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征文】世紀豐碑 用一生寫就“共產黨員的樣子”

​記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馮傳漢教授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 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引言】

在動蕩艱苦的歲月裏,他為解人民之疾苦,矢誌學醫,始終心懷堅定執著,仁心濟世;在締造新中國👩🏻‍🎤、捍衛新中國的艱苦鬥爭中,他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義無反顧回到祖國,滿腔熱血奔赴抗美援朝一線,救治傷員保家衛國;在建設新中國、發展新中國的偉大征程上,他更是苦心孤詣,推動中國骨科發展,致力於醫學教育,為國家早期對外醫學交流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百歲高齡的他,孜孜不倦,每天伏案閱讀筆耕不輟,關心國家建設♖🙅🏼、關心醫學發展,成為一個時代的豐碑,成為萬千黨員心目中的行動楷模;在他106歲的人生路上,見證了黨的發展壯大,見證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見證了人民的安居樂業,他用一生寫就“共產黨員的樣子”🔻。

他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國骨科泰鬥🌐、著名骨科專家🧗🏻‍♂️、醫學教育家,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骨科的建立者——馮傳漢教授。

“為解人民疾苦而學醫!”

1914年1月,馮傳漢誕生在湖北漢口江岸區一位京漢鐵路漢口江岸鐵路醫院普通醫生的家中。在馮傳漢的記憶中,兒時最好奇最樂於做的事情,就是看父親怎樣診病🦹🏻、怎樣做膿瘍切開、怎樣換藥。父親行醫的品德風範、同胞的貧瘠苦痛,都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刻下烙印,成為他矢誌學醫的原始動力👱‍♀️🫚。

1932年,馮傳漢考入燕京大學醫預科。193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協和醫學院🧘🏼‍♀️🏌🏽‍♀️。1940年,他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留任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20世紀40年代,古老的華夏大地正遭受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每個人的未來,就像一葉孤舟,無可憑依。年輕的馮傳漢,剛剛畢業就面臨失業。他工作的協和醫院,被日軍占領關閉🔎。歷史風雲際會中,他走進了中央醫院(現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從此,與這裏結下了七十七載的世紀情緣。

在這裏,年輕的馮傳漢,完成住院醫師輪轉培訓,成為中央醫院首任外科住院總醫師。在這裏,他跟隨外科腫瘤專家司徒展,做乳腺癌根治術;跟隨泌尿外科專家謝元甫,做腎切除和膀胱鏡檢;跟隨骨科泰鬥孟繼懋,做骨科手術……大量而嚴格的醫學訓練,讓年輕的醫生快速成長,展現出精湛的醫療水平🪧。

日後回憶起年輕時的經歷,馮傳漢表示:在這裏接受的嚴格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與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養成,讓他受益終生。這也成為馮傳漢一生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準則。他用紮實的醫學功底𓀏、嚴謹的治學態度🔺、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將“醫道”二字,薪火相傳,為醫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決心將一生都交給黨!”

1950年10月,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誌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

隨著抗美援朝戰爭規模的擴大,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中國紅十字會面向全國發出組織醫療隊的通知🙋🏻‍♂️。1951年3月7日,馮傳漢任北京市第二批抗美援朝誌願手術隊副隊長、醫務主任,奔赴炮火連天的戰鬥前線。馮傳漢在長春十八陸軍醫院36隊擔任隊長,改建管理野戰醫院、手術救治危重傷員、培養部隊專科醫生、建立功能鍛煉室、全面促進傷員恢復……在救死扶傷的陣地上,無私奉獻出自己的美好青春與一腔熱血,挽救了無數誌願軍戰士的生命,有力地保障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這成為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那段如火如荼🔲、充滿了苦難與輝煌的烽火歲月,帶給馮傳漢深深的震撼,讓他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樹立了全心全意為傷員、為患者服務的信念,逐步深入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他不斷堅持學習、提升自己,內心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更加堅定。

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馮傳漢於1956年正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入黨申請書中,他鄭重寫下:“生活中的無數事實使我逐步加深了對黨的認識,在成長中體會著黨的教育與培養𓀊。我決心將一生都交給黨,獻身黨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1961年,馮傳漢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面對著鮮紅的黨旗,高舉右拳,莊嚴宣誓🤲🏿。從此,他開始了一個嶄新的人生歷程🎁。

