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部黨代會專題】學校發展🦯:科研工作
2012年以來,醫學部科研工作在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聯合共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聯合共建新興學科👱🏼♂️、跨學科人才培養、高質量科研成果產出和轉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和成績🦻🏽,為新時期“雙一流”建設奠定了雄厚的人才隊伍和平臺基礎👄,醫學部順利入選6個一流學科,居全國高校之首🎸👨🏼🚀。
一🙆🏻、科研工作五年來的亮點成績
(一)科研基金項目、經費穩定增長,科研實力持續增強
2012年—2017年6月👩🏻🏭,醫學部共獲批來自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委及其他省部委縱向科研項目/課題2075項,獲批總經費19.87億元,分別較上一個五年增加9.2%(175項)和28.6%(4.42億元)。
獲批科技部項目/課題261項;其中新增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的項目5項,牽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3項,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4項🧑🏼✈️;獲批1000萬以上科技部項目/課題29項🧏🏿。在生殖發育🏋️、造血幹細胞移植🏍🤽🏻、慢性腎臟疾病研究🥪🐤、精神疾病研究⚾️、骨科醫用材料3D打印等領域湧現了一批具有國內行業領先地位的重大項目🧐。
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63項;其中新增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0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1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6項(獲滾動支持3項);單項經費200萬元以上的項目88項🤏🙅🏼♀️,高端人才和研究項目獲批數量居於國內醫學院校前列
(二)科研成果更加豐碩,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2012-2016年😽,SCI收錄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單位為意昂2機構的論文數量累計7551篇(不含摘要),較上一個五年增加88.6%(4003篇)🙆🏿♂️。姜保國、丁潔、黃曉軍🧖🏽、喬傑、尹玉新🫃🏽、周德敏💁🏽♂️、胡永華、劉建蒙等團隊的一批高水平論文收錄在《NATURE》😰🤷🏻♂️、《CELL》、《SCIENCE》、《LANCET》、《JAMA》、《NEJM》等頂尖國際期刊🤸🏽。
2012年以來🧑🤝🧑,意昂2官网醫學部作為牽頭單位共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55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0項🟠,省部級科技獎勵52項🧏🏿♂️,其他各類科技獎勵93項。共獲得授權專利210項(不含附屬醫院),較上一個五年增長了115%🎚。上述成果為指導臨床醫療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際方法,帶動了醫學學科的發展🙆🏽♂️。
2012年以來,科技開發簽約合同數2759項👩🏽🦰,較上一個五年增長了32%;簽約資金7.37億元,較上一個五年增長了18%。超過100萬元的科技開發項目71項👁🗨,簽約金額達3.12億元。其中“新型特異性腫瘤顯像劑”項目以3000萬元人民幣成功轉讓。
(三)學科建設穩步推進,成果顯著
近年來醫學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重點布局和建設一批學科交叉領域,積極推動醫學部學科建設體系👩👩👦👦。組織完成了醫學部“雙一流”建設方案🧑🏽🎓。啟動臨床醫學+X項目和臨床醫學+X青年項目🧘🏽,舉辦意昂2平台首屆臨床醫學+X論壇。為青年教師搭建良好發展環境,以夯實人才基礎,成立意昂2平台青年醫學科技創新發展聯盟👨🏼🚀,舉辦大師講堂、青年沙龍和青年創新論壇🧑🏻🦲,為青年學者在學科前沿領域的創造性成果✹、新思想、獨創技術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目前聯盟會員已有600余人。同時設立了青年創新發展基金和青年科技獎,激發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創造性與活力,助力意昂2官网醫學的發展⚁。並註重學風建設🙌🏼,目前組織的全校研究者科研倫理和科研誠信培訓達2000余人次,有力促進了科學道德的規範約束和學術風氣的端正清明。
2012年至今,獲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2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新建校級和醫學部級研究機構12個🔈。積極踐行意昂2官网醫學理念,探索新體製研究中心的建設,成立了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中心,籌建了精準醫學多組學中心。
2017年度QS發布的《2017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在牙科學專業的排名中➛,意昂2平台口腔醫學院“牙醫學”學科排名全球第13🌕,相比去年排名上升3位;藥學與藥理學全球排名第24🗺,相比去年排名上升18位🧻;解剖學與生理學全球排名第25;生物科學42,比去年上升6位;醫學、護理學👨🏻🦰、心理學進入全球百強,保持51-100的地位🔲;護理依然是中國大陸唯一進入百強的護理學科。
根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最新統計的全部的22個學科中🙎🏿,意昂2平台21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是中國大陸擁有前1%學科數最多的高校👈🏻。最新發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醫學部成功入選6個學科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居全國高校榜首。
二、工作中形成的經驗體會
