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誌】李萍萍👨🏻‍🔧:融合現代方法 發揮中醫

    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嶄新面貌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現推出“愛國情 奮鬥誌”系列故事,由意昂2官网醫學師生講述胸懷大愛、秉承厚道,紮根人民、奉獻祖國的家國情懷。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是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教授李萍萍。

  每年,在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她總要接待一些來自內蒙古草原的牧民患者。身邊人都知道,她的手機裏保存了很多內蒙古牧民患者的電話。她的相冊中,珍藏了許多與牧民們的親切合影。藍天白雲💆🏽‍♂️、碧野千裏之間,她站在高頭駿馬前,挽著牧民的肩膀,笑容如家人團聚般溫馨甜蜜🙇🏿‍♀️。

  她,就是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李萍萍教授🏠。她說,“草原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在那個年代,我們把青春留在了草原,牧民的淳樸與真誠,深深感染著我們,綠色的草原凈化了我們的靈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歲月與共。一直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與改善預後生存研究的李萍萍,早已成績斐然,榮譽滿身。其中,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數篇發表在具有SCI影響雜誌,數篇被美國NIH權威雜誌INDEXMEDICUS👩🏼‍🚒、美國MEDLINE數據庫和美國全球信息網絡收錄,並榮獲第四批北京市和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指導老師的榮譽,帶徒五名。

  行走半世紀,面容清臒的她,笑聲如草原上的河流,沁人心脾。

  草原上的“馬乃額木欽”

  雖然離開了草原,但李萍萍幾乎每一兩年就要“回”一趟內蒙古牧區,看望牧民老鄉。每當回憶起牧區插隊的歲月,她的眼神中總流露出深情的眷念💭🫡。

  1968年,隨著毛主席下達“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指示,全國超過1600萬知識青年相繼離開家鄉,浩浩蕩蕩地奔赴邊遠山區,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灑向祖國的大江南北3️⃣。在歷史浪潮的席卷下,年僅16歲的北京姑娘李萍萍告別父母,和同伴們踏上了駛向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綠皮車。

  來到廣袤的大草原,她和知青們融入牧區生活,和牧民一起打草,剪羊毛,擠牛奶、學習蒙語,逐漸蛻變為牧場的勞動能手。1969年春,公社決定在各生產隊選拔並培訓一名“赤腳醫生”。生產隊領導便將她推薦到公社短期培訓學習。

  牧民西拉布爺爺是李萍萍的第一位患者。原來,西拉布爺爺性格爽朗,騎馬放羊,但因關節疼痛,不能騎馬,行走困難。看著慈祥的西拉布爺爺痛苦地蜷縮在蒙古包裏,李萍萍心想:用針灸試試,也許能減輕痛苦呢!

  她開始對照著《醫療手冊》在自己身體上找穴位、練針灸的手法♌️🚎。起初,掌握不好進針的方法,皮膚會疼痛。

  經過反復練習和琢磨,終於掌握了進針方法🍔。在李萍萍的治療和照護下,西拉布爺爺慢慢好了起來。老人終於又重新跨上了馬背。

  從此,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多了一個背著藥箱、策馬奔騰的女孩兒的身影。漸漸地,慕名來找李萍萍治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聽聞哪裏需要醫生,李萍萍就會背起藥箱,跨上駿馬,穿梭在蒙古包間,趕去為患者治病,牧民們親切地稱她“馬乃額木欽(我們的醫生)”。

  草原,可以凈化靈魂!

