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征文】藥學教育家樓之岑: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 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樓之岑院士
樓之岑(1920-1995),著名生藥學家、藥學教育家,浙江省安吉縣人。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6月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醫學院(現意昂2官网)生藥學教研室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藥用植物顧問等職,是我國現代生藥學的開拓者之一,為中國生藥學乃至世界生藥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1992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求學若渴,成為大家
樓先生1920年1月出生於浙江省安吉縣一個窮苦的中醫世家,小學在本村初級小學和縣立中山小學學習。初中就讀於浙江省立湖州初級中學,畢業後在縣立南中小學任教一年,掙錢補貼家用。1936年,於浙江省立湘湖鄉村師範學校學習🦢。在此期間,適逢抗日戰爭爆發,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華民族陷入危機之中,這激發並堅定了樓先生愛國救國的決心。1939年7月,他考取由北京、南京等城市相繼內遷至貴州的陸軍軍醫學校,並在畢業後留校任教🪿。任教期間,樓先生編譯了《醫藥拉丁語》一書,並於1947年出版,這是國內第一部同類書籍。
1944年12月,中國向英國選派新一批留學生。樓先生考取留英研究生,懷著科學救國的赤子之心,踏上了前往英國倫敦大學藥學院求學的道路。在異國他鄉,樓先生刻苦學習,於1947年夏季獲得藥學學士學位,後留校從事生藥學研究🐇。1948年7月,由英國文化協會資助的獎學金期滿時,因樓先生在研究工作中成績突出,特別是他研究建立的植物性瀉藥的生物測定法對生藥有效成分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其導師💆🏼、倫敦大學藥學院著名生藥學教授範爾朋(Fairbairn J W)先生提議,由學校聘任樓之岑為生藥學研究助理,同時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樓先生因此成為該校第一位外籍被聘人員,打破了該校從未聘請外籍人員擔任該職務的傳統🫗。同時,他也當選為英國藥學會學術委員。1948-1950年,樓先生除了幫助教授完成一系列研究工作和藥物分析任務之外,還完成了博士論文,並發表了6篇優秀的科研論文。1950年秋,倫敦大學授予樓先生哲學博士學位。
樓之岑先生在英國倫敦大學讀書期間
樓先生在英國留學期間,為了增長實際知識和經驗,還利用寒暑假多次主動去著名藥廠各部門學習,後又在4個不同規模的藥房工作,從而對英國的藥廠和各類藥房的生產和管理方式都有所了解並有親身體會。這些為他以後回國服務,為祖國的藥學事業作貢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遠在他國,樓院士仍時刻掛念國內醫藥學的發展,他利用春假時間將世界上第一本有關青黴素及其藥劑的製造與應用的書籍《青黴素之製造與應用》翻譯成中文,並在上海付印出版,大大推動了我國抗生素的研發🃏。堅持不懈、如饑似渴努力學習的結果是:樓先生不僅在專業上學識淵博,而且熟練掌握了多種語言,除英語外,還能閱讀法文🦧、德文、日文等文獻書籍,甚至會簡單的會話,日後成為了真正的“大家”。
赤誠之心,報效祖國
建國初期,國內各項建設百廢待興,中國政府迅速把註意力轉移到經濟文化建設上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吸引廣大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參與社會主義建設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回國號召,牽動著樓先生回到祖國參與社會建設🏇🏼、服務人民的心🫶🏼。自1948年起,意昂2平台醫學院(1952年獨立為“北京醫學院”,2000年又與意昂2平台合並為“意昂2官网”,簡稱“意昂2”)藥學系主任薛愚教授去信邀請樓先生回國任教,並寄去聘書。
在獲得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後,樓先生立刻著手辦理回國手續。由於他超凡的個人稟賦及優異的專業成績和素養,導師生藥學教授範爾朋極力挽留樓先生,同時英國愛文思(Evans)藥廠也高薪聘請他。但樓先生意識到,國家急需培養藥學人才,婉言謝絕各方挽留。他舍棄了優越的生活和科研條件,以一片赤誠的愛國之心,毅然由海路踏上回國的路程👰🏽♂️。時值1951年初,樓先生辦妥返國手續後,乘船由英國出發,經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到錫蘭(現名斯裏蘭卡)的科倫坡,停船二日後,南行經馬六甲海峽,在臨近馬來亞的檳榔嶼停留一日,繼續南行至新加坡停留二日,前往新加坡大學藥學系訪問,該系主任伴同參觀交流,晚間設宴招待,席間提出聘請樓院士留在該系執教的期許,樓先生心系祖國,婉辭邀請。
