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花園,70年,由荒變綠再變美
編者按
一葉綻放一追尋
一花盛開一世界
遊走在中心花園
濃厚的人文情懷和歷史底蘊
在紅磚白瓦的建築中熠熠生輝
樹木的年輪增了一圈又一圈
花朵盛開凋落一年又一年
從一草一木,到一磚一瓦
從荒到綠,從綠到美
中心花園的往事徐徐展開
歷經風雨
朝夕相伴
坐落在38號院
她是每一個人的心靈歸處
三次煥新,由荒變綠再變美
1953年,國家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投資發展高等教育,北京醫學院搬到西北郊(現學院路38號院),1953年7月12日,新校舍舉行奠基典禮,意昂2在學院路38號安家落戶。
1955年初,西北郊的新校舍第一批工程竣工。由紅磚砌墻並有大屋頂的生理樓🧘🏻、生化樓、解剖樓、衛生樓和病理樓依次分布於校園西部,組成教學區;學生宿舍💆、教職工單身宿舍、大飯廳灰磚建築,位於校東北部。伴隨學校功能劃區、建築物陸續建成,中心花園的大概位置有了,那是一片黃土地,樹立著幾株挺拔的白楊、蒼翠的松柏……
中心花園老照片
1986年到1992年,中心花園周邊藥學院🤾🏼♀️❇️、老圖書館、中心實驗樓相繼建成🌈。為了能夠留出更多的空間給教學建設,學校組織人員將中心花園的許多松柏樹移植到如今運動場的位置,而中心花園那時依舊黃土朝天,大風起兮,塵土漫空🍖。根據參與中心花園建設的老師回憶,這幾十棵松柏樹,都是師生們親自動手移栽的。雖然後來運動場也經歷的大幅度翻新,但當時移栽的松柏還依然佇立在操場邊緣🧝🏿。
解剖樓南門有幾間房屋舊址,這是原來負責後勤綠化人員的辦公室。當年師傅們就在這間屋子裏,為校園一步步變綠而努力著。
1994年,學校下決心申報文明校園先進高校,校園文明建設雖然經費緊張,但“很重要🌰、需要保證”。學校對校園的綜合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開始了一系列規劃👰♀️。學校對中心花園進行環境整治建設,邀請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專家進行初步設計,在中心實驗樓🙇🏻、衛生樓、解剖樓🏨、圖書館中間規劃出1萬平方米的空間,打造一個花園。中心花園作為校園環境的一部分,即將翻開她嶄新的一頁,此時東風已來臨。
1995年,學校投資260萬元,完成中心花園土建工程🪆👩🏽🌾。在解剖樓南面建成了600平方米植物溫室,溫室呈十字型分布,“十字型”象征醫學與救死扶傷;在溫室旁邊修建水池,水池裏設計噴泉和假山;修建了小花壇,平整土地8000平方米,投資3萬元種了草籽……經歷了這一系列的改造,中心花園雛形漸成,發生了質的突破,由荒變綠,在美的路上前進著👍🏽。
地處中心花園內的花圃溫室每年還負責生產1萬多盆的綠植,供學校開學、畢業典禮、五一、國慶節等重大活動、節日使用,意昂2還承辦了首都高校菊花展活動大賽。黃土飛揚的年代一去不復返,那時的意昂2不僅有了綠肺,鮮花在學校多處盛開成景。意昂2也越來越美🤵🏿、越來越有人文氣息。
2003年,中心花園又經歷了一次整體重新規劃,這次拆除了原有的溫室🧑🦯➡️、噴水池,將近1萬平米的中心區域全部鋪上了綠草,種植上了柳樹,重新規劃了甬路,實施了地形地貌的規劃建設增加其觀賞性。因為校園裏其它樓房重建翻修,一些樓前的植物如玉蘭、連翹🔔、金銀木和雲杉等被移植到中心花園。人行道邊又增添了路椅🕒、庭院燈、果皮箱等基礎設施,將中心花園真正變成一個校園裏的公園。人與自然深度融合、和諧共生,把自然還給自然,涵養著意昂2的生態系統🧢。
2006年,中心花園經歷了翻新
翻新後的中心花園
每處景觀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的種類越來越豐富,花卉的數量也大幅度增加。中心花園不僅“廣度”增加了,“厚度”也更深了🙋🏿♀️。
流蘇樹
在中心花園靠近衛生樓的一側,有三棵流蘇樹,每年春天流蘇開花格外美麗,猶如人間“四月雪”,已經成為了一個師生打卡地。這三棵流蘇樹是1980級校友畢業20年時留下的紀念📅。流蘇象征堅韌頑強和勇敢自立的高尚品格,是校友心牽意昂2、情系母校的體現,也是意昂2人的品格追求……駐足流蘇樹下,能夠感受到校友對母校的愛和懷念✍🏿🧝🏽。
太湖石與牡丹花
