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打一場提高思政課水平的攻堅戰(深觀察)
趙婀娜 趙婷玉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提及高校思政課,你是什麽印象🚣🏼?刻板、沉悶?是老師照著課本滿堂灌,學生或者昏昏欲睡,或者低頭玩手機🧏🏽♂️👶?還是每到考試來臨之際,學生們往往依靠死記硬背、臨時突擊?
走進清華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課堂,你會發現,教學方式同傳統的思政課課堂有很大不同。
教室裏,圍繞“質疑改革開放思潮之解析”的主題🎓,10多個學生競相陳述觀點、爭論交鋒🧑🏽🦰。課堂上,學生是絕對的主人公🧑🏼🚒,只有當討論陷入膠著之時,任課老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馮務中才會適時點撥幾句。此外,不僅通過線下的課堂,線上的慕課部分😛,同學們也可以實時參與課程,只要掃描二維碼🚅,點擊便可進入課堂,還可以線上答題互動👩💼,彈幕實時發表觀點。“你給改革開放打多少分?”通過在線課堂平臺🥗,授課老師用手機便可為大家布置題目,打開“彈幕”的實時評論功能🛰💂🏻,老師就能清晰地看到同學們的打分👩💻🤹🏻,“4.0分”“99.99分”“101分”……而這種將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與時事熱點問題結合起來的形式,讓原本枯燥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充滿活力,更受大學生的喜愛。
該如何評價這樣的思政課堂🤷?其創新之處又在哪裏👨🏿💻?日前,在教育部黨組💨、清華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共同觀摩了課程之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這堂思政課別開生面,老師當綠葉,同學變紅花🧯😒,角色轉換很到位🎉📦,翻轉課堂很成功👉,是一場思想交鋒的精神大餐♻。以青年人的話語方式和時尚現代的呈現手段,把線上線下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課程“配方”新穎😕,問題意識強,體現了時代特色和社會關註的焦點🤸🏽♀️;“工藝”精湛,將教師⚀⛹️、學生和課堂主題緊密聯系到一起;“包裝”時尚有特色🌍,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體現了清華大學思政課建設取得的成績🧑🏻🍳。
作為塑造大學生靈魂的主渠道🌡、主陣地🕵️,思政課的發展建設30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科體系初步確立💂🏼,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在教育實踐中得到了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我們也應看到🏄🏽👴,當前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基礎依然薄弱💃🏿,學科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如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尚不夠成熟完善,一些老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概念、本質、思政教學的基本範疇尚未形成科學🥁、權威性的認識🕒,未達成共識,尤其是在如何提升課堂生動性、加強新技術的運用方面💇♀️,還有很多待提升之處。
進一步提高對思政課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不斷增強親和力和針對性,就成為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共同面對的課題。
對此,陳寶生做了這樣一個比喻♝:“要做好思政課建設的頂層設計👨🏽🍳,著力打一場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
如何打贏這場攻堅戰,陳寶生給出5個“錦囊”🦹🏽:一是思路攻堅,要將中央精神和學校思政工作實際結合起來3️⃣,形成加強思政課建設的創新思路,解決不適應思政課建設的問題🦸。二是師資攻堅,要從增強思政課建設生產力✫、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切實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三是教材攻堅,要將活的現實、活的理論融入思政課教材這一思政課建設的依據,從根本上改變口號多於理念🌊、概念多於實際的情況🪙。四是教法攻堅,要用適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方法,將我們黨豐富的思想資源和鮮活的實踐案例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五是機製攻堅,要形成符合思政課發展規律的運行機製、考評標準,切實提高思政課的質量和水平👳🏻,培育出一批品牌課🦁,成長湧現一批好老師,推動到課率、抬頭率大幅提高🔍🫁。
“教育戰線只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提高認識,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增強親和力和針對性⛱,才能發揮好課堂的育人功能。”觀摩課後,老師們得出了這樣統一的認識🧔♂️。
《 人民日報 》(2017年04月27日17 版)