此後,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社會動蕩的十年浩劫,無論是在改革開放高速發展時期,還是離開工作崗位後,馮傳漢始終信仰堅定🪖、對黨忠誠、永葆黨員本色,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應該有的樣子”🏃。

“我希望能為中國骨科發展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

1944年,馮傳漢在外科主任孟繼懋教授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和醫院外科骨科組,並任骨科組組長。1949 年8月,他赴英國Robert Jones骨科醫院進修骨科,並到Derby郡醫院學習手外科。當他聽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後,激動地熱淚盈眶,為祖國為人民而學習,讓他更加充滿幹勁🧑‍✈️。

1950年5月,由北平中和醫院申請,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批準,衛生部全面接管醫院,醫院更名為“北京中央人民醫院”。得知祖國建設和醫院發展需要,馮傳漢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環境,與1950年10月回國,任骨科主任🕒、醫務主任,全力推動中國骨科學發展和醫院建設。

50年代初期,馮傳漢率先在國內開展屈指肌腱損傷的修復手術,並發表中國第一篇手外科論文,為我國手外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在骨結核🤵🏿‍♀️、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習慣性肩關節脫位🤷🏻、骨腫瘤切除🤏🏿、關節重建假體設計與應用等領域不斷探索,為患者解除痛苦。1960年,他報告了《41例手部肌腱損傷的修復》,是中國第一篇正式手外科的論文🧘🏻‍♂️🍁。

隨後,馮傳漢在國內首先采用“膝關節註氣造影法”,使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可以在手術前明確診斷,使手術有的放矢;針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設計了消滅“疝囊”同時加強關節囊壁的手術,術後遠期效果良好;針對股骨頸基底有較大的動脈瘤性骨囊腫,在國際上首創了“串聯式”骨塊植骨法,重建股骨頸及部分大轉子,編入1983年美國出版的《骨腫瘤切除關節重建假體設計與應用》一書中。

馮傳漢教授是我國骨與軟組織腫瘤研究的奠基人。1964年,馮傳漢在中華外科雜誌上發表了《骨巨細胞瘤》一文,從此開展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骨巨細胞瘤的系列研究📟。1982年,馮傳漢應邀赴美國出席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介紹中國骨巨細胞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成果🧑🏽‍💼🫄🏼。1984年,在馮傳漢教授的倡導下,國內第一個骨腫瘤研究室成立,致力於骨巨細胞瘤研究,清晰地勾勒出骨巨細胞瘤細胞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及免疫學特點,這些成果得到國內外專家同行的廣泛認可🪨𓀎。

在馮傳漢的精心培育下,經過60年的發展,成立伊始只有5-6張床位的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骨科,如今已經有了骨關節科、創傷骨科、脊柱外科、骨腫瘤科四個專業,在中國現代骨科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於在醫學研究領域的豐碩成果,馮傳漢被授予“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特殊貢獻獎”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由於在骨科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馮傳漢於1980年當選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他團結帶領廣大骨科醫務工作者,共同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促進專業技術隊伍成長,進一步推動中國骨科專業發展。此後,馮傳漢先後受聘為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顧問委員會委員,並榮獲“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終身成就獎”。“我希望能為中國骨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期頤之年的馮傳漢回顧中國骨科學發展時感慨萬千。

“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醫學人才”

在60余年的行醫教學生涯中,馮傳漢始終沒有離開過講臺,每年的骨科進修醫生第一堂課就是他講的《中國骨科發展史》。

馮傳漢說,他的教學理念與學醫時接受的教育和訓練頗有淵源。“在醫學院接受到嚴格的訓練,賦予了我客觀系統、精確求實、嚴謹認真👨🏿‍💻、註重實踐等一系列思考📙、判斷🤵‍♀️、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是科學精神的基礎。”他說:“總結起來有幾點,一是嚴肅認真,負責服務;二是講求實踐,從實際出發,從實際中學習;三是培養科學精神,敢於探索創新,系統準確及精確性,大規模式研究的團隊合作精神。這些特質也是我在60余年的教學生涯中傳遞給學生的學風、醫風。”