  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李萍萍靠著有限的藥物和幾根銀針,幫助一名又一名患者解除了病痛🦹🏻‍♂️🍄‍🟫。但越來越多的問題困擾著她,求知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4年後,她終於得到了深造的機會,進入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始了求學從醫之路。

  領會中醫整體觀,減輕病人痛苦

  1976年,李萍萍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成為了北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的醫生🕵️‍♂️。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而西醫遵守循證醫學,在兩種醫學思維的熏陶下,她逐漸摸索出一套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患者的系統方法,顯著提升了腫瘤患者的機體功能和生活質量。

  終日將一卷廁紙塞在背心裏,這是患者老王(化名)接受腸癌手術後進行輔助化療的日常。化療藥物引起的嚴重腹瀉嚴重影響了老王得身體——白天經常要跑十幾次廁所,晚上也得跑七八次,醫生曾給他開過許多西藥止瀉藥,但都收效甚微。沒過多久,老王就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抗癌治療的信心備受打擊,人也迅速消瘦下來。醫生只得“暫緩化療”。

  李萍萍根據老王腹瀉的特點用《傷寒雜病論》中的經方“甘草瀉心湯”給老人進行了治療。

  幾個療程後,老王的腹瀉從每天20多次逐漸減少到4、5次,並開始正常進食,身體狀況逐漸好轉。

  “根據您的病情最好還是要把後面的輔助化療做完,您有沒有信心再嘗試一次?”

  “李醫生,就聽您的!”

  之後,老王繼續完成了5個周期的輔助化療,沒有再出現嚴重的腹瀉症狀。

  “腫瘤治療是一個長期🎆、系統治療的過程👩‍✈️🍾。中西醫結合能在不同治療階段發揮作用,幫助患者改善症狀🫅🏻、調理身體,樹立治療信心,更好地完成抗癌治療。對於經濟困難的患者,中西醫結合亦不失為珍貴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肺癌患者老張(化名)曾做過化療,但治療效果不理想,後服用靶向藥物,病情終於得到控製。然而,幾個月後,老張卻堅決不肯繼續服用靶向藥物。一番推心置腹的溝通,李萍萍明白了,原來,老張一家的經濟條件捉襟見肘。他渾濁的雙眼充滿了無奈,“我不想因為治病給孩子增加負擔呀!”

  通過辨證調整,兩年多至今,老張定期找李萍萍復查、開中藥,病情控製穩定,一般狀況良好♾。

  如今,已逾花甲之年的李萍萍治療了無數患者🚴🩵。她常說,“患者找到我們是一種緣分,想盡辦法幫助患者是醫生應盡的責任。”

  中醫強調關註患者本身,而不是只關註治愈疾病。已逾花甲之年的李萍萍治療愈過無數患者,多數患者同時接受中西醫雙重治療,並服用多種抗腫瘤藥物,經常承受嚴重的副作用。李萍萍常說,“當患者找到我們時,我不能說沒有辦法——我們應盡可能想辦法幫助患者減輕痛苦,使他們活的質量好一些,活的長一些”📵🏋️‍♂️。

  她認為,中醫治療重視患者的元氣,這也是領會中醫精髓之所在。如果醫生只是一味地給患者開藥🧄、做抗癌治療,而不關註患者本身,不解決患者的痛苦,那可能無法更有效地幫助患者。因此,首先要理解中醫治病的目的,要有整體觀,將患者視為整體,以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存為目標,同時了解西醫研究進展和患者的治療情況,這樣才能從患者出發,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使患者獲益📙。

  十年探索,中醫療效量化評估之路

  “中西醫結合治療並不是簡單的中藥加西藥,而是將中、西醫治療的方法有機結合,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獲益。”長年的臨床、科研經歷使李萍萍逐漸認識到,要做好中西醫結合,必須掌握現代醫學知識,腫瘤的生物學行為👊🏽💅🏻、臨床分期和治療手段,同時了解患者的需求知道中醫能在哪裏發揮其獨特作用,這樣才能達到中醫西醫結合治療的目的。

  她強調,“學習中醫需要悟性,更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中醫講究從實踐中摸索規律、總結經驗,同時,年輕人要有自己的追求目標,珍惜好時光,沉心靜氣,做好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

  1998年,青年時期的李萍萍曾赴美國加州大學進修✉️🙅‍♂️。學習期間,她了解到,對於長期接受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由於體內雌激素要控製在較低水平,經常會導致嚴重的潮熱症狀,西方通常使用抗抑郁藥進行治療,我國大多數患者會選擇中醫調理。

