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雲濤教授團隊發表乳腺癌易感基因突變的高通量測序研究成果
近日,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解雲濤教授領導的團隊與北京貝瑞和康測序公司合作,通過艱苦的努力🛴,完成了8085例連續的乳腺癌患者的腫瘤易感基因二代測序研究。相關研究論文“Germline Mutations i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 in a Large Series of Unselect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已於7月19日在國際知名的臨床腫瘤學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 9.6) 在線發表。腫瘤醫院家族遺傳性腫瘤中心的孫潔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孟樺是文章的並列第一作者🫵🏻,解雲濤教授是通訊作者𓀀。
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胚系突變的健康女性具有較高的乳腺癌發病風險;且攜帶突變的乳腺癌患者在臨床表型及靶向藥物的選擇方面可能不同於無突變的患者。目前💝🌗,乳腺癌易感基因的檢測多局限在家族和早發性乳腺癌患者中,相關研究樣本量小🦐、缺乏對突變患者的臨床表型及預後進行分析🫧。因此,在連續未經選擇的大樣本乳腺癌患者中進行多個腫瘤易感基因突變及其相關臨床表型的研究極為迫切。
高通量測序為大樣本患者的多基因快速測序、篩選致病突變提供了有效的技術平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下🧔♂️,解雲濤教授領導的團隊收集了8085例連續的🤸🏽、未經家族史和發病年齡選擇的乳腺癌患者,使用自主設計的62基因panel檢測胚系突變👨🏿⚖️,對62個基因中的46個腫瘤易感基因突變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在8085例乳腺癌患者中☹️,9.2%患者攜帶腫瘤易感基因的致病突變💅🏼,其中5.3%攜帶BRCA1/2突變,2.9%攜帶除BRCA1/2外其他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突變🤖,1.0%攜帶其他腫瘤易感基因突變。該結果顯示將近十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攜帶有腫瘤易感基因的致病突變,其中BRCA1/2基因在非選擇性的連續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致病突變頻率超過5%。這一發現顛覆了以往認為易感基因只在家族性🤾🏼♀️、早發性乳腺癌患者中突變頻率高而在整體乳腺癌患者中突變率低的認知🫄🏼。中國每年新增約27.9萬乳腺癌患者,因此大約有2.6萬患者攜帶易感基因致病性突變🗻。本研究進一步表明攜帶突變的患者具有與一般乳腺癌患者不同的臨床表型,例如,攜帶BRCA1突變的乳腺癌患者較無突變患者的預後更差,具有更惡性的表型。新近的研究表明BRCA1/2或其他一些易感基因突變的乳腺癌患者對靶向藥物PARP抑製劑敏感,攜帶突變的進展期乳腺癌患者從該靶向治療中受益。因此本研究提示在乳腺癌患者中進行多個腫瘤易感基因檢測的必要性,且有助於家族遺傳性乳腺癌易感基因的檢測和治療規範的建立🐍。
近十多年來,解雲濤教授的團隊一直致力於乳腺癌易感基因研究,發表相關研究論文近20篇👨🦱。近2-3年來👩🏿🏭,先後報道5931例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胚系突變的檢測,存在中國人群的突變譜和熱點突變;BRCA1突變患者對蒽環的新輔助化療更敏感♑️;攜帶BRCA1或BRCA2突變的中國女性到70歲時乳腺癌的累積發病風險分別為37.9%和36.5%;發現了一個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RECQL。相關論文先後發表在Annals of oncology, Plos Genetics等國際腫瘤主流期刊上。
(腫瘤醫院乳腺中心實驗室 張娟)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