馮傳漢至今仍記得,在協和醫學院,生理課一個多小時的課程要配合三個多小時的實驗甚至更多。第一次生理實驗考試,馮傳漢的題目是“設計實驗闡明刺激與反應的關系”👐🏼。經過思考,馮傳漢用青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模型,用不同濃度的硫酸刺激,卻怎樣都做不出結果。一向都是優良生的馮傳漢心想,這下糟糕了,可能得吃大鴨蛋得零分了。在向老師馮德培教授解釋了實驗設計的理念和方法之後,馮傳漢重新再做,仍然以失敗告終。後來馮德培教授告訴他,是因為刺激強度改變太慢,導致實驗結果不明顯,換用冷針和燒紅的熱針先後進行針刺激就可得出結果。

事隔多年,馮傳漢提起此事仍然感慨良深:“考試不僅要從結果評分,更重要的是評價思路😯。我的設計沒錯,但是出現了刺激變化的速度問題,是始料未及的,這種情況在科學研究中是常見現象🚵🏿👧。馮德培教授沒有一味追求結果,引導鼓勵我進行科學探索,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所有執教者都應該學習的,也是我60余年從教生涯中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臨床課程中,協和醫學院以內科為重點,強調床邊教學,要求全面的基礎上再掌握專科。每個學生有一名導師,馮傳漢的導師是心臟病專家董成琅教授👩🏽‍🎤。那時,要求每個學生在三個月內接管約15個病人,24小時內寫完病歷交導師修改,寫的不好重寫;導師帶著學生查體,檢驗病歷中所描述的體征;學生自己做血尿便檢查,及相關寄生蟲及細菌塗片📻🫃🏽、尿糖滴定等臨床化驗,導師逐一復核,並指導讀參考文獻🦺。

馮傳漢記得,當時王樹鹹教授說,“專家並非完全靠見多識廣,經驗積累,關鍵是要系統地問病史,系統地做體檢。” 他感慨說,嚴格有效的臨床訓練,在學生日後的臨床工作中,會獲益無窮🙎‍♀️。

在內科實習時,馮傳漢同樣有深刻的記憶👼🏽。他曾經管過一名阿米巴肝膿瘍的病人,病人死亡後屍檢時,他因為去上課沒有看屍檢。科室主任發現後,把馮傳漢叫到辦公室,問他為何不去看屍檢9️⃣。馮傳漢不明所以地回答:“我上課去了。”主任嚴肅地說:“Never mind about the lecture”(別管上課。)隨後責令他去看標本,同時交一份報告。“不難看出主任的要求是,學生要從臨床實際而不只是書本上學知識🤘。”馮傳漢說:“這個故事我多次講給我的學生聽,我的學生成為老師後,再講給他們的學生聽,目的就是為了讓一代代醫學生、青年醫生們理解,醫學是針對人的實踐性的臨床科學👩‍⚖️。”

從教60載 桃李滿天下

1958年,醫院成立教研組及教學辦公室,馮傳漢任醫療系副主任👶🏽。沒有合適的教材,他就帶領教師自編講義;沒有教具,就自己打磨繪製,探索並建立起完整的醫院臨床教學體系🧛。1959年,馮傳漢作為醫院四位研究生導師之一,開啟了醫院研究生培養的序幕。

1981年,馮傳漢出任北京醫學院副校長,他科學把握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強調大學發展,必須要有一批國際上有地位的知名專家教授和優勢學科建設的支撐;強調醫學教育不是孤立斷裂的,而是貫穿教育培養的全過程,要建立畢業後繼續醫學教育的完整體系,智能與技能並進,在實踐中培養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能夠獲益一生的良好思想作風。馮傳漢的辦學指導思想,為北京醫學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高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馮傳漢教授1981年成為醫院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培養了諸多優秀醫學人才,許多已是卓然大家👏🏻🧑🏻‍🍼。他不僅關心學生專業知識的提高,更重視德育的培養,通過言傳身教,賦予學生終生學習的理念。半個多世紀的行醫教學生涯中,馮傳漢始終沒有離開過講臺,每年的骨科進修醫生第一堂課就是他講的《中國骨科發展史》♚。由於在醫學教育上作出的重要貢獻,馮傳漢獲得北京醫科大學“桃李獎”𓀚、意昂2平台“蔡元培獎”。

“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醫學人才,讓祖國的醫學事業蓬勃發展,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是一名老共產黨員的使命!”