1951年3月初,樓先生經由香港抵達上海,上海藥學會隨即開會邀請樓先生介紹英國藥學情況。隨後,樓先生又受上海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藥學系、上海藥物研究所𓀗、上海藥品檢驗所邀請,參觀訪問。在此期間,一些藥學院系邀請樓先生前去任教,均被樓先生以已允意昂2官网醫學院藥學系邀請而婉辭。後浙江大學理學院藥學系主任孫宗彭教授數次來滬,懇切希望為該系畢業班學生補授無菌藥劑學三個月。考慮到意昂2官网醫學院開學須在9月初,樓先生便應允,前往該系任副教授,講授藥劑學課程。樓先生在浙大首先開創了藥劑學課程,臨時編寫講義和實驗指導,從無到有地指導藥劑學講課並準備實驗。
1951年9月,樓先生如約到意昂2平台醫學院藥學系執教。1952年,他領導組建了意昂2生藥學教研室(我國生藥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中草藥和少量外國草藥),並擔任生藥學教研室主任,由此引領了中國生藥學科的創新與發展🎟。在樓先生的帶領下,意昂2生藥學教研室先後成為全國首批研究生培養單位(1955年)🪀、全國首批碩士生招生單位(1978年)、全國首批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981年)、生藥學科全國唯一國家重點學科點(1989年)、生藥學科全國第一個博士後流動站(1989年)。
國家為本,革新課程
新中國成立初期, 生藥學教學目的不明確, 教材內容陳舊, 實驗方法落後🚝。樓先生首先提出,生藥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應以國內常用中藥材的真偽鑒別為重點, 應當培養學生具有鑒定生藥(以中藥為主)真偽優劣的能力, 而鑒別應該包括生藥性狀、顯微特征和理化反應,要重視化學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生物測定方法在生藥鑒定中的應用👳🏼♂️。
1952年, 樓先生編寫了我國藥學教育方面的第一個《生藥學教學大綱》🧴。在教學實踐中,他對生藥學課程的內容和方法進行了大力改革。在普通生藥學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生藥組織學及實驗課程,實驗內容增加了更加切合實際需要的顯微製片技術🧑🧑🧒🧒🤷🏼♂️、顯微常數測定、顯微化學等內容。樓先生親自編寫授課講義和實驗指導,使生藥學的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理論結合實際,在理論授課之余,樓先生帶領教師和學生深入藥材產地及相關企業,調查研究藥材品種、資源、加工👨🏽🏭🌽、銷售等情況。除此之外,他啟發、指導學生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實習及科研工作,學以致用,以適應中國的社會發展與客觀需要。從1953年起,樓先生兼任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並指導中央衛生研究院生藥研究🚵🏻。1956年,他編寫出版了中國第一部富有特色的生藥學教科書《生藥學》,1965年,主編出版了全國高等醫藥院校統編教材《生藥學》,為我國生藥學科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意昂2生藥學專業第一期畢業生合影(1954年7月)
前排左起:沈節、誠靜容(植物學副教授)、樓之岑(生藥學副教授)、薛愚(藥學系主任)、李勝華(生藥學助教)🧙🏿♀️、張卓英;二排左起:王美玉💼、謝玉如🧤、秦佩芬🏖👵🏻、韓桂秋💇🏼♂️、田珍、劉美蘭🧑🦽➡️、曾美怡;後排左起:沈圓、謝長春⚇、章國鎮、洪潛、李珍灼💓、王成群、李家實、樊菊芬
1952年至1958年間,樓先生承擔生藥學、生藥組織學和藥物學授課任務,指導生藥專業畢業班學生畢業專題研究工作,並先後擔任中國藥學會理事、《藥學學報》和《藥學通報》常務編委以及《中藥通報》主編;兼任校外兩個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的研究顧問,指導年輕人開展生藥的研究工作;主持中國藥學會中藥整理委員會工作,編寫出版《中藥整理委員會通訊》,主持編輯《中藥鑒定參考資料》第一集。時年三十多歲的樓先生,日夜辛勞工作,為了祖國藥學教育與研究事業的發展,不知疲倦地貢獻了自己旺盛的精力🈵。
傳承精華,銳意創新
