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社會見聞,述家國情懷——醫學部教育處、學工部召開2018寒假學生見聞座談會
為了收集各學院醫學生的假期見聞,及時、準確地了解🧜🏻、把握同學們的思想動態,3月7日下午,醫學部教育處、學工部組織召開2018年假期見聞座談會。來自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和公共教學部的學生代表暢談寒假期間的見聞和感受,交流各自的成長體驗𓀅。醫學部教育處、學工部、保衛處、團委及校內各學院的老師共同參加了此次活動⚔️。
圖1:寒假見聞分享會現場
與暑假相比,寒假有春節——這個對於中國人來說特別重要的團圓的日子,因此,陪伴家人成為寒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陪伴家人以外,外出社會實踐、實習、旅遊也成為不少同學的選擇。寒假生活多姿多彩,收獲也是滿滿當當,借助此次座談會,大家分享了他們的寒假感悟。
與家人的溫情時刻
陪伴是最好的孝敬😳。參加座談會的所有同學幾乎都提到了對家人的陪伴,來自基礎醫學院的蔣思博寒假大部分時間是在陪伴爺爺奶奶中度過的,陪伴他們一起觀看冬奧會,關註他們喜歡的事情,並且在完成以家風為主題的口述史中學習了兩位老人一直以來對黨員責任和義務的堅守;來自藥學院的王璽賢寒假在感受家鄉變化的同時大部分時間用來陪伴父母,雖然喜歡的東西不同,共同的興趣不多,但是在陪伴父母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歡喜;來自公共衛生學院的呂瑾莨同學談到寒假自己陪伴父母的時間不多,但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裏感受到了父母為自己感到驕傲,離家返校時父母的不舍讓自己意識到父母越來越需要自己的陪伴,以後會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們。
品基層的酸甜苦辣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很多同學在寒假期間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走向祖國的大江南北,來自基礎醫學院的賀依林同學在寒假期間參加了赴洛陽一所小學的支教活動,那裏生活條件艱苦,孩子們的學習資源和環境都無法與大城市相比,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她感到欣慰;來自公共衛生學院的嚴述瑞回到家鄉疾控中心進行了實習,基層疾控中心人員和經費匱乏,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結構和數據都不太理想,基層疾控中心的發展讓他感到擔憂;來自公共教學部的劉姝同學在寒假期間也參加了支教活動,她支教面向的學生是高中生,在支教期間她還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迷茫是很多高中生面臨的問題,而這種迷茫不加以疏導可能會延伸到大學甚至以後的生活,因此如何在高中教育中增加心理疏導內容是她此次支教調研中思考的問題。
思國家的前景未來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參加座談會的同學也結合自己的寒假見聞談到了國家發展以及青年人的責任與使命😵。來自藥學院的劉邦媛同學寒假期間去臺灣旅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與北京故宮的文物一脈相承卻分隔兩地,文物的合並展示成為她最大的期待;來自護理學院的黎敏同學利用寒假時間結合自己的專業調研了家鄉的護理行業,無論是護理人員結構還是醫院資源與北京相比差距都很大,如何改變家鄉醫療現狀甚至祖國醫療資源不平衡的現狀,早日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成為她的期待與努力的方向;同樣來自護理學院的張樂同學寒假去往香港交流,與不同國家地區的學生進行互動,站在國際視角理解護理文化,見多方能識廣,在香港的見聞讓她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和青年醫護人員的使命有了更多的思考;來自基礎醫學院的蔣思博同學分享了自己在看冬奧會過程中的思考,他為冬奧會中國代表隊在比賽中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氣憤,同時也意識到只有步入冬奧強國行列爭取話語權才能被公平公正對待🟢🦸🏽♀️。作為青年人需要做的是保持理智,努力奮鬥,為國家實力的提升貢獻力量。
圖2:分享寒假見聞中的同學們
同學們的精彩分享結束後,來自教育處學生教育辦公室的於晨老師對大家的分享表示感謝,同時鼓勵大家要將所見所感落實到所思所行中去,發揮青年人在班級建設、校園建設和國家建設中的擔當與責任。最後來自團委的田鶴老師對大家的分享進行了點評🫗。他首先對同學們的分享進行了總結,同時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寒假生活,鼓勵大家新學期新氣象,希望大家堅持自己新學期的規劃,在新學期有新收獲。
【背景】:假期見聞座談會是醫學部教育處和其他職能部處一起,堅持了近20年的座談會形式,也是學校各部門與學生的交流平臺之一,旨在通過同學們分享見聞、感悟,幫助大家拓展視野🧑🏻🍳、了解社會。
(教育處 學工部)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