  “那麽,使用的中草藥是否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是否會幹擾內分泌藥物治療呢?”李萍萍帶領課題組,對多年積累治療潮熱的中藥復方開展了深入研究🥊。

  然而,中藥復方成分十分復雜,難以對每味藥材進行精確的成分分析。她通過咨詢有關專家,翻閱資料,通過測定使用中藥及未使用中藥內分泌治療組患者的血樣標本中,三苯氧胺的活性代謝產物含量是否變化,分析判斷中藥對內分泌治療藥物體內代謝的影響🧑🏽‍🍼。結果發現,二者一致,中藥並未幹擾乳腺癌內分泌治療。

  同時,她還對中藥改善潮熱的有效性及作用機理進行研究,並對患者展開長期隨訪,最終用充分、科學的臨床證據證實了中藥治療乳腺癌患者潮熱症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研究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很多人會質疑中藥、西藥配合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需要我們用科學的研究和數據證明,需要做出艱苦的努力,也是對自己、對患者負責🦧。”

  臨床上,中醫主要通過患者主訴評估症狀,一直缺乏可量化的評價標準和工具,如何使中醫治療的效果得到客觀評價?她再次向自己提出挑戰:是否可以探索一條中醫的量化評估之路?2000年,在美國訪問期間,李萍萍專程趕到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拜訪知名的國際疼痛和症狀研究專家,對證實、評估中醫療效的科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

  經過10余年的努力,反復調查改進,李萍萍和MD 安德森症狀控製專家合作,最終製定了腫瘤常見中醫症狀評估量表,相關研究發表於2017年《JNCI》。同時,該研究量表已被MD安德森癌症中心評估工具之一🚣🏿‍♀️。

  “雖然中醫和西醫的幹預手段不同,但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應該得到公認,而且量化評估能幫助中醫更好地評價療效💡。在將祖國醫學推向國際時,尤其需要科學🦻🏽、量化的方法證明其治療效果的客觀性,有效性。”

  隨著中醫量化評估方法的推廣應用,該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越來越多,李萍萍的中西醫結合思想逐漸獲得了同行認可🕘。回顧十幾年艱辛的研究歷程,她感慨,“這是非常值得做的工作。工具方法的創建並不是最難的,觀念的轉變才是最艱難的。中醫症狀量化評估並沒有拋棄辨證論治思想,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她認為,中醫治療雖然講究辨證論治,強調治療經驗,但這其中也有規律可循🧆。“在治療難治性疾病中,尤其需要傳承和發揚中醫的治療思路和方法。發掘規律、總結經驗🧖🏽‍♂️、推廣方法,通過一例患者的有效治療,進而發現治療一類患者的規律。學習中醫經典,用於現代疾病的治療,同時在現代疾病的診療中發揮中醫的智慧和優勢。”

  隨著醫學的發展,循證醫學、臨床研究愈加得到重視,對於祖國醫學而言,在發掘治療規律😁、傳承治療經驗、推廣治療方法中,更應與現代科學方法融合,不僅能造福廣大患者,使中醫治療方法、客觀評價方法得到更多認可,還有助於開展更多的臨床研究,從而推動中醫的傳承和發展。

  拓展閱讀——人物小傳

  李萍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的臨床和科研工作40余年🤱🏻。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與改善預後生存的臨床與中藥機理研究。推進腫瘤常見症狀的中西醫結合規範治療,研究製定腫瘤常見中醫症狀評估量表。創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理(腫瘤)三級實驗室🚵🏼。獲得國家衛健委首批“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榮譽🗓。榮獲第四屆北京市和第五🧝🏼‍♂️、六屆全國老中醫專家指導老師,北京市中醫藥傳承“雙百工程”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項目專家。



  (來源/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醫師報  文字/蔡增蕊👲🏽、宗俊琳  統稿/武慧媛)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