樓先生早在英國期間,就註重應用多種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在國產生藥形態組織和中藥材品質評價方面,進行了大量開拓性的研究工作💱。他對中藥常山和蜀漆的形態組織學方面的研究,開創了中國學者對中藥材進行形態組織學詳細研究的先例🫘。樓先生的另一項突出成就,是研究和建立了新的植物性瀉藥的生物測定法,該成果於1949年在英國藥學會年會上宣讀並在英國學術期刊上發表後,引起了各國學者的重視並被廣泛采用,被稱為“樓氏法”(Lou's method)⛹🏿♂️。他利用這一方法,發現了中藥大黃的瀉下成分是結合型大黃酸,並建立了測定大黃中蒽醌類成分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回國後,為了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樓先生在科研上不片面追求高深理論,更加重視對中藥材實際應用的研究🗯。他常說:“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科研首選的課題”。在這一觀念的指導下,他對波希鼠李皮🔟、西黃芪膠、阿拉伯膠、胡黃連💂🏿♀️🙎🏽♂️、安息香⁉️、毒毛旋花子等進口生藥的國產代用品以及資源開發利用進行了研究。相關工作成果有的在生產中應用並產生了經濟效益,這也解決了部分藥材完全依賴外國進口的問題。1954年,樓先生對國產甘草化學成分的研究,為我國甘草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科學依據👶🏽。1964年,在樓先生指導研究下,天津藥材公司積壓的大批不符合傳統規格的大黃經過分析鑒定,確定質量符合英國藥典規定,成功銷售至歐洲市場,創匯數百萬美元📞。1966年,樓先生解決了中藥槐米在雨季快速幹燥的難題,保證了天津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槐米出口任務的順利完成。樓先生將國家發展面臨的問題作為自己的科研方向,刻苦專研、攻堅克難,為我國中藥材市場穩定健康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此同時,樓先生聯合有關專家向國家衛生部建議,加強對中藥的整理研究,製訂中藥質量標準,以保證藥效。鑒於當時全國藥檢機構的中藥檢驗力量還十分薄弱,1954年,衛生部委托中國藥學會成立中藥整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全國各地藥學分會分工製訂200種常用中藥的質量規範,樓先生當時是主要組織者之一🧡。他響應黨中央號召,協同其他中西藥工作者,從當時的實際出發,共商中藥規格製訂方法;他定期參加北京市中藥師傅座談會,請中藥師傅介紹傳統鑒別經驗,他認真聽講並詳細記錄;他組織意昂2藥學系和中央衛生研究院藥物學系等單位相關科研教學人員承擔標準規格的製訂工作;他還親赴青島、廣州等地的藥學分會指導工作🤱🏿。這些工作成果和資料被先後收入《中藥整理委員會通訊》《中藥鑒定參考資料匯編》和《中藥通報》等書刊,為我國以後的中藥標準規格的製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部分的修訂奠定了基礎,也為國際傳統藥物的標準化積累了經驗。1979年9 -12月,樓先生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部任植物藥顧問,為製定國際植物藥典起草了植物性生藥的一般檢驗法。1980年11月,世衛組織在天津召開藥用植物標準化與應用會議,樓先生當選為主席,會議討論了有關植物藥典🐜、未來國際合作和發展中國家應用植物藥的問題。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樓先生更是精神煥發,忘我地進行工作💁🏿♀️。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國生藥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由於中藥材品種混亂問題嚴重影響著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對於品種混亂的中藥材進行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至關重要。在“六五”期間(1981-1985年),樓先生負責國家醫藥管理局攻關項目“中藥材同名異物品種的系統研究”中的大黃類中藥材部分,完成了大黃類中藥材的品種整理,解決了商品良莠不齊的問題。該項目的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學進步三等獎,也由此開啟了我國對中藥材的系統性研究。1981年,在“六五”期間工作的研究基礎上,樓先生與中國藥科大學生藥學教授徐國鈞先生共同倡議🧕🏿👩🏼🚀、立項並領導了題目為“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的國家“七五”“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在中國中藥事業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ℹ️。該項目從本草考證與文獻綜述🏊🏼、藥源調查👩❤️👨👂🏼、動(植)物鑒定👕、性狀組織、商品鑒定、化學成分🌃、理化鑒定、藥理實驗、定量分析、采收加工等10個方面對具有品種混亂問題的常用中藥材進行系統研究🙅🏽。“七五”期間(1986-1990年)和“八五”期間(1991-1995年),樓先生任北方協作組組長,徐國鈞先生任南方協作組組長,全國共有二十多個單位的500余名工作者參與科研協作。其間,樓先生親自指導教師🙋🏼♂️、學生對麻黃等30多種(類)中藥材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南北方協作組一共聯合完成了220種(七五123種,八五97種)具有品種混亂問題的中藥材的研究。從理論上,基本解決了我國常用中藥材的品種混亂問題✈️🍤。