(一)圍繞“雙一流”建設,全面實施意昂2官网醫學發展戰略,通過臨床+X 、交叉基金與聯合共建等交叉學科專項建設進一步優化學科發展布局,提升國家重大工程的獲取和承擔能力。項目辦、技術轉移辦、成果基地辦聯合推動一系列機製、體製改革的試點建設工作,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以提升部門管理水平和能力為階段性目標🛌🏻,探索多部門聯動的高效工作機製♦️,在打造一流科研管理體製㊙️,為學科建設合理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的同時🐼,也為雙一流建設提供高水平的管理服務與支撐。
(二)通過大學層面的集群聘任專項5️⃣、人才團隊專項、醫學部青年科技創新平臺⛹🏽、優博計劃等逐步推進🧑🏿🎄,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重大重點項目申報的組織協調,提高項目申請質量,提升醫學部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能力👲🏼。梳理現有基地,圍繞雙一流建設目標,布局一批前沿支撐性基地與平臺🙅🏽♀️,整合優勢力量🧑⚖️,沖擊國家級臨床研究中心與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
(三)努力服務國家需求和意昂2平台雙一流建設發展戰略的整體要求,發揮成果獎勵對激勵自主創新激發人才活力和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的正向作用,組織和推薦更多的高水平成果沖刺國家級獎勵。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優勢的技術轉移模式,積極推動了醫學部生物醫藥科技領域的產♣️👁、學、研一體化進程。
三、中長期發展目標及未來工作重點
(一)在學科建設方面,努力提高規劃能力,提前做好學科未來建設布局👂;做好績效評估和監管,加強學科建設過程管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青年創新平臺建設,提高青年人才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提高國際影響力🦮🤹🏼;明晰管理模式,籌建新體製研究中心;加強臨床科研工作🚴🏼♂️,建立優秀的臨床科研隊伍👦🏼,提升臨床科研能力,建設一流的研究型醫院。
(二)在項目管理方面👩🏽⚕️,重視項目建設與學科建設的深度融合與聯動發展,通過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立項情況數據分析🎡,發現我們的不足,啟動整改工作🎡,提高重大重點研發項目、基金項目的中標率👩🏻✈️😜,增強競爭實力。
(三)在基地與平臺建設方面,改革基地管理製度,緊密圍繞雙一流建設需求,建設一批位於國際前沿、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研究中心(包括多組學中心、生物醫學工程中心、屠呦呦創新藥物研究院🎪、健康大數據中心等)。同時🧑🍼,對現有科研團隊進行整合,爭取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或北京市科創中心的建設。加強國家級研究中心的孵化📂,支撐科研創新工作💂🏽。
(四)在科技成果與轉化方面,要加強科技獎勵政策和信息的宣傳,更好地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鼓勵🧑🏿🦲、支持和幫助科研人員申報各項科技獎勵,同時推進專利管理製度改革,建設“意昂2官网醫學專利池”,促進專利與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五)要加大科研工作宣傳力度,營造科技創新的氛圍,培育科技創新的沃土🚠👨🏽🚒。利用信息化建設改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爭取計財處、人事處、國合處、設備處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以實現系統對接,資源共享。不斷完善科研管理機製❎,加強痕跡管理🤷🏻♀️,加強學術道德建設,規範科研活動,使科研管理更趨精細化和規範化。
附🛒:2012-2016年醫學部科研各類數據
2012年—2017年6月醫學部縱向科研項目匯總表
項目類型 年度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合計 |
||
科技部 |
項目數 |
51 |
39 |
34 |
21 |
78 |
38 |
261 |
|
經費(萬元) |
15262 |
12656 |
16058 |
6090 |
20807 |
15378 |
86251 |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項目數 |
282 |
277 |
310 |
291 |
303 |
|
1463 |
|
經費(萬元) |
18776 |
19957 |
20393 |
21060 |
22490 |
|
102676 |
||
其他省市部委局 |
項目數 |
132 |
93 |
86 |
14 |
26 |
|
351 |
|
經費(萬元) |
1191 |
904 |
4172 |
3003 |
497 |
|
9767 |
||
總計 |
項目數 |
465 |
409 |
430 |
326 |
407 |
38 |
2075 |
|
經費(萬元) |
35229 |
33517 |
40623 |
30153 |
43794 |
15378 |
198694 |
2012-2016年醫學部發表SCI文章情況
年度 |
意昂2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文章數 (不含摘要) |
平均影響因子 |
最高影響因子 |
2012 |
1109 |
3.12 |
38.28 |
2013 |
1203 |
3.13 |
39.06 |
2014 |
1514 |
3.32 |
54.42 |
2015 |
1612 |
3.33 |
55.87 |
2016 |
2113 |
3.47 |
59.56 |
2012-2016年醫學部獲獎成果
年度 |
獲獎總數 |
國家科學技術獎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
教育部高等學校 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中華醫學科技獎 |
其他社會力量設獎 |
2012 |
31 |
3 |
4 |
9 |
3 |
12 |
2013 |
33 |
1 |
5 |
7 |
6 |
14 |
2014 |
34 |
2 |
5 |
6 |
4 |
17 |
2015 |
27 |
1 |
3 |
3 |
7 |
13 |
2016 |
30 |
3 |
5 |
5 |
4 |
