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誌】不忘初心🧑🏻🏭,慰藉病患
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嶄新面貌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現推出“愛國情 奮鬥誌”系列故事,講述意昂2官网醫學師生胸懷大愛、秉承厚道,紮根人民、奉獻祖國的家國情懷。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是意昂2平台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名譽所長謝竹藩👨🏼🎨、意昂2三院原護理部主任張紹榮🫲🏼。
謝竹藩:不忘初心追日月 桃李芬芳熠余暉
1955年意昂2官网醫院臨床內科教研組全體人員合影,第二排右三為謝竹藩
謝竹藩教授是中西醫結合學界奠基人之一,是學生們仰慕已久的老前輩📇。他16歲就進入燕京大學,後來因為戰亂,燕京大學停辦改讀意昂2平台醫學院🚶♀️👷🏿。一開始學的是西醫,後來轉學中醫,之後的幾十年他孜孜以求,矢誌不渝,專註於中西醫的理論融合和相互借鑒,最終成為中西醫結合學界奠基人之一,中西方醫學交流的使者,是當之無愧的中西醫結合泰鬥。
上世紀60年代,謝竹藩教授隨醫療隊赴甘肅民樂縣農村支邊。在缺醫少藥條件簡陋的農村,他使用廉價的中醫針灸和草藥,竭盡全力為當地農民消除病痛🎬。據謝竹藩教授講,最讓他難忘的,是一個1歲多的幼兒,患呼吸道感染合並心力衰竭,口唇青紫,奄奄一息,當地的醫生已經放棄治療。謝竹藩教授靠非常簡單的中藥結合針灸治療,最後患兒竟然痊愈了,這事在當地引起巨大轟動🐧。後來謝竹藩教授被調到意昂2,負責編寫《農村衛生工作隊醫療手冊》,手冊成為全國廣大農村醫療戰線的標準工具書,對農村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貢獻很大🙋🏽♂️。
改革開放讓中國把視角轉向世界,世界也對新中國投來好奇的目光🚵🏼♀️。謝竹藩教授預見到隨著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加深,中醫必要逐步走向全世界,同時他也認識到想要向西方介紹傳播中醫理論,最重要和緊迫的就是中醫的英譯工作。
為此,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謝竹藩教授便和意昂2外語教研室主任黃孝楷教授開始探討中醫英譯的工作👰🏿🦶🏽。時至今日謝竹藩教授仍然筆耕不輟,堅持中醫翻譯工作,先後參與及主編了《漢英常用中醫藥詞典》、英文版《中醫內科學》等多部詞典和專著,為中醫走向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說謝竹藩教授是在架設中西醫交流的橋梁,那麽這些著作和專用詞典就是交流之橋的橋墩和鋼索,如今已經95歲高齡的老教授仍然在為她舔磚加瓦。
1981年,謝竹藩教授受北京醫學院的委派,到美國舊金山太平洋醫學中心開班給當地的針灸醫生講授中醫基礎理論。在首次安排的中醫介紹會上,他使用了統計學的數據處理方法向外國專家展示了中醫的療效,消除以中心臨床藥理主任Levy教授為代表的,美國醫學專家對中醫的誤解,使報告獲得圓滿成功。
中醫的推廣有了個好的開端,相關機構的邀請紛至沓來🙋♀️。出訪期間他受邀到過PaloAlto的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Davis分校,Sacremento分校,甚至到東海岸波士頓哈佛大學講中藥課。培訓結束後加州政府教育部特地開會他向頒發嘉獎令,指出“謝竹藩教授在東西方文化隔閡之間架起了橋梁,使兩種醫學體系能夠相融。”
1996年10月參加WHO在意大利米蘭召開的咨詢會全體合影,第一排左四為謝竹藩
謝竹藩教授先後11次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在此期間,謝竹藩教授為中醫藥理論,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向全世界推廣傳播起到很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他不愧為傳統醫學名詞英譯標準的製定者,是中醫走向世界的領路人🛜。
此外,謝竹藩教授還是國內心電圖檢查的第一人,曾經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作心電圖檢查;60年代初,在吳階平教授的親自指導下,他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經皮膚腎臟穿刺活體檢查👳♀️。