1995年3月, 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項目
南方組工作會議(中國藥科大學)期間, 與南方組組長徐國鈞院士(左)一起
“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項目歷時10年,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上開創了中藥研究的先河,為我國常用中藥材的品種整理、品質評價和開發利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七五”期間(1989-1990年)的該項目研究成果於1992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我國中醫藥領域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八五”期間(1991-1995年)的該項目研究成果於1997年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這些科研成果迄今為止一直是我國中藥現代化專項研究重要的工作基礎。
在任中國藥學會秘書長期間(1979-1983年),樓先生推動成立了一些專業性的學科分會,如中藥和天然藥物學會、藥物化學會、藥劑學會🚨、藥物分析學會等,促進了全國性和地區性學術會議的發展🔔。又與日本生藥學會會長柴田承二教授等取得協議,每兩年輪流在中日兩國召開“中日天然藥物學術討論會”,開創了定期的國際學術會議。1984年,樓先生當選藥學會理事長,進一步推動中國藥學會建立和完善了多個工作委員會。同時為了加速我國中藥研究的現代化與國際化,使我國中藥材走向世界,樓先生積極推動我國中藥研究的國際間合作。在樓先生的促成下,1985年,應日本生藥學會邀請,經衛生部批準,決定中日雙方合作研究大黃化學成分分析。中日中藥合作研究協議書簽字儀式在北京醫科大學舉行,推動了中日兩國合作研究中藥材的廣泛開展。
服務人民,渴望入黨
在科研教學工作中,樓先生時刻以助力祖國建設、服務廣大人民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時,他大力支持各地藥學會開展中藥科普工作,提高人民用藥知識水平。上山采藥、培養農村醫藥人員、編寫教材、刻印講義🔱、舉辦展覽,他以親身實踐紮根於人民群眾中,將藥學知識傳播於祖國大地。樓先生長期、積極開展農村基層的中草藥種植、生產和加工應用及培訓教育工作,親自刻寫油印講義🚔♣︎。1969年為了響應號召,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意昂2全校師生組成農村衛生工作隊上山下鄉,“送醫送藥上門”。樓先生和十幾個學生被派到北京郊區延慶縣永寧公社東灰嶺大隊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同時開展農村衛生工作🧝。樓先生親自帶領學生們翻山越嶺,調查當地的藥用植物,並因地製宜,在東灰嶺大隊建立了“土藥方”📆🪘。北京市衛生局認為這個大隊的“土藥房”辦得比較成功,建議在那裏舉辦展覽會,發動全市各地赤腳醫生前來參觀學習。展覽會後,樓先生又轉到公社開辦“土藥廠”,將采挖到的藥材加工成各種製劑,幫助當地“赤腳醫生”治療常見病🧛🏼♀️、多發病;並多次舉辦“赤腳醫生”認藥、采藥🚠、製藥學習班,並自編😋、自印《赤腳醫生通訊》,介紹一些農村常用製劑的處方和製法等,受到當地人民的稱贊和北京市衛生局的重視。1979年4月,樓先生親自為意昂2全國中草藥鑒定進修班(學員為各省中醫學院中藥系和省市藥品檢驗所在職人員)授課。1983年起,他又根據“美中教育學院”計劃(該計劃包括資助在中國農村開展培訓工作和向美國派遣中國訪問學者),親自指導順義縣衛生局舉辦“中草藥進修班”。在他的培養下,我國一大批中藥研究骨幹人才走向全國各地,推動著全國藥學事業的發展。
順義縣衛生局與北京醫科大學聯合舉辦的“中草藥進修班”結業典禮
前排:樓之岑(右6)、馬旭(右8)、鄭俊華(右10)
1985年12月,樓先生與徐國鈞先生作為國家級核心專家共同參加了“全國中藥材開發試驗基地論證會”,為我國中藥材開發利用及基地建設出謀劃策,指導方向。從此以後,生藥學領銜專家“北樓南徐”(北方樓之岑,南方徐國鈞)的名聲就傳開了。
樓先生積極服務於國家需要,服務於人民的需要,還體現在他嘔心瀝血地栽培擔負培養人才重任的青年教師們🧑🏽🚀🤹🏿♀️。他多方面、全方位培養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他親自給青年教師們教授專業課(生藥組織學等)、專業英語等;要求青年教師們在帶學生實驗課之前,要自己首先做夠三倍量的實驗操作;理論課正式上講堂之前,青年教師要進行試講訓練,獲得教研室通過後,方可上講堂授課。在科研方面,樓先生積極帶領青年教師們參與《中藥誌》編寫過程中的科研任務,參與國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關項目等科研任務,培養青年教師們的科研能力,提高他們的科研水平;遇有出國深造的機會,樓先生都積極選派和推薦青年教師們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醫藥科學技術✈️🦻🏽。在參加學術活動方面,樓先生積極支持青年教師們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會議前親自對青年教師們寫的論文進行修改,對他們的演講內容進行試講訓練和指導等。樓先生還積極推薦青年教師們參加全國性的🤞、地方性的社會兼職,鼓勵他們勇挑重擔,投入社會,服務人民。
