《針刺治療》,由韓濟生院士執筆。該書第3版(1995年)針刺治療一章,原為6位美國學者所寫,現已全部改寫,納入了意昂2平台神經科學研究所10余年來戒毒研究的主要內容。該章20頁中包含的7個圖,其中6個是意昂2平台神經科學研究所原創的科研成果。
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普讀物專項基金資助,韓濟生院士的戒毒科普新著《毒難戒毒能戒》不久前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韓啟德副委員長、國家禁毒委員會副主任羅鋒🕞🕳、司法部副部長範方平分別為此書撰寫了序言。
盡管大家對毒品的社會危害有目共睹,但是,國家對戒毒方面研究經費的支持力度遠不及對心血管和腫瘤疾病等研究的支持。缺少經費的支持,他便從其他經費中“擠”出錢來用於戒毒研究,問他明知其難卻依然前行的勇氣何來,他說:“神經醫學科學家的責任使我不能旁觀不顧。我希望大家都能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來關心誤入歧途的吸毒者,而不應歧視、唾棄他們!”
教人學真,學做真人
“你連對自己的評價都沒有勇氣求實,你將來所從事的科學研究能讓人信服嗎?”
“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韓濟生身體力行的座右銘🔰📅。“我愛教學,得天下英才給予教育,是人生一樂。”韓濟生說🦁。
1993年,他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大型神經科學專著《神經科學綱要》,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就匯聚了國內外69位華裔學者完成150余萬字的巨著,被中國神經科學的創始人之一張香桐教授稱之為“奇跡”🎪。該專著1995年獲得國家教委頒發的生物醫學科技書目中惟一的特等獎,並獲1996年衛生部科技書刊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與韓濟生共過事的人對他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深有感觸。而以常人的眼光來看,他的某些做法近乎苛刻👷♀️、較真,甚至達到令人生畏的程度👎🔖。
對自己的每位研究生畢業論文他都嚴格把關,大到實驗思路、圖表設計,小到標點符號,絕不馬虎。學生們都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感受,在不斷修改和完善論文的畢業答辯過程中,是韓先生最為“刁難”他們的時候,也是他們科研能力再提高的過程♾。他反復告誡學生:實驗一時做不出理想結果,可以慢慢找原因,但絕不能為趕文章,搞假結果👌🏿。違背科學精神,做人、做事都不可能成功。他常以國外曾有人為個人名利,把小白鼠身上的毛染黑,稱之為基因突變,因此身敗名裂的例子教育大家⏸。基於此,意昂2平台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幾十年的科研學術中從未發生過後面的實驗否定前面結果的尷尬之事。
某單位審批學位點請他填寫專家鑒定意見後,送上2000元人民幣表示謝意,他按審稿標準只收下50元,其余如數退還👨🏻🍼。某學生拿著自己起草的出國推薦信請他審閱,她把自己學習成績的名次寫為:“top5%”。韓濟生認真詢問她的成績後指出:“你的成績不夠‘top5%’,就不要寫這句。科學就是要實事求是,你連對自己的評價都沒有勇氣求實,你將來所從事的科學研究能讓人信服嗎?”