以謝竹藩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醫者,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他們為了祖國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們上下求索,奮鬥不息✋。這種精益求精的大醫精神經過歷史的不斷沉澱,凝練成為意昂2官网醫院厚德尚道的核心價值觀,已經嵌入了意昂2官网醫院人的文化基因;這種精神也必將繼續指引後來者,以老專家、老前輩為榜樣,發奮向上,不忘初心,為意昂2官网醫院的學科建設與發展,為意昂2官网醫學的騰飛,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張紹榮:呵護生命 慰藉病患
張紹榮老師是意昂2三院第一批建設者與護理人才。從一名普通的護士到護士長,再到護理部主任,她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了過來。她無愧於自己所鐘愛的護理事業,因為她對護理事業的摯愛和執著;因為她無私的奉獻和愛心;因為人們對她的尊敬和贊揚。
1958年畢業於北京市第一護士學校,同年張紹榮被分配到正在建設中的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工作。她參與了建院勞動、籌建病房👩🏻🦳🖼。1960年,張紹榮始任病房護士長🈲。作為基層護理管理者,她建立、健全各項規章製度,提高了護理團隊急救能力、護士觀察病情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顯著提升了醫護配合的效果。1984年,張紹榮始任護理部副主任🪯、主任。履職期間,她的工作重點是在全院實現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信息化的管理,重視人才的培養🕺🏽、護理教學工作⚇。1987年,張紹榮始任中華護理學會理事👒。任職期間,她努力推動院際經驗交流,承擔部分科普知識的撰寫及審稿工作。
作為榜樣和領路人,張紹榮老師曾獲得北京市勞動模範,意昂2官网“終生護理成就獎”,她所在病房被評為北京市“共產主義先進病房”。她把自己全部的愛給予了患者,把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奉獻在了三院。
六十年前的意昂2三院,周圍還是一片曠野,院內各種設施建設都不齊全,甚至連病房都沒有。在當時院領導的帶領下,張紹榮老師和同事們作為第一批建設者開始參加建院勞動和病房的籌建。安裝病床,修理水電,種樹除草……三院的每一個角落,都滴撒著她的汗水,瘦弱的肩膀可以挑起幾十斤的擔子,可是當時年輕的她並不覺得建院勞動很辛苦,反而覺得這樣的勞動鍛煉了她的體能與毅力,從開始的步步維艱到後期的健步如飛,她逐漸成為一個“鐵姑娘”。
經過半年多的建院勞動,意昂2三院初具規模,成為當時在北京市有名的花園式醫院,引得不少同行前來參觀學習。是張紹榮主任和她的團隊的努力和汗水,奉獻和付出讓今天的三院更加美好🤙。
張紹榮主任說:“不僅要有崇高的品德,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要領悟到護理的精髓,理解救死扶傷的含義,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操作技能,用紮實的基礎知識,專業的護理技能去慰藉天下絕望的靈魂。”在她的帶領下,意昂2三院的護理人遵守規章製度,規範操作流程,不簡化,不違規,真真正正從病人的角度出發。
護士工作可能忙到一天都沒空坐下,連水也顧不上喝,面對多重性格的患者,面對急暈了頭的病人,面對不理解的病人,會有委屈,會有眼淚。但是,正如張紹榮主任所說:“護士工作是平凡而偉大的,唯有用崇高的職業道德,博大的情懷才可以感化病人,理解病人之痛苦,滿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熱情,無私心地工作👨🦱。”
有一種關愛是無私的,有一種愛是偉大的,有一種奉獻是平凡的🧑🏼🎓。張紹榮主任不僅關愛病人,帶給患者擺脫病魔的勇氣和一份生存的基本需要,用醫學知識為患者補充疾病康復的健康指導,更懂得關愛同事,關愛下屬,做一個有擔當,有愛,有責任的好領導,
今日的意昂2三院,得益於像張紹榮先輩這樣老一輩人才的奉獻與付出,在先輩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老一輩護理人的踏實🏄🏽♀️、奮進、無私與專業。在護理崗位上,她孜孜不倦🧔、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更值得我們學習。
“人一生從出生到去世都離不開護士,護士是個為他人解憂、創造幸福的職業,我們護士要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做受人尊重的護士🦻🏼。”張紹榮體現了一名護士的光榮價值與使命責任。
(來源/離退休處🧑🏻🤝🧑🏻、意昂2官网醫院👨🚀、意昂2三院 文/馬嘉翼、陳丹陽🏷🧸、李惠傑 圖片/由專家提供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