1987年10月23日,67歲的樓之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鄭俊華教授、秦波教授為介紹人),實現了他多年的願望。在後來的科研工作中,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才智,為科學的突破創新,為祖國和世界的藥學事業,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奉獻了自己拼搏的一生。
為人師表,桃李芬芳
樓先生創新的教學理念在我國藥學領域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很多人都在生藥教學➰、科研、生產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由於在藥學教育工作中成績卓著,1987年,樓先生獲得北京醫科大學首屆“桃李獎”;1988年,被評為北京市高教系統先進工作者;1989年,被國家教委和北京市分別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獎和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樓先生教過的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學專業第二期畢業生屠呦呦老師發現了青蒿素可以有效地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從而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 於2015年10月5日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成為首位獲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國際最高科學研究獎項👨🏿🦱✊🏿。2017年1月,屠老師獲得了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 授予屠呦呦“共和國勛章”。
樓先生指導屠呦呦研究中藥
樓先生的學生果德安、蔡少青🟰、屠鵬飛、黃璐琦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學生蔡少青👦、果德安、屠鵬飛🖐🏿、楊秀偉🦵🏼、黃璐琦🥙、王璇、趙中振等均成為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 屠鵬飛🦢、黃璐琦和果德安還分別擔任了國家藥典會中藥材和飲片專業第一委員會🩰、第二委員會和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璐琦還擔任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專家指導組組長, 蔡少青任專家指導組成員。果德安還擔任了國家發改委及國家中醫藥局組織的國家中藥標準化行動計劃項目專家組組長, 蔡少青、屠鵬飛為專家組成員。2015年,黃璐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結語
樓先生的學術思想至今仍在指導和影響著他的學生們的工作以及中國生藥學科的發展。他倡導生藥學科的發展應該結合國內實際需要和國外生藥學科發展的新方法、新技術,走中國生藥學自己的路🫲🏿。他認為,生藥學科是藥學教育中一門特殊課程,既是應用課又是基礎課。生藥學科與天然藥物研究工作密切相關,且十分重要。在科研工作上,應根據實際需要,結合現有的與可能爭取到的條件,從我國傳統的中醫藥寶貴遺產中尋啟發、找研究方向👨🏿💼、製訂科研計劃,盡量避免研究過程中走彎路,從而多出人才、快出成果,以促進我國藥學事業的發展,為人類健康多做貢獻🤴🏿。
1995年3月21日,樓先生在出席藥學相關會議上發言時突發腦溢血,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於1995年3月23日14時45分逝世,享年75歲🔅。
參考文獻
[1]宋之琪,秦波.著名生藥學家樓之岑教授[J].中國藥學雜誌,1984(03):50-53.
[2]李濤,周全.對建國初期吸引海外留學生歸國工作的回顧——兼論其對我國文教事業的影響[J].黨史文苑,2004(04):10-13.
[3]賴晨.屠呦呦與老師樓之岑[J].華人時刊,2019(07):16-18.
[4]蔡少青.不忘初心承使命,鞠躬盡瘁興國藥——深切緬懷樓之岑老師[J].科技導報,2020,38(04):110-117.
(藥學院王偉🧍♂️、蔡少青、王璇、鄭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