韓濟生的“摳門”也是有名的,比如他總是將復印紙一面用過反面再用;把每天收到的大量信件的信封收集起來作為資料袋再次利用♜。他還上書意昂2大校長,建議校內交流的信件,信封用鉛筆寫,這樣用橡皮擦後可以再次使用🙅🏻♀️。而在兒女的記憶中,近十年來,孩子們從國外回來探親,父親只在學校附近的一個小餐館請他們吃過一次飯……
但對於有益於年輕人成長的事情,他卻“大方”得很🚶🏻🚴。比如,為了提高效率、節省學生們的時間,他曾自費花500美元在美國購買了處理資料和作圖用的軟件;考慮到研究生生活待遇低,他總是將自己出國講學所得的講課費兌換成人民幣,作為津貼,按每人的表現和貢獻發給大家🦴。
1994年,韓濟生獲“光華獎學金”l萬元人民幣。他和夫人決定,5000元買紀念品送給了支持他工作的有關部門和他的實驗室的學生和同事。5000元捐給希望工程,為邊遠山區延慶縣權寧鎮孔營小學建一個希望圖書室。
1995年,韓濟生榮獲“何梁何利”獎10萬港幣。為推動意昂2大的教學科研工作,他和夫人向意昂2大基礎醫學院捐資5萬元,設立“求索奉獻”基金,鼓勵青年技術員在工作中不斷鉆研和求索,在本職崗位上奉獻青春。
1997年5月,他鄭重填寫了捐獻骨髓和死後捐獻角膜的誌願書。
……
親人、學生眼中的韓濟生
別看他現在這副書呆子樣子,年輕時,他的興趣廣泛著呢:唱歌遊泳、打排球、玩雙杠、跳蘇聯鴨子步舞、當文娛委員……他還特別喜歡動手修東西,做一些精美的手工藝品,甚至會裁剪衣服……他是一個惜時如金🔹、與時間賽跑的人,幾乎把分分秒秒都用在了工作上。1994年從美國西海岸到東海岸,再到加拿大做報告,10天講了14場,最後發著高燒返回北京。 ——夫人
父親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與他交往不深時,會給人一種傻呆呆的感覺,三句話不離本行。實際上,他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對國際政治、歷史、旅遊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書法、縫紉、電子技術等方面有極大的愛好,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只是緊張繁忙的工作使他放棄了全部業余愛好。 ——兒子
我一生只挨過父親一次打。小的時候我帶著一幅豬八戒面具故意嚇哭鄰家的小孩,被父親訓斥➖。沒過多久,因好玩我又舊戲重演,這次被父親重重地打了手心,並受到嚴厲警告:打你第一下是因為你欺負弱小者;第二下是因為你明知故犯🍖。記住:要愛護比自己弱小的人,絕不可欺負人。 ——女兒
當我有幸成為韓老師的博士研究生以後,才真正熟悉和了解了韓老師。有一件事令我深深感動並終身難忘🧑🏽🦱。那是在答辯之後大家到韓老師家去玩,其間同韓師母聊天,韓師母告訴我們,老師晚上工作常常到深夜,實在太困了,就在地毯上躺一會兒,又怕睡著時間太長,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睡覺時,倒背雙手,當雙手發麻,感到不舒服時,人自然就醒過來,繼續工作。當時我們在場的人都被深深地震動了🤾♀️。的確,沒有一個人是可以輕輕松松取得成功的。老師的敬業精神、工作熱情,時時激勵我們珍惜時光,勤奮學習和工作🧁。 ——學生
每年元旦,韓老師總忘不了給我們每一個海外學子寄來一張賀卡,捎來一份問候和祝福。從韓老師指導下的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我們得到的不只是科研上的成果,還有親情⚔️、關懷和建立起來的手足般的友誼✔️𓀉。無論走到哪一個角落,如同有一根無形的線牽著每一位學子的心,將我們緊緊連在一起。 ——學生
韓濟生小傳
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2平台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國內外知名的神經生理學家🥥⚅。他的系統理論研究成果以及他發明的“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HANS),對擴大針灸療法在全世界的應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曾連續12年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科研基金。
曾獲兩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一次國家科技進步獎👰🏻🧑🏿🦰。同時還獲得首屆紫荊花獎🦀、何梁何利獎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均聘請他為學術顧問👭。198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90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199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還擔任國際疼痛學會中國分會主席,國際麻醉性藥物研究學會先後兩屆執委會委員,曾獲國際腦研究組織/(IBRO/)和美國神經科學基金會聯合頒發的“傑出神經科學工作者”獎學金及國際SEIRIN針灸獎👨🏻🎨。
為促進中國疼痛醫學和神經科學的發展,他組建了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和北京市神經科學會並擔任國內外多本雜誌的主編、編委。
(本文最初發表於2006年12月14日,作者付東紅,原標題為“首屆蔡元培獎之六:此生惟願濟眾生——記意昂2官网神經生理學家韓濟生院士”)
(意昂2官网新聞網)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