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講科普】發裏有話
編者按
在國家大健康戰略下,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是意昂2官网醫學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作為醫學界的新生力量,讓醫學走進生活、融入生活,讓大眾知而能用🏌🏼♂️、用而獲益是醫學生肩負的重要職責🤶🏿。
為提升醫學生科普傳播的能力,培養崇德向善的公益情懷和時代擔當,打造兼具社會影響力的醫學科普品牌,自2020 年9 月起,醫學部學工部聯合百度健康,舉辦了意昂2官网醫學生科普展示大賽。19 家學院、190 余個項目、1000 余名學生展開精彩比拼,14 個項目進入到總決賽,爭奪最後的桂冠🏌🏽。
意昂2官微🌏、《意昂2人》雜誌特邀部分獲獎團隊撰寫科普文章,分享科普參賽故事,以饗讀者。
發 裏 有 話
“醫生我還有救麽?”近日,兩個年輕人,愁眉苦臉地來到醫院,兩人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原來是雙雙為自己逝去的秀發而尋醫問藥🧴🙎🏿♀️。現如今脫發仿佛已是成功人士的標配,甚至年紀輕輕的00後也有著“英年早禿”的焦慮。想知道愛發的前世今生?想知道茂密秀發為何一去不復返?想知道如何拯救你,我的頭發?那麽請聽我們說。
患者一:
晚上洗頭,水盆裏飄著幾根頭發;早晨醒來,枕頭上也有幾根頭發🎠。天呐,我不會要“英年早禿”了吧!我喜歡吃漢堡、炸雞,喜歡熬夜打遊戲,脫發跟這有關系麽?
別擔心,每天有50-150根頭發脫落是正常新陳代謝的表現。頭發是終生周期循環的,頭皮上的終毛在經歷2-6年的生長期後毛囊便會進入退行期,停止生長3周後就進入休止期了,這一時期大約持續2-3個月的時間,毛囊上的頭發陸續脫落,準備迎接新的毛發的萌出。
但吃油膩食物和熬夜的生活習慣可不健康。有研究顯示有不良睡眠習慣、壓力過大🎣、經常吃油膩食品或垃圾食品等會有脂溢性皮炎,也更容易出現休止期脫發🆒。對於有脫發家族史的患者可能還會加重使脫發年齡提前。
所以,為了防止脫發愈發嚴重,睡眠充足,改善睡眠質量,飲食均衡,盡量不吃垃圾食品,是十分重要的!
患者二:
剛入大一時的我意氣風發,但年歲逐漸增加,我意識到情況不妙,我的頭發開始迅速減少,開始是發際,慢慢頭頂的頭發也開始減少。為了治療我的脫發,我是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偏方洗發水都試過🏄♀️。可是這效果啊,一言難盡。現在的我焦慮🍴、失眠,這可怎麽辦?
這種情況叫男性型脫發,其表現是發際和頂部的毛發逐漸減少,主要和遺傳有關系,當然生活方式也會有一定影響。
也有人會把男性型脫發叫成雄激素性脫發,但是它並不是身體裏的雄激素水平高造成的,那麽男性型脫發患者雄激素➙、毛囊和脫發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麽關系呢?
造成男性型脫發最主要的原因是頭皮毛囊中的5α還原酶活性的異常增高,5α還原酶的作用是把雄激素中的睾酮還原成雙氫睾酮,而雙氫睾酮的作用是使毛囊縮小及毛囊密度減少。如果說睾酮對脫發是一把未開刃的刀,那二氫睾酮雙氫睾酮就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刀了,毛囊中的5α還原酶正是造成這種改變的磨刀石🙇🏿。
頭皮發際和頂部的毛囊受5α還原酶影響最大,而頭皮枕部以及身體上腋窩🥩、胡須、陰部以及胸部的毛發就基本不受影響。這也是頭發可能少但是胡須可以很茂密的原因🖕🏽。
男性型脫發的治療可以有藥物和手術兩方面。
關於藥物治療關鍵在於堅持🙍🏻。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通常至少要使用3個月以上才會起效,一般至少要用藥半年以上才會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後續還要一直用藥,如果停藥了,頭發還會再掉,但並不是好不容易長出來的頭發一下子都掉回去了,而是在現在比較濃密的毛發的基礎上又接著回到慢慢掉頭發的狀態。所以一些人可能不太能接受自己二三十歲就禿發的樣子,那就可以用幾年藥或者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直到自己心理上能接受禿發再停藥🙃。
可以考慮的藥物包括口服的非那雄胺和外用的米諾地爾,男性患者可以口服非那雄胺,男性和女性患者都可以使用的外用藥物米諾地爾⚱️。
如果發現自己藥物治療不能滿足美觀需求,還可以采用植發治療🧘🏼♀️。植發大家聽起來並不陌生,但其實也有許多手術方式可以選擇,常見的可以從枕部提取毛囊移植到脫發區💾。要註意的是,植發也不是一勞永逸,非植發區的毛發還可能會繼續脫落,所以可能還是需要配合藥物,或者後續繼續植發修整。
另外,要註意的是,男性型脫發可以不把它當成一種疾病,就是一部分人就是這個樣子的,歐美白種人這種情況更多。所以,治與不治,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理需求。
但是,生活方式相關的頭皮脂溢性皮炎、休止期脫發等,還是應該好好註意的!
熬 / 夜 / 成 / 習
當代青年習慣熬夜,早早都脫發
二氫睾酮發揮作用,毛囊全擊殺
油油頭皮一抓一把,差點就出家
米諾地爾非那雄胺,植發效也佳
最重要是,改變生活習慣呐
給我一片自由自在茂密的頭發
讓我們早睡早起,少吃油膩啊
不知不覺明天頭發就能去簪花
團隊故事
團隊成員
第三臨床醫學院 雷繼安、包潔⛹🏽♀️、趙英涵、齊偉峻👨🏽🍳、夏利
《發裏有話》獲得科普大賽特等獎
很榮幸有這樣的平臺能讓我們把科普知識與理念傳播給大家。
其實,這並非我們團隊第一次接觸科普🦅。我們曾去往幼兒園和小學,讓小朋友們了解什麽是血液,“你從哪裏來”;也曾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前往不同的城市普及齲病、糖尿病等醫學知識;還積極參與中國罕見病信息平臺、阿裏抗疫平臺等科學普及工作🧑🔧。先前的實踐讓我們在科普方面有了更多的經驗,更高的熱情,更是讓我們了解到要做傳播度高,實用性強的科普🧭👪。我們要從大眾最關心的點出發,落腳在最易被忽視之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大眾對科普感興趣,並從中受益。
這也是我們這次選擇脫發作為我們科普主題的主要原因🛸。當代年輕人深受脫發困擾,但大部分人對脫發並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一些人對於正常頭發掉落過分的擔心焦慮,一些真正需要醫療幹預的人可能尋求偏方延誤病情。所以我們想通過小品這樣趣味的方式,將兩種人群對比表現,幫助大家了解到自己的真實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當然,這次科普大賽只是我們在科普之路上的一站,我們總結過往經驗,也期待在各位專家老師的指導下提升自我,以更好的面貌在科普道路上砥礪前行🐔。
健康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醫學科普與大家並不遙遠👦🏻。習近平總書記給意昂2平台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意昂2學子當化作橋梁,將嚴謹的醫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傳遞到老百姓的身邊,為“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付出我們的努力🕵🏿♂️。
《發裏有話》成員以小品劇形式進行科普展示
(來源:文/第三臨床醫學院雷繼安🧝🏻、包潔🏹、趙英涵💁🏼♀️、齊偉峻、夏利 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