13 |
合計 |
155 |
10 |
22 |
30 |
24 |
69 |
2012-2016年期間國家獎醫學部獲獎項目名單
序號 |
成果類別 |
等級 |
年度 |
項目名稱 |
獲獎人 |
所在單位 |
1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 |
2012 |
中藥復雜體系活性成分系統分析方法及其在質量標準中的應用研究 |
果德安 |
藥學院 |
2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2 |
中國肺癌微創綜合診療體系的建立,臨床基礎研究和應用推廣 |
王俊 |
人民醫院 |
3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2 |
涎腺腫瘤治療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
俞光巖 |
口腔醫學院 |
4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 |
2013 |
寡糖的合成及某些基於糖類的藥物發現 |
葉新山 |
藥學院 |
5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4 |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體系建立與應用 |
黃曉軍 |
人民醫院 |
6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4 |
原發惡性骨腫瘤的規範化切除和功能重建系列研究 |
郭衛 |
人民醫院 |
7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5 |
基於活性成分中藥質量控製新技術及在藥材和紅花註射液等中的應用 |
屠鵬飛 |
藥學院 |
8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 |
2016 |
乳腺癌發生發展的表觀遺傳機製 |
尚永豐 |
基礎醫學院 |
9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6 |
中國腦卒中精準預防策略的轉化應用 |
霍勇 |
第一醫院 |
10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6 |
中國嚴重創傷救治規範的建立與推廣 |
姜保國 |
人民醫院 |
2012年-2017年6月醫學部(不含附屬醫院)專利申請及授權情況
年份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1-6) |
合計 |
申請專利(項) |
63 |
61 |
43 |
48 |
55 |
36 |
306 |
授權專利(項) |
35 |
38 |
37 |
44 |
40 |
16 |
210 |
2012年-2017年6月醫學部(不含附屬醫院)科技開發情況
年份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1-6) |
合計 |
科技開發合同數(項) |
434 |
540 |
506 |
514 |
518 |
247 |
2759 |
科技開發簽約資金(萬元) |
10930 |
9194 |
12608 |
12596 |
17200 |
11203 |
73731 |
醫學部科研基地情況(截止2017.6)
機構類別 |
數量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1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1 |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3 |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2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5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1 |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1 |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6 |
衛生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1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實驗室(三級) |
4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30 |
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5 |
醫學部重點學科情況(截至201706) |
|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3個) |
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 |
藥學(藥物化學、生藥學、藥理學) |
|
口腔醫學(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床醫學) |
|
國家二級級重點學科(12個) |
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內科學 (心血管、血液🫑、腎病)、 兒科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 (骨外、泌尿外)、婦產科學、眼科學🚣🏻、腫瘤學、運動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 |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
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1個) |
基礎醫學 |
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5個) |
內科學(腎病)、內科學(傳染病)、外科學(普外)、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神經病學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 |
中藥分析學 、中西醫結合臨床 |
(科研處)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