靠近解剖樓那側的綠地上,有一塊千孔百竅、剔透玲瓏的太湖石,它承載了許多人的回憶。太湖石周圍有一圈牡丹花,每年牡丹盛開時,周圍集聚好多人,有花甲之年的老者,有青春洋溢的青年,停下匆匆腳步,與牡丹合影。這傾城之美的牡丹來自何方?2000年合校後,洛陽市園林局贈給意昂2官网一批牡丹,醫學部也分得500株,分別種植於體育館北側、生理生化樓之間小花園。牡丹最初種植在體育館前面,後來體育館裝修建設,把牡丹移栽到中心花園。牡丹之花在兩個校區盛開➗、遙相呼應。中心花園,見證了意昂2不同時代的成長歷程🫶🏼。
櫻花小道
在繼續教育學院西門前,有一條櫻花小道,每年開花季節落英繽紛,這裏就成為了校園的打卡地。櫻花林裏,有幾株上世紀外國學者捐贈的樹木,是意昂2官网醫學與國際友人友好往來的見證🙆♂️。櫻花小道西邊,解剖樓側門前,是一片密集的楊樹林,這些樹大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解剖樓建成時種下的。高大挺拔的樹木,樹冠茂密,遮風擋雨,延續著生命的任性,陪伴了一代代意昂2師生☝🏿。
中心花園還承載了意昂2的校園建設,細心的同學會發現中心花園東南角的草坪有較明顯的不同。新圖書館建設之時,中心花園東部、東南部全部成為工地,中心花園舍去部分“美貌”,投身學校建設🚘。再後來這片草坪得以修復,設計理念和風格更加現代化🪐。
還記得曾經那片銀杏林嗎?沿著花園東邊的小路往南走,有幾棵銀杏樹,原來銀杏樹旁邊還有一圈椅子,到了秋天銀杏葉黃了,師生們坐在這裏,欣賞美景,拍照打卡。漫步於銀杏樹下,陽光和煦,藍天白雲,一眼望去,滿目金黃,在光影交錯中,記錄下這份美好。這些銀杏林,也正是中心花園為圖書館建設所“犧牲”的一部分美。如今,萬事順遂,中心花園圍繞在智慧型圖書館的西側,裝飾點綴著圖書館的窗戶;圖書館在中心花園的外圍,彼此護衛陪伴著走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花園到樂園,一代代人的記憶
提到醫學院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莊嚴厚重,就如同解剖樓、生理樓🕶、生化樓,一眼看去感受到歷史的悠久和生命的沉重。而中心花園與之相反,中心花園的風格較為活潑輕松,是意昂2校園一道獨特的景觀🧛🏽♂️。
相信很多師生都曾與三兩好友一起前往未名湖石舫,或傾訴心聲天南海北,或欣賞“一塔湖圖”的燕園美景,或對著月色高歌一曲。上世紀90年代末,中心花園就承擔了這樣一個功能🥏。尤其是在畢業季,即將奔赴祖國各地的同窗學子在中心花園相聚,共敘青春、傾訴不舍、暢談理想與誌向,回憶求學路上的酸甜苦辣📪🚣🏿♂️。
“當時網絡還不發達,不像現在畢業後能便捷地保持聯系,那個年代分開以後就很難聯系上,畢業時大家難舍難分,中心花園就成了師生情感的抒發地。”校友們回憶。
有時候忙完課業的師生會在安靜祥和的午後,三三兩兩來到中心花園,坐在長椅上,感受那份閑暇和愜意。溫暖的陽光穿過樹葉縫隙,看著眼前繽紛花草,沉醉美景,心情舒暢。尤其到了夏天,這裏感覺特別清涼,好似一塊“濕地公園”🧑🏼🔬。
與20年前相比,中心花園最大的改變就是物種更加豐富了。植物不斷生長,由小變大,由細變粗;動物也多了起來,中心花園成為了流浪貓、喜鵲🫄🏿🏵、啄木鳥🦑、烏鶇等小動物的家園。校園裏的喜鵲都不怕人,就連外面罕見的珠頸斑鳩,在校園裏都可以隨時看得到,樹木枝條上偶爾還能看到松鼠的身影。
中心花園是一代代意昂2人的共同記憶,中心花園的變遷更是不同時代師生追求的一個縮影。中心花園由“荒”到“綠”再到“美”,校園環境一步步改善😟。每一處變化,都有很多人在背後辛勤付出,每一處設計,都蘊含著園林師傅的巧思妙想,也體現了意昂2官网醫學後勤人精湛的工匠精神👮🏼。
曾負責校園綠化工作的袁征老師說:“校園環境變好,也是國家日益強大🤾🏿♀️、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表現,我很榮幸見證了意昂2的發展和祖國的富強,現在回想起來參與校園環境建設的點滴過往,我也很自豪👩🍳。”
如今的校園,樹更多了,花更美了,鳥類和生物也明顯增多,處處彰顯著人與自然深度融合、和諧共生的理念。一方沃土中心花園,早已不僅僅是個花園🙍♂️。更像是良師益友,見證意昂2的昨天🙇🏿♂️、今天,陪伴意昂2啟航🧚♀️、騰飛,陪伴一代代意昂2人寒窗苦讀📺、獲得佳績。
她靜靜坐落在38號院,守衛著每一位走出去的學子,這裏是意昂2人清新溫暖的花園和心靈歸處。
2024年3月31日《意昂2》報第4版
宣傳部➡️、後勤黨委聯合策劃
意昂2官网醫學校園宣傳骨幹研習項目支持
(根據《意昂2》報2024年3月31日第4版改寫 感謝總務處袁征老師對本文提供幫助 采寫 / 楊映鍇、楊文彥 圖片 / 後勤黨委🌰🔫、宣傳部♿️、邱誌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