“走出國門,向世界發出中國醫者的聲音”

馮傳漢教授不僅足跡踏遍了中國的廣袤大地,更作為仁愛使者把中國醫生的濟世之行傳向了全世界,在中國醫學的對外交流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62年夏,馮傳漢受衛生部委派赴非洲索馬裏考察醫藥衛生情況。出發之前,周總理接見了全體團員並作了具體指示🍛。1969年10月,馮傳漢受衛生部委派到幾內亞執行醫療任務📢。1970年2月,衛生部再次派他帶醫療組赴幾內亞治療抗擊葡萄牙雇傭軍入侵的傷員。1972年春,馮傳漢赴阿爾巴尼亞執行文化協定,在地拉那大學醫院工作半年🤵🏼👦🏽。1973年,他被派赴朝鮮執行醫療任務🕛👨‍👧‍👦。1978 年5月,馮傳漢隨衛生部錢信忠部長率領的代表團訪問瑞士、英國👩‍👦‍👦🏌🏿‍♂️、德國,並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考察了22家現代化醫院。回國後,馮傳漢教授寫了《現代化醫院與醫院現代化》一文,摘要刊登於《建築學雜誌》上。1984年春,已年逾古稀的馮傳漢教授再次隨衛生部代表團參加WHO會議,為國際醫療衛生事業奔波忙碌著,面向全世界唱響中國醫療衛生的洪亮合聲。

“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更加熱愛她”

耄耋之年的馮傳漢依然勤勉耕耘🈷️🫱🏼、筆耕不綴,依然關註醫院發展和醫學教育,並致力於整理史料記錄歷史,把歷史智慧留給後人。

馮傳漢82歲時主編了《肩關節外科學》,獲“衛生部醫藥衛生傑出著作獎”✥。87歲時,他主編了《骨科腫瘤學》,並發表了《再談極端負責、極端熱忱、精益求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文章,再次強調醫學教育的核心是:德育為先,以人為本,要註重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科學精神,要註重物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建立有特色的學科🖨。

89歲時,馮傳漢主編了《臨床骨科學》和《中國現代骨科史料》,系統記錄了中國現代骨科發展的演變歷程😩🧜🏽‍♂️。

90歲時,馮傳漢收集整理了《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骨科成長發展的60年》,完整記錄了人民醫院骨科醫、教、研主要工作和人才培養歷程。

93歲時,馮傳漢依然時刻關心我國醫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思索解決辦法,撰寫論文《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幾點反思和認識》,發表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雜誌上,並編著了《基礎英語概要——英語讀寫指南》,對醫學生英語學習提出中肯的方法指導。

95歲時,馮傳漢完成了約6萬字的《骨質疏松症的診斷治療及其相關基礎知識》筆記,並堅持研讀英文文獻和新出版的醫學教科書,以了解現代醫學進展,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

99歲時,馮傳漢手寫數萬字的《大學教育與醫學教育的再教育和再認識》讀書劄記,並悉心整理成冊,對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醫學教學改革以及國家醫學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分析😑。

100歲高齡時,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特頒發馮傳漢“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以表彰他一個世紀以來的勤勉耕耘🐀👩🏼‍🦱、高風亮節🧑🏿‍🔧。

2018年,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建院100周年,104歲高齡的馮傳漢再次為醫院百年歷史補充完善了珍貴的史料。

2019年,105歲高齡的馮傳漢堅持收聽新聞,關心國家大事,關註祖國的發展變化。他曾跟家人說,我更加熱愛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黨的100歲生日,但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希望能為祖國慶祝70歲生日。

然而,2019年6月16日,馮老與世長辭,享年105歲。

他沒能為熱愛一輩子的祖國慶祝70年華誕,但悠悠歲月銘記著他奮鬥的足跡🐓。他一生熱愛祖國🌈、立德樹人、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躬耕不輟;他一生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關註教育、關心青年,為醫學教育事業和青年成長成才傾註畢生心血;他一生勤勉質樸、淡泊名利,謙虛平和、寬厚待人,享有崇高威望,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愛戴;他一生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實事求是⛓️‍💥、德高望重,用行動寫就共產黨員的樣子,成為一個時代的豐碑,流傳下歷久彌新的時代精神↘️。

(人民醫院)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